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个女生的合照,男生们则收敛了玩笑,纷纷称赞。
“这张好这张好!都好看!”钱爱国第一个表态。
刘江涛凑近了看:“啧啧,这真是三个女大学生!看着就有文化!”
王建民虽然没说话,但目光在照片上停留了很久,特别是看向胡文玉时,眼神柔和。
刘江涛拿着六人合照,又开始发挥想象力:“咱们这照片可得留好了!等过个几十年,咱们都成了老头老太太,再拿出来看!哎,你们说到时候咱们都在干啥呢?”
王萍憧憬道:“文玉和秀丽肯定是在北京的大单位里当工程师、科学家!”
赵秀丽笑:“那可说不准,说不定王萍姐你到时候是院长呢!”
王萍则笑着指向男生们:“王建民说不定是哪个大厂的总工了,钱爱国成了优秀教师,刘江涛嘛……”她故意顿了顿,“成了专门给总工和专家们开车的老师傅!”
刘江涛立刻梗着脖子:“嘿!瞧不起谁呢!我到时候怎么也得是个……是个管着老师傅的科长!”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空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离别前最后的欢聚温情。
他们小心地将照片分好,约定好以后一定要常写信,有机会就要再聚。
赵伟强趁着胡文玉还没走,溜到知青点,塞给胡文玉一包红薯干。
“嫂子,你去北京了好好学习,以后你会越来越好的。如果满仓哥看见了,也盼着你好嘞。嫂子,你到了北京能给俺寄张照片回来不?俺想看看天安门。”
“好,六子,嫂子给你寄。”
“嫂子,你不能再叫俺小名了,我都十六了,我大名叫赵伟强。”赵伟强坚持道。
“好,赵伟强同志,我记住了。”胡文玉板着脸,压着笑意。
才十六,还是小孩呢。唯有他还坚持叫嫂子,这是他记着曹满仓的方式。
25号清晨,老王头高高兴兴拉着牛车将三位女知青送到公社汽车站,支书大队长带着社员在村口送行,嘱咐她们有机会再回来看看乡亲们。
三人提着大包小包,坐上到县城的班车,又赶着到了火车站。王萍的车先到,赵秀丽在候车室看着行李,胡文玉将王萍送上了火车。
胡文玉将最后一包行李从窗口递给王萍,嘱咐着王萍看好行李。王萍趴在窗户上泪眼朦胧,约定一定常联系,到了就给她写信。
看着火车发动后,胡文玉挤回原地,赵秀丽看她回来,赶紧去趟公厕。两人的车还有一个小时就到了。直到两人费劲挤上火车,找到座位,这才敢松口气。
这时候还是绿皮火车,窗户一推就开了,厢里混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气味:汗味、烟味、饭菜味、还有人群长时间拥挤在一起的体味,所有这些困在车厢里,形成一股暖烘烘的浊流,扑面而来。
硬座车厢里挤得满满当当,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行李架上塞满了五花八门的编织袋、木箱子、铺盖卷,仿佛要把所有的家当都带向远方。
她俩的位置恰好是连着的双人座,胡文玉让赵秀丽坐里面,胡文玉解下斜跨的水壶,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这才觉得舒服点。
她对面坐了一位穿干部服的男同志,里面是一位和蔼的婶子,大娘看着她们两个姑娘上来,客气的笑笑。
“秀丽,刚上车我看了,水箱在北边,你要接点水吗?”
“不用了,快歇歇,我壶里还有点。”
胡文玉这才有机会打量旅客,有穿着四个兜干部服的中年人;有怀里抱着不停哭闹婴儿的满脸疲惫的母亲;有皮肤黝黑、带着头巾的农民,蹲在车厢连接处,默默地抽着旱烟;
更有不少像她们一样,脸上带着憧憬又有些茫然神情的年轻人,或许也是去上大学,或许是为了别的梦想奔赴异乡。
车厢里吵吵嚷嚷,像一锅煮沸的粥。有人在高声谈笑,有人在打扑克,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呵斥声、随着列车轮碾压铁轨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不绝于耳。
胡文玉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村庄和光秃秃的树木,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
斜对面的旅客掏出大饼吃了起来,胡文玉也觉得饿了。她和赵秀丽对视一眼,默契地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出发前煮好的鸡蛋和烙的饼子,就着水壶里已经凉透的白开水,小口小口地吃起来。
经过接近一天的行程,两人疲惫又紧张,火车上人挤人,在座位上窝了一天,两人腿都肿了。
在郑州站换乘时,场面更加混乱。她们背着沉重的行李,被人流裹挟着,跌跌撞撞地走下火车,又按照指示牌和广播,焦急地寻找开往北京的那趟列车所在的站台。
站台上黑压压全是人,扛着大包小包,奔跑着,呼喊着。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尖锐刺耳,白色的水蒸气弥漫开来,模糊了视线。
“秀丽!这边!快跟上!”胡文玉紧紧拉着赵秀丽的手,生怕被人流冲散。她们像两颗微不足道的沙粒,在巨大的迁徙洪流中奋力向前。
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车厢,又是一番拼尽全力地挤撞,才在开车铃声中狼狈地爬上了车。
找到座位安顿下来时,两人都已是满头大汗,发辫松散,气喘吁吁。但相视一看,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列车开动,轰隆隆地驶向她们的目的地北京,胡文玉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和远方闪烁的灯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清晨八点,广播里传来到站提醒: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到站北京!下车的旅客请注意!
胡文玉被赵秀丽推醒,“文玉,到了,到北京了!”
胡文玉睁开迷茫的双眼,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这就是78年的北京啊!
两人提着行李,跟随人流向前行走,检票出站。
走出车站检票口的那一刹那,一种前所未有的声浪和景象扑面而来,让两个刚从县城而来的姑娘瞬间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眩晕。
北京站在她们眼中大得超乎想象!高大的穹顶,宽阔的广场,密密麻麻、行色匆匆的人群穿着鲜亮、整齐的衣服,提着各式各样的行李,汇成一片喧嚣的海洋。
高音喇叭里不断广播着车次信息和注意事项,声音洪亮却常常被嘈杂的人声淹没。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冲击着她们的耳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属于大城市的、繁忙而陌生的气味。她们站在广场边缘,一时有些茫然无措。
喜欢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七零寡妇,上学再嫁经商三不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