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亲赴青州访民情,挪用拨款证据集
皇后娘娘要从雍华女学遴选十名优等生,亲自带队前往青州分校“支援教学”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女学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不仅是荣耀,更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被选中的十名女孩,个个都激动得满脸通红。她们之中,有曾经在后厨帮佣、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丫头,也有被夫家以“无所出”为由休弃、险些投河自尽的妇人。是苏浅月,是雍华女学,给了她们新生。
林晚也在其中。自打妹妹林晓被送入女学启蒙,她便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学业,如今已是女学里最出挑的学生之一,沉稳干练,颇有几分苏浅月的风范。
出发前夜,苏浅月将她们召集到坤宁宫的一处偏殿。殿内没有旁人,只燃着几盏明亮的宫灯,将每个女孩脸上的兴奋与忐忑都照得清清楚楚。
“此去青州,路途遥远,条件艰苦,你们怕不怕?”苏浅月坐在上首,声音温和,却不容置喙。
女孩们齐齐挺直了脊背,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怕!”
“很好。”苏浅月点了点头,“但我要告诉你们,我们此行,名为‘支援教学’,实则,是去打一场硬仗。”
她将青州女学拨款被扣之事,简明扼要地说了。没有添油加醋,只陈述事实。
“青州知府王怀安,不想让我们办学。他用官府的权力,给我们设下了第一道坎。而我要带着你们,去迈过这道坎,还要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殿内一片寂静,女孩们脸上的兴奋褪去,换上了凝重。她们这才明白,这趟“支援教学”,远非想象中那般风光。
“娘娘,我们……我们能做什么?”一个胆子小些的女孩怯生生地问。
苏浅月笑了,她站起身,走到女孩们中间。
“你们能做的,有很多。”她环视着她们,“你们的眼睛,能看到官府卷宗上看不到的民生疾苦。你们的耳朵,能听到府衙大堂里听不到的百姓怨声。你们的笔,能记下那些被刻意抹去的真相。”
“王怀安扣我三千两,我就要让他把贪墨的三十万两、三百万两,都给我吐出来。而你们,就是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笔。”
这番话,让女孩们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她们看着苏浅月,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那是一种混杂着敬畏、激动与使命感的光。
三日后,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不疾不徐地驶出了京城。为首的是一辆宽敞舒适的马车,苏浅月、青禾与林晚在内。后面跟着几辆载着书籍和物资的大车,十名女学生与几位女先生分坐其中。而在商队前后,看似是寻常护卫的,正是林夫人派来的十数名精锐老兵,他们换上了便装,融入了队伍,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马车一出京畿范围,便不再是单纯的赶路。
苏浅月将这漫长的旅途,变成了一堂生动的“国情课”。
路过因干旱而龟裂的农田,她会停下车,让学生们亲眼去看农人脸上的愁苦,去问他们今年的收成还剩几分。
遇到因苛捐杂税而被迫卖儿卖女的家庭,她会拿出银钱暂作安抚,然后让学生们记下那户人家的姓名、住址,以及他们所承受的税负种类。
“书上说‘国以民为本’,你们现在看到了,这就是‘本’。”苏浅月指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对学生们说,“当这个‘本’开始动摇,再华丽的殿宇,也会顷刻间崩塌。王怀安之流,就是蛀空这个‘本’的蛀虫。”
女孩们沉默地听着,手中的笔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那些冰冷的文字,在她们心中,第一次与鲜活的、痛苦的生命连接在了一起。她们不再是只知之乎者也的学子,她们开始真正地理解,苏浅月肩上扛着的,究竟是怎样的重担。
行了近十日,车队终于抵达了青州城。
青州城不愧是富庶之地,城墙高大,街道宽敞,商铺林立,往来行人衣着光鲜,一派繁华景象。
但林晚却敏锐地察觉到,这繁华之下,似乎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压抑。街上的行人虽多,却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很少有笑容,即使是商贩的叫卖声,也透着一股有气无力。
车队没有去官驿,也没有惊动任何人,而是在城南一处偏僻的巷子里,租下了一座三进的闲置院落。院子足够大,足以安顿下所有人,且位置隐蔽,不易引人注意。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苏浅月便将所有人召集起来。
“从今日起,我们雍华女学青州分校的‘扫盲班’,正式开课。”她铺开一张青州城的简易地图,上面已经用朱笔圈出了几个区域。
“我们的学堂,不设在院子里,而是设在青州城的千家万户中。”
苏浅月的计划很简单,也很直接。她们以“雍华女学支援教习”的名义,分成五组,每组由一名女先生、两名学生和两名护卫组成,深入城中各个坊区,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她们可以免费教导女子孩童读书识字。
这既是她们此行的名目,也是她们接触百姓、收集信息的最佳方式。
“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和人争辩,也不是去质问。”苏浅月叮嘱道,“我们是去送知识,送善意的。多听,多看,少说。用你们的真诚,去换取她们的信任。”
计划布置下去,第二天一早,五支小队便悄然从院门出发,融入了青州城的大街小巷。
苏浅月和青禾、林晚一组,负责的是城西的贫民坊区。这里的房屋低矮破旧,巷子狭窄泥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她们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看到她们三个衣着干净的陌生女人,眼中立刻充满了警惕。
“你们找谁?”
