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站在窗前,看着纪委调查组的车驶离街道办大门。阳光洒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边。他没有立刻回到办公桌前,而是站在那里,像是要把这一刻记下来。
昨天晚上整理材料到凌晨,身体还有些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醒。他知道,这件事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
陈雪已经回了家,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转身坐回椅子,目光落在桌上那份尚未归档的文件上。那是从档案室调出来的卷宗复印件,编号“hZ-1796”。几个小时前,他还只是把它当作一份普通的旧资料,如今看来,它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他拿起那张照片打印纸,上面是卷宗封皮内侧的一枚印章——盘蛇绕剑。图案虽有些模糊,但他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不是普通的纹饰,而是和珅家族世代传承的家徽。前世书房密格中存放的重要信件与契约,都盖着这枚印章。
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遥远的午后。乾隆五十七年三月初七,书房外春雨绵绵,张慎之捧着一卷密函走进来,低声禀报:“大人,青州那边传来消息,忠襄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
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清晰得令人心惊。
他睁开眼,手指轻轻抚过打印纸上那行小字:“壬子年三月初七,张慎之手记。”时间、人名、笔迹,全都对得上。这不是巧合,而是某种刻意留下的痕迹。
他深吸一口气,打开手机,翻出之前拍下的几页卷宗内容。图像增强软件处理过后,那些原本被墨渍覆盖的文字渐渐显现出来:
“忠襄之后,权柄再临……藏于青州之南,血契未断……若遇乱世,当以暗线承继,待时而动……”
短短几句,却让林辰心头一震。所谓“忠襄”,是他前世的封号,“一等忠襄公”——这是乾隆亲赐的爵位。而“血契未断”四个字,更是意味深长。难道,这个所谓的“忠襄计划”,并不是随着他的死亡而终结?而是……延续至今?
他迅速将这几段文字复制粘贴进文档,又翻看其他页面。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地方工程备案、土地划拨、财政支出等行政记录,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越是普通的内容,越显得这份卷宗被列为“非公开查阅”的理由不那么简单。
他想起刚才去档案室取卷宗时的情形。档案室的李志强虽然签了字,但眼神明显多看了两眼,还问了一句:“怎么突然查这种老东西?”
当时他只说是为了配合纪委核查历史项目备案,李志强没再多问。但现在想来,对方的反应似乎也并非完全意外。
林辰起身走到门口,确认办公室没人后,关上门,拉上窗帘。他重新坐回桌前,打开电脑,在搜索引擎输入“忠襄计划”。
结果寥寥无几,且大多指向清朝末年的某个秘密组织名称。他尝试换关键词,比如“忠襄 血契”、“忠襄 青州”、“忠襄 1796”,但几乎都被屏蔽或跳转至无关页面。
他皱眉思索片刻,随后拨通了一个电话。
“周老,方便聊几句吗?我这边有点事,想请教您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什么事?”
“我在一份旧卷宗里看到‘忠襄’两个字,不知您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电话那头再次沉默,这次更久。林辰能听见对方轻微的呼吸声,像是在思考什么。
“你从哪看到的?”周老终于开口。
“街道办档案室。”林辰答得坦然,“是一份编号为hZ-1796的旧卷宗。”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微的抽气声,随即周老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有些事,别挖太深。”
林辰心中一紧:“为什么?”
“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你想揭开就能揭开的。”周老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忠襄,不是一个名字,也不是一个计划。它是一种传承。一种……不该存在的传承。”
林辰握紧了手机:“那它现在还在吗?”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最终只留下一句:“你最好忘了这个名字。”
通话挂断。
林辰坐在原地,久久未动。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打印纸,那枚盘蛇绕剑的图腾仿佛在纸面上微微浮动。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只是当前的黑恶势力,也不只是某个高层官员的庇护。而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深、更复杂的网。
一个跨越两个世纪、潜伏在权力核心深处的影子。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外的阳光依旧明亮,街道上来往车辆穿梭不停,一切都显得平静如常。可他知道,这片平静之下,正酝酿着一场风暴。
他必须弄清楚,“忠襄计划”究竟是什么,它为何会出现在现代,又为何与青州有关。
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正是当前这场腐败背后的真正靠山?
他拿出笔记本,写下几个关键词:忠襄、张慎之、青州之南、血契、盘蛇绕剑。
然后,他在最下方加了一行字:
“真相,从来不止一个。”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走向门口。
今天,他要去一趟和平街道办的档案室,亲自查看那本《清末遗档考》。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