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界使玄玑的入驻,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立在红城议事厅的每个角落。
楚云帆却在这无处不在的“注视”下,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却意义深远的事——
他召集各部主事与百工院匠师,正式启动《红城要略》的编撰。
他要将红城积累的生存经验、技术改良、律法实践,乃至与各方周旋的教训,悉数凝结于竹帛之上。
---
巡界使玄玑的存在,已如同议事厅内一件沉默却无法忽视的家具。他端坐在楚云帆右下手特设的席位上,玄底银纹的袍服纤尘不染,那张完美却毫无生气的脸上,深潭般的眸子永恒地倒映着厅内的一切动静。他不发言,不干涉,只是“观察”,记录。每一次目光的扫视,都让一些初次参与议事的官员感到脊背生寒,言辞不免多了几分谨慎与拘束。
然而,楚云帆似乎并未受到这无形压力的影响。在玄玑入驻后的第三次例行议事会上,他抛出了一个酝酿已久的议题。
“今日召集诸位,是为了一桩关乎红城长远根基之事。”楚云帆的声音平稳,目光扫过在场包括周老锤在内的几位重要匠师代表,“我意,正式启动《红城要略》的编撰。”
此言一出,厅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编撰书籍?在强敌环伺、百废待兴之时?
一名年长的文吏忍不住开口:“首领,编撰典籍固然是文教盛事,然眼下军务倥偬,物资维艰,是否……稍缓时日?”
“缓不得。”楚云帆斩钉截铁,“正因为强敌在侧,时局维艰,我们才更需将走过的路、吃过的亏、悟出的道理,尽快记录下来,传下去!难道要等一代人老去,让后来者用鲜血重新换取我们已然知晓的经验吗?”
他站起身,走到厅中,语气沉凝而恳切:“《红城要略》,要略者,取其精要,明其方略。它并非高头讲章,而是我等求生、求存、求强的实录!”
他条分缕析,阐明《要略》框架:
“其一,‘农工篇’。记录我们如何改良犁铧开垦冻土,如何调配草木灰应对春寒,如何改进淬火法打造兵甲,如何编织更坚韧的渔网,如何利用北地草木防治时疫……周师傅,你们百工院,是此篇主力。”
周老锤闻言,激动得胡须微颤,他原本以为工匠之术难登大雅之堂,没想到首领竟要将这些“微末之技”着书立说!他重重抱拳:“首领放心!俺们一定把知道的那点东西,全都掏出来,绝无保留!”
“其二,‘军防篇’。”楚云帆看向赵干与几位将领,“记录各次战事得失,总结守城、巡逻、侦察、练兵之法,尤其是以弱抗强、以少敌众的血泪教训。灰岩镇为何失守?石坎村为何能成?夏侯烈退兵的关窍何在?都要一一剖析明白!”
赵干眼神一凛,沉声应诺。他明白,这是要将无数弟兄用命换来的经验,化为永久的传承。
“其三,‘律政篇’。”楚云帆目光转向苏宛及负责律法、民生的官员,“《红城暂行律令》施行以来的利弊得失,户籍管理、物资分配、纠纷调处、流民安置之规条,皆需梳理总结。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红城因何而聚,凭何而立!”
苏宛微微颔首,清冷的眸光中闪过一丝了然。编撰《要略》,亦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其四,‘纵横篇’。”楚云帆最后道,声音带着一丝深意,“记录我们与北境侯、黑水城冯坤、乃至……”他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玄玑,“与海外来客打交道的经历。何者该争,何者该让,何者可联,何者必拒!让后人知晓,在这北境立足,除了刀剑,还需智慧与眼光。”
整个议事厅安静下来,只有楚云帆的话语在回荡。众人渐渐品出了这《红城要略》的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红城从挣扎求存到主动构建自身文明体系的宣言,是将散落星火汇聚成不灭薪火的尝试!
一直沉默记录的玄玑,面前凭空浮现的光幕上,数据流飞速滚动,他那平直的声音突兀响起:“行为模式:知识体系化构建。目的:信息传承与群体认同强化。评估:低级文明向秩序化演进标志性事件。数据价值:高。”
楚云帆并未理会这冰冷的“赞赏”,肃然道:“即日起,各部、各院,需抽调得力人手,汇集资料,分工撰写。初稿不求文辞华美,但求事实准确,道理明晰。苏宛总揽编撰事宜,凡有疑难争议,由你裁定。”
“是。”苏宛领命,她深知此事之重大繁琐,亦感责任之重。
“编撰之地,就设于百工院旁新建的‘文萃阁’。”楚云帆最后道,“让工匠的敲打声,伴随着书写的沙沙声。我要让红城每一个人都看到,务实劳作与着书立说,于我红城,同等重要!”
消息传出,红城内外反响不一。有读书人热泪盈眶,认为这是文明之火在北境荒原上的重燃;也有务实派暗自嘀咕,觉得此举耗费人力物力;但更多的普通军民,则在得知自己日常劳作的经验也可能被载入书册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认同与自豪。
文萃阁内,很快便聚集起一批特殊的人。有 former 不得志的文吏,此刻精神抖擞地伏案疾书;有被特意请来的老农、老匠,操着浓重乡音,由年轻书记官记录其口述经验;更有苏宛麾下的情报分析人员,冷静地剖析着一次次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得失……
一座无形的、承载着红城精魂的基石,正在这忙碌中悄然浇筑。
玄玑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文萃阁角落,如同一个永恒的旁观者。他注视着这一切,数据不断更新:
“观察到知识编码与结构化进程……”
“群体智慧沉淀效率超出预设模型……”
“技术经验与组织管理知识结合,产生协同效应……”
某一日,楚云帆亲至文萃阁,翻阅刚刚整理出的“农工篇”初稿,看到其中记载的应对春寒的草木灰用法时,对身旁的周老锤笑道:“此法虽土,却能活人无数,当详述其配制、撒播之要诀,配以图示,以便推广。”
周老锤连连称是,老脸因激动而泛红。
玄玑的数据流在此刻微微一顿,记录下一行新的注释:“目标个体‘楚云帆’,表现出对实践知识系统化与可视化传播的明确倾向。此行为将加速信息流动与技术扩散,提升群体生存概率。”
楚云帆合上书稿,目光越过窗棂,望向西苑方向,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你要观测,我便让你观测。
你要数据,我便给你数据。
只是这数据,记录的将是洪炉如何炼心,星火如何世传!
你要的或许只是冰冷的样本,但我创造的,将是滚烫的、足以燎原的文明之火!
(第241章 完)
《新梦红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新梦红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新梦红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