林晚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大姐您好,我们是京城雍华女学的先生,来青州办学。听说这边的女眷和孩子想读书识字的不少,我们特来问问,府上可有需要免费启蒙的?”
“读书识字?”那妇人愣了一下,随即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她们,摆了摆手,“用不着,用不着!我们这号人家,哪有那闲工夫,一天到晚填饱肚子都难!”
说罢,“砰”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
林晚碰了一鼻子灰,脸上有些挂不住。
苏浅月拍了拍她的肩膀,并不在意:“很正常。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来说,你给她一个馒头,远比给她一本书要实在。她们不信我们,是因为有太多人骗过她们了。”
她们继续往前走,一连敲了七八户人家,结果大同小异。要么是直接关门,要么是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人怀疑她们是人贩子,抄起扫帚就要赶人。
青禾气得直鼓腮帮子:“这些人怎么这样!我们好心好意来教她们,她们还不领情!”
“别急。”苏浅月依旧平静,“人心不是一天冷下去的,自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暖回来。”
走到巷子深处,她们看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正在用一根树枝,在满是尘土的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什么。
苏浅月走过去,蹲下身,看了一眼。
地上画的,是一些不成形状的符号,但依稀能辨认出,是在模仿某个字。
“你在写字吗?”苏浅月柔声问。
小女孩吓了一跳,抬头看到苏浅月,怯生生地往后缩了缩。
这时,屋里走出一个面容憔悴的女人,正是小女孩的母亲。她看到苏浅月,也是一脸戒备。
“你想学写自己的名字吗?”苏浅月没有理会那个女人,只是看着小女孩,从袖中取出一支小巧的炭笔和一张干净的纸,“我教你。”
小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渴望地看着那支笔和那张纸,却又不敢伸手。
“我们不要你们的东西!”孩子的母亲一把将女儿拉到身后,警惕地盯着苏浅-浅月。
“我不要钱,也不要你的任何东西。”苏浅月将炭笔和纸放在地上,慢慢向后退开,“我只是觉得,这么聪明的孩子,如果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太可惜了。”
她说完,便带着林晚和青禾,转身离开了。
她们没有走远,只是在巷子口的一处茶摊坐下,静静地等着。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那个女人牵着小女孩的手,犹豫着走了过来。她局促不安地站在苏浅月面前,将那支炭笔和纸递了回来。
“这位……这位夫人,”她嗫嚅着,“俺家丫头……她……她真的能学吗?”
苏浅月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突破口,打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浅月她们便以这个小女孩为中心,在巷子里办起了一个露天的“识字班”。每天下午,她们都会在巷口的一片空地上,铺开一张大大的油布,教孩子们认字、数数。
起初,只有三五个孩子。渐渐地,那些躲在门后观望的妇人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捧着写了自己名字的纸片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她们的心,也开始一点点融化。
来听课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些年轻的妇人,也会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婴儿,站在一旁默默地听。
这天下午,苏浅月正在教孩子们念一首简单的启蒙诗,一个叫王婶的妇人凑了过来,悄悄塞给林晚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
“林先生,吃个红薯暖暖身子。”王婶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你们真是好人,不嫌我们这儿脏,还免费教娃儿们读书。”
林晚笑着接过,掰了一半递给王婶:“婶子太客气了。我们办女学,就是为了让天下的女子都能有书读,有本事,不被人欺负。”
王婶闻言,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下来:“有本事又有啥用?这世道,官字两张口,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她压低了声音,凑到林晚耳边:“就说咱们这青州城吧,去年王知府说要疏通城里的河道,让家家户户出钱出人。我们家那口子,累死累活干了三个月,一文钱没拿到不说,还把腿给摔断了。可你们猜怎么着?城里的河道屁都没动一下,倒是城东王知府的小舅子,新盖了一座大园子,那叫一个气派!听说光是后院挖个人工湖,就花了上万两银子!”
林晚的心猛地一跳。
她不动声色地继续和王婶聊着家常,将话题引向那座园子,一点点地套问出更多的细节。
原来,那座所谓的“私人园林”,用的正是“疏通河道”的名义征来的民夫和款项。而王怀安的小舅子,不过是挂个名头,园子真正的主人,就是王怀安自己。
更关键的是,王婶提到,负责给那座园子采买木石材料的总管事,是她一个远房表亲。前阵子她那表亲喝醉了酒,曾吹嘘说,他手里可有王知府亲手画押的账本,那才是他真正的保命符!
苏浅月在不远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对林晚使了个眼色。
林晚心领神会。
夜里,众人回到院子,林晚将打探到的消息一说,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账本!只要能拿到账本,王怀安就死定了!”青禾激动地说。
“没那么简单。”苏浅-浅月却泼了一盆冷水,“这种东西,必然藏得极为隐秘。而且那个总管事,既然敢拿这个当保命符,就绝不会轻易交出来。”
她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城东那片被标记为“新建园林”的区域。
“我们不能打草惊蛇。”她沉吟片刻,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心中慢慢成形,“既然他府上的账本不好拿,那我们就让他,自己把账本‘送’出来。”
她转过头,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
“明天,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位王知府的小舅子——黄员外。就说,我们雍华女学,想在他那座新园子里,为青州的官眷小姐们,办一场诗会。”
喜欢退婚后,我靠演技骗哭全京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退婚后,我靠演技骗哭全京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