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色裙裳,很吉利。
含义:穿上黄色的下裳,大吉大利。黄色是中色,代表中道;裳是下衣,象征谦下。以温和谦逊的态度居于尊位,守中道而居下,大吉。
六五故事:
乱世平定后的第三个春天,黄帝的使者再次来到部落。这次带来的不是请托,而是正式的任命:嫄被召入中央,掌管天下农桑与民生。
消息传来,整个部落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为自家首领感到骄傲。侄儿兴奋地筹划着:该准备车驾仪仗了!要让朝中那些人看看我们的排场。
嫄却依旧穿着粗布衣裳,在田间查看春耕。听到侄儿的话,她直起腰来:准备三辆牛车就好。一辆载农书,一辆带粮种,一辆坐人。
这太寒酸了!侄儿急得跺脚,您现在是一品大员!
是管农桑的一品大员。嫄纠正他,手指轻抚过嫩绿的禾苗,别忘了本分。
入朝那日,她果真只带了三辆牛车。当其他官员的金车玉辇在宫门外排成长龙时,她的牛车显得格格不入。守卫甚至拦住了她:农妇不得入内!
嫄平静地出示符节。守卫慌忙跪地,她已径直走进宫门。
朝堂上,黄帝赐她金印紫绶,她却提出一个请求:臣请仍穿布衣,以便深入民间。
众臣哗然。有人窃笑她土气,有人怀疑她故作姿态。
嫄不为所动。次日,她真的穿着朴素的黄色麻布下裳,带着几个随从出了宫。没有仪仗,没有护卫,就像普通农妇般走在乡间小路上。
第一个月,她走遍了京畿所有农田。白天与农夫一同劳作,晚上宿在农家。她发现新政虽好,但地方官执行粗暴:强制推广的新农具不适合山地,统一的播种时间忽略了南北差异。
第二个月,她带着记录返回朝堂。当其他大臣在争论赋税数额时,她呈上的是一卷农事图:北方春迟,请延后征税;南地多雨,请减麻赋增稻税。
有大臣嗤笑:妇人之见!朝政岂是儿戏?
嫄不争不辩,只请求黄帝让她试行三个月。
她选择最贫困的三个郡作为试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山地郡减免农具更换要求,水乡郡推广新式水车,干旱郡指导掘井灌溉。
起初地方官阳奉阴违。直到她亲自下田示范,手把手教老农使用新农具,连夜与工匠改进水车设计。
奇迹在三个月后发生。试点郡的收成普遍增加三成,农民脸上有了笑容。
曾经嘲笑她的大臣们沉默了。黄帝特准她将新政推广全国。
但嫄依然那身黄裳。她走遍九州,每到一地必先深入田间。在南方,她学会用蕉叶编雨披;在西北,她推广耐旱的黍稷。人们不再称她,而是亲切地叫她黄裳夫人。
侄儿来看她时,她正赤脚在泥田中示范插秧。侄儿急得直跳:您现在是朝廷重臣,怎能...
正因为是重臣,才更要知民生疾苦。她指着远处几个衣冠楚楚的官员,他们穿着锦袍指手画脚,农民敢怒不敢言。我这样,他们才敢说真话。
果然,老农凑过来小声说:夫人,新发的稻种虽好,但播种太密,反而减产。
嫄立即记下,当晚就修改了推广方案。
五年过去,天下农桑兴旺,仓廪充实。黄帝要重赏她,她却上书请辞:臣之本分已尽,愿归田园。
朝野震惊。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权位,她竟轻易放弃。
临行那日,百姓沿途相送。没有贵重礼物,人们送来的是一筐筐新粮、一罐罐清泉、一把把禾穗。马车行至郊外,忽见田野间跪倒一片农夫。
请夫人留步!白发老农捧上一件手织的黄裳,这是我们用新麻织的,比宫里的软和。
嫄终于落泪。她收下黄裳,当场换上衣衫:我穿着它,就像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她真的走了,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部落。依旧住旧屋,穿布衣,教孩子们认五谷,带妇人织布纺纱。
偶尔有地方官来请教,总能在田间找到她。她从不摆架子,但说的话人人愿听:南方水田宜深耕,北方旱地要保墒...
又三年,黄帝南巡特地来看她。见到她正在教孩子们用稻草编小马,不禁感叹:朕有百官,唯卿真正懂得居尊而谦的道理。
嫄微笑:天地滋养万物,何曾自矜功劳?
那天夕阳西下,她穿着那件民间的黄裳,站在金黄的麦田里。夕阳为她镀上金光,她却弯腰拾起一穗遗落的麦子,小心地放回粮筐。
远处,孩子们在唱新编的歌谣:黄裳夫人,教稼穑;麻衣布鞋,走四方...
歌声随风传得很远很远。她站在天地之间,宛如大地本身,谦卑地承载万物,无声地滋养众生。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嫄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谦逊本色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坤卦六五爻黄裳,元吉的深刻寓意。展现了以温和谦逊的态度居于尊位,守中道而居下的智慧。嫄虽获显赫官职,却始终穿着朴素的黄裳,深入民间,倾听百姓声音,真正做到了居尊而谦。她的治理如同大地滋养万物,默默无声却恩泽四方,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和吉祥。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尊贵不在于外在权势,而在于内在品德;真正的成功不在于高高在上,而在于扎根泥土、服务众生。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这本易经超有料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