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的晨光里,村医老张捧着新的离线 AI 平板,指尖反复摩挲着屏幕 —— 这是他实操考核合格后,联盟优先配备的设备,比之前用的旧平板反应快,还预装了最新的 “山区老人常见病模型”。“以前录个数据要等半天,现在一点就好!” 老张笑得合不拢嘴,更让他激动的是,每周还有省级专家线上指导,上周就是靠专家点拨,解决了 “老人高血压合并肾病的 AI 诊断难题”,“现在有设备、有指导,干工作腰杆都硬了!”
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东部平原县医院的院长就打来电话,语气焦急:“林医生,我们县考核合格的 3 个村医,全被县医院挖走了!他们给的工资高、福利好,村医们都动心了。” 更棘手的是西部山区,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偏远山区村医留存率仅 35%,青石县院长在视频会上急得直跺脚:“我们花了 3 个月培训,好不容易出个合格村医,转头就被隔壁县的卫生院抢走了,这不是为别人做嫁衣吗?”
林晓拿着留存率报表,心里沉甸甸的。她想起老院长笔记里写的 “基层医疗,人是根本”,要是留不住村医,再好的 AI、再完善的培训,也没法落地。“不能只培养,不留存。” 林晓立刻召集联盟和县卫健委开会,“我们得给偏远地区的村医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会议开了两天,最终制定出 “偏远地区村医留存方案”。第一是待遇提升:每月额外发放 “山区补贴”,金额不低于县医院同级岗位,还把积分物资兑换的优先级向山区倾斜,确保老人能及时换到物资,村医工作有成就感;第二是职业发展:实操考核合格的村医,可优先参加 “省级基层医生进修”,每年有 2 个名额去省三甲医院学习,考核优秀者还能晋升乡镇卫生院骨干,打破 “在山区没前途” 的困境;第三是生活保障:联盟协调乡镇政府,帮村医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优先安排乡镇中心学校的入学名额,还提供乡镇卫生院的周转房,让村医不用为住房发愁。
方案落地第一个月,西部山区的村医小赵就收到了第一笔山区补贴,比之前多了 800 元。更让他惊喜的是,联盟帮他女儿申请到了乡镇中心小学的入学名额,不用再每天走两小时山路去村小读书。“以前总觉得在山里没奔头,现在待遇好、能进修,女儿上学也方便,再也不想走了。” 小赵在电话里跟林晓说。
3 个月后,联盟的留存数据传来好消息:西部山区村医留存率从 35% 提升到 68%,有 12 位之前准备辞职的村医,主动申请留下来。青石县院长笑着说:“现在村医们都干劲十足,有的还主动申请加训,想考省级进修名额呢!”
就在这时,王浩的电话打了进来,说康医科技想 “赞助山区村医的进修经费”。“我们每年拿出 50 万,专门用于偏远地区村医的省级进修,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不用你们还,也不附加任何商业条件。” 王浩还特意强调,“经费会直接打到卫健委的专用账户,全程公开透明,你们可以随时监督。”
林晓带着周涛去康医签合作协议,看着协议上 “不附加任何条件” 的条款,突然想起第一次和康医对抗的场景 —— 赵磊摔门威胁 “停掉系统维护”,孙明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而现在,康医主动拿出经费支持村医进修,不求回报。“以前总觉得你们只看重利益,现在才知道,基层医疗真的能让大家放下分歧。” 林晓感慨道。
王浩拿起桌上的老院长病历复印件,语气诚恳:“老院长当年说‘医疗的核心是人’,我们以前只想着靠技术垄断赚钱,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跟着你们做基层这两年,才明白留住村医、帮老人看好病,才是医疗该有的样子。”
签约结束后,林晓站在康医的办公楼前,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满是温暖。她拿出手机,给西部山区的老张发了条消息:“康医赞助了进修经费,明年你有机会去省三甲医院学习了!”
很快,老张回复了一张照片:他拿着新平板,在村里的健康积分兑换点帮老人换大米,老人笑得格外开心。配文是:“谢谢林医生,我一定好好学,回来帮更多老人看病!”
林晓看着照片,突然明白:基层医疗的长久发展,从来不是靠某个人、某个项目,而是靠留住那些愿意扎根山区的村医,靠给他们实实在在的保障和希望。就像老院长说的,只有人留下来了,技术才能落地,健康才能守护。
她翻开老院长的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留存一个村医,就是守护一个山村的健康。未来,我们还要把留存方案做得更细,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村医,能安心留下来,为基层医疗撑起一片天。”
喜欢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AI误诊害我妈我反优化全县医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