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日头毒辣,晒得磨盘沟的泥土都裂了缝。村东头的田埂上挤满了人,一个个皱着眉,望着自家田里黄瘦的秧苗唉声叹气——入夏后少雨,引水不便,多数稻田的秧苗要么蔫头耷脑,要么叶片泛黄,看着就没精打采。
可当所有人的目光扫过许青山的三亩试验田时,全都愣住了。
那片田里的秧苗,跟周围的形成了天壤之别!株株长得挺拔茁壮,叶片肥厚油亮,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翠绿,像铺了层鲜活的绿绒毯。风一吹,秧苗齐刷刷地弯腰点头,透着蓬勃的生命力,看得人心里直发暖。
“我的娘嘞!这差别也太大了吧!”一个老社员忍不住惊呼,伸手摸了摸试验田的秧苗,又对比了自家田里黄巴巴的苗,脸上满是震撼。
“可不是嘛!咱们的苗都快渴死了,他的苗却跟喝饱了蜜似的,绿油油的!”
“这就是科学种田的好处?以前真是不信,现在亲眼看见了,不得不服!”
王振山捋着胡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走到田边,蹲下身仔细查看秧苗的根系,只见每株秧苗的根都扎得又深又壮,泥土松散湿润,还带着淡淡的腐肥香气。“好!好啊!青山,你这田种得太地道了!”
赵铁柱扛着锄头站在一旁,满脸的自豪,仿佛这田是他种的:“那是!许青山教咱们弄的堆肥、集水沟,可不是白忙活的!你看这苗,再过阵子抽穗,保准穗大粒满!”
周晓芸拿着记录本,正在认真测量秧苗的高度,嘴里念叨着:“平均株高比普通田高出两寸,叶片数也多两片,根系长度更是翻倍了……”她抬起头,看向许青山的眼神里满是欣喜,“许青山,你的方法太管用了!”
人群里的陈向东,此刻正蹲在试验田边,小心翼翼地翻看秧苗的叶片,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不服气,只剩满满的惊叹。自从上次破坏堆肥池被批评后,他就彻底服了许青山,每天都来试验田帮忙,学得格外认真。
“以前总觉得种地靠力气就行,现在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陈向东站起身,感慨地说,“堆肥能养土,集水沟能存水,合理密植能通风,哪一样都离不开科学。”
许青山笑了笑,指着试验田边缘的集水沟:“你们看,这沟里还存着上次下雨的水,就算天旱,也能慢慢浸润田地。再加上之前施的发酵堆肥,土壤肥力足,秧苗自然长得壮。”
他顿了顿,又道:“其实大家的田只要照着这个法子来,也能长出这样的苗。等秋收后,咱们就把堆肥池、集水沟推广到全村,再换上高产粮种,明年磨盘沟就能彻底告别缺粮的日子!”
“好!我们听你的!”社员们异口同声地答应,声音里满是期待。之前的怀疑和犹豫,在这片浓绿的对比下,彻底烟消云散。
几个孩子跑到试验田边,好奇地看着绿油油的秧苗,伸手想摸又怕弄坏,引得大人们一阵笑。阳光下,那片翠绿的稻田,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磨盘沟所有人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王振山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百感交集。他种了一辈子田,从未见过磨盘沟的田能长得这么好。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曾经被全村人误解的“懒汉”。
许青山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试验田,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抹翠绿,是科学的力量,是他在磨盘沟播下的第一缕希望。而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丰收和更美的未来,还在后面等着磨盘沟的所有人。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