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试验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金黄一片,透着丰收的喜悦。公社农技站的老周,背着一个沉甸甸的仪器箱,在田埂上蹲了大半天,手里的试纸、天平摆了一地,额头上满是汗珠,眼神却越来越亮。
“老周同志,咋样?数据出来了吗?”王振山凑上前,语气里满是期待。
老周没应声,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组数据记在本子上,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许青山的手,声音激动得发颤:“天才!许青山,你真是天才!你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科学种田!”
这一声“天才”,让在场的社员们都愣住了,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老周指着仪器箱,激动地解释:“我测了!土壤ph值刚好在最佳范围,氮磷钾含量均衡得不像话,就连稻穗的千粒重,都比普通稻田高出三成!你那堆肥发酵法、精准集水法,还有合理密植的间距,每一步都踩在了科学的点子上,比咱们农技站的教科书还精准!”
他越说越兴奋,又拿起一株稻穗:“你看这稻穗,粒粒饱满,病虫害几乎没有!就凭你这方法,磨盘沟的亩产翻番都是保守的,以后冲八百斤都有可能!”
许青山笑着摆手:“都是些基础的农业科学,只是结合磨盘沟的实际情况做了点调整。”
“基础?”老周摇摇头,“这可不是普通的基础!在咱们公社,能把这些理论落地,还做得这么好的,你是第一个!以后你就是咱们公社的农业技术顾问,我都要向你学习!”
人群外围的陈向东,听到这话,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拼尽全力举报的“歪门邪道”,竟然被农技站的专家当成了“科学典范”;自己一直鄙夷的“懒汉”,居然成了连技术员都要请教的“天才”。之前的举报信、调查报告,此刻都像一个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的脸上,让他无地自容。
他想起自己之前对许青山的种种质疑、暗中使绊,再看看眼前老周对许青山的推崇,社员们对许青山的崇拜,只觉得浑身冰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向东,你现在还有啥话说?”赵铁柱瞥了他一眼,语气里满是不屑。
陈向东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嘴唇哆嗦着,最后只能狼狈地低下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甲几乎嵌进肉里。
老周这才注意到脸色惨白的陈向东,皱了皱眉,转头对众人说:“之前有人举报许青山同志搞封建迷信、破坏生产,现在数据摆在这,事实也摆在这,这纯属诬告!以后谁再敢质疑许青山同志的科学方法,就是跟磨盘沟的丰收过不去!”
王振山立刻附和:“对!以后许青山就是咱们队的技术总顾问,谁也不许再瞎质疑!”
社员们纷纷点头,看向陈向东的眼神里满是鄙夷,之前对他的那点同情,也彻底消失了。
许青山看了一眼狼狈的陈向东,没有落井下石,只是轻声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现在的重点,是把科学种田的方法推广开,让磨盘沟今年大丰收,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老周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说得好!许青山同志,我这就回公社汇报,不仅要为你正名,还要把你的方法在全公社推广!”
看着老周背着仪器箱,兴冲冲地离开,社员们围着许青山,欢呼雀跃。阳光下,金黄的稻穗随风摆动,像是在为这场迟来的官方认可喝彩。
陈向东站在原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悔恨和羞愧。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输给了许青山的智慧和格局,也输给了真正的科学。
而许青山,在获得农技站的官方背书后,终于可以毫无阻碍地推行他的计划。磨盘沟的丰收,已经近在眼前;而他的致富蓝图,也将在这片金黄的土地上,一步步展开。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