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丁市长亲自督促,又有张承恩的资金支持,安宁医院很快在d县竣工了。
何秋忙得脚都起飞了,医院需要购买医用床,以及部分医疗设备。
市里县里各大医院,给安宁医院调配了十名医生,十五名护士。
基本都是大医院千挑万选淘汰出来的不合格,又无处安排的医生和护士。
何秋不能拒绝,需要政府的支持,自然就需要承担义务。
安宁医院的食堂,有陈多多的捐款,何秋也动了一次私心,让龚子耀的父母,承包了食堂。
陈多多一年二十万的捐款,无论怎么经营,龚爸爸也是不会亏本的。
一切准备就绪,医疗设备,医生,护士,全部到位,可最大的问题出现了,一百多张床位,没有病人。
上官义询问了医院的情况以后,干脆不来何家村了,没有病人,他来了也无用武之地。
何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连开张仪式都没有搞,丁市长说,等有了病人,再补一个仪式也不迟。
空荡荡的医院,大张旗鼓的请电视台来报道,丁市长丢不起这个人。
安宁医院,是护理病重之人最后的时光,病人不肯来,何秋也不能去抢啊。
英雄无用武之地,连续半月,医院只有医生和护士,热热闹闹的吃着零食聊天,食堂还有免费的午饭,他们很享受这种工作状态,又隐隐担忧,不会干一个月,就失业了吧?
终于,在安宁医院开业的第十六天,院长办公室接到了第一个电话,是楚南打来的。
“姐,听说你们医院营业了,生意还好吗?”
何秋十分别扭,还是如实回答:“营业半个月了,还没有一个病人。”
“姐,我这里有一位肝癌晚期病人,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我建议他们去安宁医院,你们能接收吗?”
“能,当然能啊,我们就是护理病重之人的医院啊。”何秋忙答应。
楚南支吾着:“姐,你们怎么收费的?这位病人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钱。如果太贵,恐怕承担不起。”
何秋急忙说:“我们只收150一天的床位费,可以医保报销,如果需要打营养针,另外加收费用,这是不能报销的。”
楚南回道:“价格倒是很合适,可是打止疼针,价格也不低吧?”
安宁医院,根本无需打止疼针,何秋可以利用法术,封住病人的疼痛神经,这也是她坚持开安宁医院的原因之一,能为病患省不少钱。
何秋无法解释,只好说:“楚南,你跟病人说,他是我们医院第一个病人,如果真的家庭困难,我能免费。”
先别管赚钱不赚钱,打开局面再说。楚南很高兴的说:“好,姐,那我马上去找家属商量。”
“楚南,进入我们医院,必须签订放弃治疗的合同。你要告诉病人,我们医院不治病,只护理病人。”
“我明白的,姐。你们先安排好接病人,我去与家属沟通。”
挂了电话,何秋浑身是劲,虽然这个病人,可能赚不到一分钱,总算有病人来了。
清闲了半个月的医生护士,全部动起来了,当肝癌患者被市医院送过来的时候,院长,十名医生,十五名护士一起迎接。
那场面,让家属一度怀疑,他们的亲人不是得了癌症,而是高中了状元,临死了,还能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
病人是一名六十多岁的男子,叫向红卫。
肝癌折磨得他只剩皮包骨了,从救护车抬下来时,呻吟着喊:“你们要是孝顺我,给我打一针,让我去吧,疼得实在受不了。”
三个家属,两男一女,应该是病人的儿女,个个抹着泪,哽咽着:“爸,我们到了安宁医院,很快会好起来的。”
好起来,不过是安慰的话,肝癌晚期,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治好的可能。
中国没有安乐死,病人只能扛着,直到疼死。
很快,病人送到了三楼,何秋先让病人进入一间密室,对家属说:“你们在外等着,我需要给病人施针,减少病人痛苦。”
家属没有反驳,都到了这个时候,只要不收钱,你随便检查吧。
这间密室,是何秋特意方便自己和师傅做法而建的。
病人进入密室以后,何秋拉上窗帘,对痛苦不堪的病人说:“叔,您放松,我给您扎针,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扎针也只是掩饰法术的一种手段。
很快,病人的的各个穴位都布了针,病人沉沉睡着了。
何秋开始念咒语,雪仙冲出眼睛,封住了病人的所有疼痛神经。
封一次疼痛神经,三天内病人不会再有痛感,三天后,又要重新做法,如此循环,一直维持到病人过世。
拔掉银针,病人醒过来,迷茫的看着何秋:“医生,我怎么不疼了?”
何秋温和的笑着:“给您扎针了,三天内不会有痛感了。”
病人忧愁的问:“是不是三天以后,又会生不如死?”
何秋摇摇头:“三天后,我们会再次给您施针。您到了我们医院,绝不会再痛,只是您时间不多了,可以与家人好好享受天伦之乐。”
病人高兴的要坐起来,因为身体虚弱,又躺下了。
“早知道你们医院这么好,我还去市医院治什么?钱花了,人越来越难受。”病人不禁有些懊恼。
何秋微微笑:“叔,我现在推您去病房,您的孩子们等急了。”
病人推出密室,家属见老人不再呻吟,惊奇的问何秋:“医生,我爸爸不疼了?”
何秋点头:“我给他施针了,三天内不会再疼,看看老人家喜欢吃什么,你们去买些吧。他的身体极度虚弱,食物营养不能接收,建议还是打一瓶营养针。”
家属为难了:“营养针多少钱?”
“不贵,一瓶就是一百多,你们自己考虑。”
病人不疼了,可以进食,也只是饱口腹之欲。
病人内脏机能基本丧失了,打营养针,可以多维持一些日子。
三个儿女没有同意打营养针,只说商量以后再说。病人病情如此严重,一直坚持治疗,应该花了不少钱。
如今到了最后的日子,只要病人不疼了,是否打营养针,确实需要商量。
毕竟家里欠了不少外债了。
喜欢人鬼尘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人鬼尘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