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二月中,咸福宫风波平息后不久。
这一日,太医温实初照例检查各宫药渣记录,这是皇后宜修在齐妃事后特意加强的规矩,以防有人在药材上做手脚。当看到咸福宫近几日六阿哥弘晏退热安神方的药渣记录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常。
记录显示,药方无误,药材来源也清晰。但其中一味用于宁神的“远志”,消耗量似乎比常规剂量微多了些许。若非他心细如发,对药材分量极其敏感,几乎难以察觉。这多出的分量,虽不至立刻伤人,但若长期服用,于幼儿娇弱的脏腑终是负担。
温实初立刻警觉,并未声张,而是私下找来亲自为咸福宫煎药的医女仔细询问。医女发誓自己是严格按照方子抓药、称量,不敢有丝毫差错。温实初又暗中查验了太医院药库近期“远志”的出入记录,发现并无明显纰漏。
问题出在哪里?是有人在他查验之前,巧妙地在称量后或煎药前做了手脚?还是这微小的差异,本就是某种疏忽?温实初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发现密报给了皇后宜修。这细微的蛛丝马迹,可能背后藏着更大的阴谋。
咸福宫刚经历流言风波,虽皇后强力弹压,但安陵容依旧如惊弓之鸟。弘晏的病已大好,活泼如初,但她总觉孩子比之前清瘦了些,夜里睡眠也不如以往安稳。这种“感觉”并无实据,却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敬妃宽慰她:“晏儿病后需慢慢调养,瘦些是正常的,温太医不是说了已无大碍吗?”但安陵容总是忍不住多想,会不会是之前的流言应验?还是……有人换了更隐蔽的方式害她的孩子?她甚至开始怀疑咸福宫的饮食、用水,看谁都带着几分审视。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她本就纤细的神经绷得更紧。
宜修接到温实初的密报,眼神骤冷。果然,端妃不会轻易罢休!这次的手段更加隐蔽阴险,若非温实初谨慎,几乎就要被她得逞!
这微量的药渣差异,目的恐怕并非立刻毒害弘瞻,而是要加剧安陵容的疑心病,让她在自我折磨和过度担忧中崩溃,进而影响到皇子的健康,或者引发咸福宫内部新的混乱。甚至,若将来弘晏再有丝毫不适,这“药渣疑云”便可成为攻击皇后或太医院的把柄!
“好一招杀人不见血!”宜修心中冷笑。她立刻下令:
1. 咸福宫所有饮食药材,即日起由皇后指派专人(心腹嬷嬷)统一负责,切断一切可能被动手脚的环节。
2. 命温实初加强对六阿哥脉象的监测,确保万无一失。
3. 暗中调查太医院所有经手过咸福宫药材的人员,尤其是与那批“远志”有关联者。
同时,她再次召见敬妃,并未提及药渣之事以免打草惊蛇,只是格外关切地询问了安陵容的状况,并赏下一些安神补品,嘱咐敬妃务必开导安嫔,让其宽心。“告诉安嫔,本宫和皇上都信重她,六阿哥有她这位生母,是他的福气。有些事,过犹不及,放宽心,对孩子才是最好的。”这话既是安抚,也是提醒。
端妃很快得知皇后加强了咸福宫的管控,心中了然,自己的小动作恐怕已被察觉。她并不意外,也不慌张,这本就是一次试探和骚扰。能成功让安陵容疑神疑鬼最好,不能,也能让皇后疲于奔命。
“皇后娘娘果然警觉。”端妃捻着佛珠,“不过,注意力都被咸福宫吸引过去了呢……”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闲月阁。甄嬛的胎象日渐稳固,这可不是她想看到的。
咸福宫这边暂时难以下手,那么,是时候给闲月阁再找点“麻烦”了。或许,可以从那个对甄嬛忠心耿耿、却又身份敏感的太医温实初身上做点文章?比如,制造些关于“太医与妃嫔过往甚密”的暧昧流言?虽不足以致命,但足以让皇帝心生芥蒂,让甄嬛如鲠在喉。
甄嬛腹中胎儿已近五月,胎动明显,让她初尝为人母的喜悦,却也更加小心翼翼。眉庄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她,两人共同读书、习字、做些宽松的针线,日子看似平静。
这日,甄嬛却隐约觉得有些异样。并非身体不适,而是一种直觉,仿佛暗处有眼睛在盯着自己。她与眉庄说起,眉庄亦有同感:“自齐妃事败,表面平静,底下却似有暗流涌动。我们需更加警惕,尤其是温太医来往问诊,更要避嫌,以免授人以柄。”
两人商议后,决定日后温实初问诊,必得眉庄或瑾汐等多名心腹在场,且时间地点都需格外注意。她们不知道端妃的具体计划,但生存的本能和直觉让她们预感到风雨将至。
药渣的疑云,最终因皇后及时切断源头和温实初的严密监控而未能掀起更大波澜。那微量的差异,也因无法追查到确切证据而不了了之。但它在安陵容心中留下的阴影,在宜修心中敲响的警钟,以及在端妃心中催生的新毒计,却真实地改变了后宫的态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不在于一刀一枪,而在于人心的较量、细节的把握和时机的掌控。宜修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掌控力,再次化解了危机,但也深知,端妃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蜘蛛,正在不断地编织着更致命的网。
而下一张网,会罩向谁?答案,似乎已在不言中。
喜欢综穿之娘娘她总在拆CP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穿之娘娘她总在拆CP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