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河、二道河都非常浅,马车直接从一道河的河床穿过时连半个车轮都没有淹没,二道河则有一座非常粗糙的木桥,是用三棵树干并排搭设在河面上的。
这是一条简易的土路,上面铺满了从河道里捡来的碎石子,已经压出了两道明显的车辙,土路中间时不时还有顽强的杂草丛生了出来。
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在半空中,将两条离得并不远的支流小河照射得波光粼粼,离三道河还有些距离,李世英就听见了一声沉闷的爆破声。
三道河上依旧是树干搭设的木桥,以他木匠的专业眼光,桥面上的木板钉得有些粗糙,拉车的马儿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道路,不紧不慢地过了河。
三道河与巩乃斯河干流之间,已经被人力清理出了很大一片空地,还有些社员驱赶着耕牛,正在犁地,要将土里的一些鹅卵石犁出来。
穆先白也是个活泼外向的小伙子,不住地跟社员们打着招呼,然后将马车停在了离正在砍伐的树林有些距离的地方。
一大队的队长桑木江正在那里指挥着社员们劳动,李世英和赶过来的一个社员抬起一麻袋炸药,堆放在一处,便叉着腰看社员们劳作。
然后他很快就找到了周培俊,周培俊以及一个同伴正在一棵胸围至少一米的大树下忙碌着,他们要先在树下挖出一个大洞,用来装填炸药。
李世英走了过去:“老周,你歇一歇,我来吧。”
周培俊抬头看了一眼,憨厚地笑了笑,摆着手:“这活儿也不累,俺俩只管挖洞,干完就歇着。”
桑木江在远处喊了一嗓子:“小李,李世英巴郎子!”李世英回头应了一声,对周培俊说:“我先去看看找我啥事儿。”
李世英走了过去时,就被桑木江热情地拉着在树桩子上坐下,然后问:“我老婆嘛,六大队走亲戚的时候嘛,看中了那个高低柜,你会做嘛?”
看到李世英点了点头,他更加热情:“这些杨木可以用嘛?可以用的话,我马车拉到场部,那里的木材加工厂劳动一下,我把木板带回来,柜子嘛你用一下。”
河道这里的树林,以杨树居多,也有枣树、杏树和黑棘也就是蒙古沙棘,尤其是黑棘,毕竟这里恰属于河漫滩,非常适合黑棘的生长。
只是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黑棘果的药用价值,也就是李世英让杨文华收集了一些,让同伴们平日泡茶喝,当作消食健胃。
李世英左右看了一圈,点着头:“杨木做家具可以的,高低柜我也会做,不过要先阴干一下。”
桑木江顿时很高兴,李世英来到一大队之后,木工活儿就给食堂和仓库那里做了几张桌子和条凳,帮几个社员家里做了些小板凳,他得确认一下李世英是否会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家具。
于是两个人坐在树桩子上聊了一会儿天,看到几个分组的社员们已经在树下挖好了洞,桑木江站起来来回仔细察看了一番,便指挥着开始装填炸药。
大约六棵树下装填好了炸药,延伸出来了爆破的引线,桑木江便吹响了悬挂在胸前的木口哨,听到口哨声,正在劳动的社员们纷纷向外面集合,远远地躲了起来。
桑木江点了一下人头数,确认完毕后,便下令爆破,连续的沉闷的爆破声响起,李世英远远地看到,那几棵树被炸得跳了起来,纷纷扬扬地散落了小半个天空的碎土块、树枝和鸟窝。
李世英站得比较近,就看到一个鸟窝飘飘扬扬地朝自己落下,他伸手一接,将那个鸟窝接在了手中,看了一看,便随手丢在一旁。
杨文华则带着几个年轻人开始满地寻找,一会儿功夫,居然捡到了一大捧的鸟蛋,都是没有摔碎的,然后他便小心翼翼地收在了一个小布袋里。
这个年代寻常百姓家中不允许养鸡养猪,边疆地区管理相对宽松,但是想要吃鸡蛋也难,所以细心的杨文华便将白天炸树时散落的完好的鸟蛋都收集起来,晚上做饭便多了一个菜。
这几天张全义每天都在大队食堂跟着混一顿,就是觉得杨文华用小葱炒鸟蛋味道实在不错。
前些日子大队砍伐树木,都是用雷管,又不敢用得太多,所以很多时候一棵树被炸起来得不够高,还得人工清理树桩,是相当费时费力的。
李世英提供了土制炸药的方法后,张全义与桑木江便放开了用,一棵老树能够被炸得飞起一米多高,把树根部位用大锯锯断之后,再用牛拉走,当真是节省了不少人力。
都知道这是李世英想出来的办法,所以大多数社员们见到李世英时,都很热情地打招呼,客客气气地聊上两句。
张全义和桑木江的分组并不是按照民族或者熟识程度来定的,一个工作小队里,有本大队的汉人社员,有少数民族社员,还有与李世英一起到来的年轻人,有人专门负责挖树洞,有人专门负责拉大锯,还有人专门负责运输锯断的树木,总之分工明确。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每天从头早干到晚,都有歇息的时间,李世英想要帮忙,却发现根本插不上手,他也就不再客气了,坐在一旁休息。
人群立刻忙碌了起来,树林上空却盘旋了几十只鸟儿,叽叽喳喳地乱叫着,它们的家园刚刚被人类破坏,于是只能气愤地投下几泡鸟粪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些盘旋的鸟儿很快便引来了天山金雕的注意,天边一个小黑点迅速飞扑而来,鸟群顿时一哄而散。
农场对巩乃斯河两岸原始树林的砍伐和开垦并非是无节制的,除了预留两排至少四五棵树的距离当作护河林之外,西面不远处也预留了一大片的树林。
桑木江跑去忙碌地分配炸药,李世英便半蹲在地上,伸手抓了一把土壤,这里都是黑土地,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和亲,那时的乌孙人在伊犁河谷接受了汉地的农耕技术,开始了粗放的农业生产。
两千年之后,来到此处的汉人们,如李世英这样的汉人们,便第一次真正地开始了对这片黑土地的开发。
树林里那些枣树、杏树和黑棘树的果实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里成熟落地,堆积后便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腐质层,李世英站在一处大坑前,看到炸断了的树根之间,这样的黑土壤至少有几十公分厚。
这当真是一片好土地啊!
喜欢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