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州,周家庄园。
这座庄园占据了城市东郊最优越的一片山麓,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既有中式的古典雅致,又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便捷。
它如同一座独立的王国,安静而威严地,俯瞰着整座城市。
庄园的最深处,有一座独立的白色建筑。
它没有多余的装饰,线条简洁,充满了未来感。
这里,是周宇的“世界”。
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修剪过的花园,四季如春。
但周宇,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窗外的风景了。
他正坐在一张由人体工学数据定制的椅子上,面前是六块巨大的曲面屏,上面滚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和服务器散热混合的气味。
这里,就是浩宇集团的“大脑”,而周宇,就是这个大脑里,唯一的思考者。
他穿着一身宽松的白色棉质衣物,脸色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苍白。
他瘦削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地敲击着,眼神专注而空洞,仿佛他的灵魂,已经完全融入了眼前这片由0和1构成的数字宇宙。
对他而言,外界的喧嚣、名利、甚至亲情,都不过是无关紧要的背景噪音。
只有这些冰冷的、遵循着严谨逻辑的数据,才能给他带来一丝安全感。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周宇的动作,微微一顿。
在这个庄园里,除了固定的送餐时间,几乎没有人会来打扰他。
而他的哥哥周浩,更是从不踏足这里。
“请进。”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长时间不说话的沙哑。
门被推开,走进来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
他穿着一身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用锦缎包裹的方盒子。
“宇儿。”老者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李教授。”周宇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真切的笑容。
他站起身,快步走了过去,“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通知我,我好去门口接您。”
这位老者,正是李松德,国内物理学界的泰斗,也是周宇在少年时期,唯一真正认可他的恩师。
“我若通知你,你这小子,肯定又找借口说没时间。”李松德笑着摇了摇头,将手中的盒子递了过去,“我来临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顺路来看看你。这是……一个年轻人托我转交给你的。”
周宇接过盒子,有些疑惑:“年轻人?”
“我也不认识他。”李松德耸了耸肩,“他只说,他是一位非常欣赏你才华的学者。他看了你三年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那篇关于‘量子纠缠态在生物信息传输中的可能性’的论文,有一些心得,想与你交流。”
周宇的身体,猛地一震。
那篇论文,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他心血的结晶。
它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理论,试图用量子物理的框架,去解释生命体之间那种神秘的、非定域的信息传递现象。
然而,这篇论文发表后,却如石沉大海。
主流学术界认为它过于玄妙,缺乏实验支撑,斥之为“民科的狂想”。
而他的哥哥周浩,在得知他花费了这么多精力去做这种“不能赚钱”的研究后,更是当着他的面,将打印出来的论文,扔进了垃圾桶。
从那以后,周宇便再也没有对外发表过任何一篇纯理论性的文章。
他以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能理解他那些看似荒诞的、孤独的构想。
“他……他说了什么?”周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没说,他只把他的想法,写在了这份报告里。”李松德指了指周宇手中的盒子,“我看了几眼,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能感觉到,这个人,是真正懂你的人。宇儿,学术的道路是孤独的,能遇到一个知音,是莫大的幸运。好好看看吧。”
李松德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便离开了。
周宇站在原地,紧紧地抱着那个盒子,仿佛抱着一件稀世珍宝。
他回到座位上,小心翼翼地,解开了锦缎,打开了盒子。
里面,是一份装帧极其精美的报告。
封面是纯黑色的,上面用烫金工艺,印着论文的标题。
纸张,是顶级的哑光铜版纸,触感温润。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报告的开头,只有一句话:
“致周宇先生:在科学的荒原上,先行者从不孤独。”
仅仅这一句话,就让周宇的眼眶,瞬间红了。
他继续往下读。
报告的作者,署名为“一个路人”。
他没有进行任何空洞的吹捧,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极其专业的笔触,对周宇论文中的每一个核心假设、每一个数学模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
他指出了周宇在推导某个公式时,一个被忽略的、微小的误差,并提出了修正方案。
他引用了另外三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神经科学、拓扑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前沿成果,为周宇的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的支撑。
他甚至……在报告的最后,用整整十页的篇幅,推演出了一个基于周宇理论的、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案!
周宇越看,越是心惊。
这个“路人”,不仅完全理解了他的理论,甚至……比他自己,看得更深、更远!他提出的那个实验方案,精妙绝伦,是周宇自己都未曾想到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心得”了,这是一篇……足以在学术界引起地震的、顶级水平的评论文章!
周宇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这份报告,每一个字,每一个公式,都像一道温暖的电流,涌入他那颗早已冰封的心。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被理解。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被尊重。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那些孤独的、不被认可的探索,是如此的有价值。
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路人”知音,产生了强烈到极致的好奇。
他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能如此精准地理解自己?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滨城。
一家名为《前沿科技》的权威媒体网站上,悄然发表了一篇名为《被遗忘的基石:重探“量子生物信息论”的颠覆性价值》的深度文章。
文章的作者,同样是“一个路人”。
文章的核心观点,与那份报告如出一辙。
它用更通俗的语言,向大众科普了周宇那篇被遗忘的论文,并预言,这项理论,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彻底改变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
这篇文章,虽然小众,但在顶尖的科研圈子里,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一些年轻的学者,开始重新翻出周宇的那篇论文,进行研究。
“周宇”这个名字,和他那惊才绝艳的技术才华,第一次,微弱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喜欢逆袭,神瞳至尊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逆袭,神瞳至尊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