第八十七章:荒芜带的新芽
大环之树在荒芜带扎根后的第五年,其根系已沿着修复后的星轨延伸出数百光年。这些根系像银色的血管,源源不断地向星轨输送共鸣因子,原本沉寂的荒芜带渐渐有了生气——小行星表面长出了能吸收星尘能量的“星苔”,废弃的陨石坑中积蓄着液态的“共鸣水”,甚至有迁徙的宇宙候鸟在此停留,它们的羽毛沾染了星苔的微光,成为流动的“活信号”。
苏禾的考察船驶入荒芜带时,正赶上星苔的“绽放期”。亿万片星苔同时展开薄膜状的叶片,吸收着稀薄的星光,释放出淡蓝色的荧光,将荒芜带映照成一片梦幻的星海。更神奇的是,星苔的荧光会随着共鸣信号的强弱变换亮度,像一张巨大的“能量晴雨表”。
“是大环之树的根系改变了这里的生态。”考察队的生物学家采集着星苔样本,“它们的细胞中含有共鸣因子,能将原本无用的星尘转化为可供生命利用的能量——荒芜带正在成为新的‘生命孵化器’。”
在荒芜带的中心区域,一座由星苔和陨石搭建的“新芽站”已初具规模。这里的居民是最早响应“荒芜带拓荒计划”的志愿者:三位来自地球的生态工程师,负责培育适应极端环境的作物;一对织网者伴侣,用能量丝修复星轨的细小裂痕;还有一位晶体星人,他的记忆晶体中储存着所有已知文明的生存数据,是站内的“活数据库”。
“刚来的时候,这里连星光都是冷的。”地球工程师抚摸着站内培育的“星尘稻”——一种能在陨石土壤中生长的谷物,稻穗上凝结着微小的能量珠,“现在你看,稻子能结果,能量丝能唱歌,连石头都开始发热了。”
新芽站的“跨文明工坊”是荒芜带最热闹的地方。在这里,织网者用能量丝编织的“星尘网”能捕捉宇宙射线,转化为电能;晶体星人将记忆晶体与陨石混合,制造出能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砖”;地球工程师则用星尘稻的秸秆,培育出能分解有毒物质的“净化菌”。这些发明不仅改善了站内的生活,还通过星轨输送到大环的其他区域,成为应对极端环境的“通用技术”。
然而,拓荒的过程中总有意外。一次剧烈的陨石雨袭击了新芽站,织网者编织的防护网被撞出缺口,星尘稻的培育舱暴露在宇宙射线中,部分稻穗开始枯萎。紧急时刻,晶体星人将自己的记忆晶体嵌入防护网的缺口,用晶体的折射特性暂时阻挡了射线;地球工程师则放出净化菌,让它们附着在枯萎的稻穗上,竟意外发现净化菌能吸收射线,让稻穗重新焕发生机。
“是‘绝境中的共鸣’。”苏禾在修复现场看着这一幕,晶体的坚硬、能量丝的柔韧、细菌的顽强,在危机中形成了互补的防御体系,“就像荒芜带的环境,看似残酷,却逼着我们找到新的共生方式。”
陨石雨过后,新芽站的居民在受损的防护网基础上,建造了一座“共生纪念碑”。碑体由陨石、记忆晶体和能量丝混合而成,表面刻着所有为荒芜带拓荒付出努力的名字,名字的字体用的是各族文字的混合体,笔画之间由星尘稻的秸秆纹路连接。
“它不是为了纪念苦难,是为了记住我们如何一起跨过苦难。”织网者伴侣的触须轻轻拂过碑体,能量丝在阳光下闪烁,“就像这荒芜带,以前是大环的伤疤,现在却成了最坚韧的地方。”
离开新芽站时,苏禾看到大环之树的枝头结出了第一批果实——果实的外壳像陨石一样坚硬,里面却是流动的能量浆,浆汁中悬浮着细小的记忆晶体碎片。她摘下一颗果实,果实自动裂开,释放出的能量浆在她掌心化作一道光,融入星芒枪。
星芒枪的投影中,荒芜带的星轨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更远的未知星域延伸,星轨两旁,新的新芽站正在规划中。苏禾知道,这些新芽不仅是生命的希望,更是共鸣大环最坚韧的链条,它们会在荒芜中扎根,在绝境中生长,最终让大环的光芒,照亮宇宙中最黑暗的角落。
星芒枪上的共生草叶片,此刻染上了星苔的淡蓝色,叶片的纹路化作了新芽站的轮廓。苏禾握紧枪身,仿佛能听到荒芜带传来的声音——那是星尘稻生长的沙沙声,是能量丝振动的嗡嗡声,是不同文明的心跳声,在寂静的宇宙中,汇成了一首名为“希望”的歌。
(未完待续)
喜欢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