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零七分,林辰站在启动球前,阳光映在球体表面,晃出一圈微光。他没再看那张合影,也没理会远处正在收设备的记者,转身朝指挥部帐篷走去。
刘伟跟上来,手里抱着一叠文件:“林县长,住建局刚传回第二批施工许可的签批结果,六项里过了四项。”
林辰脚步没停:“剩下两项卡在哪?”
“说是资料不全,要补交管线迁改方案。”
“昨天下午三点,我亲自把电子版发到了住建审批群。”林辰掀开门帘,走进帐篷,“你去查一下,是谁负责对接这个环节的。”
刘伟应了一声,低头翻记录。林辰径直走到沙盘边,目光落在A区地基开挖位置。按计划,今天上午应完成首段基础验槽,可现场连土方清运都还没结束。
他打开工程管理平台,调出实时进度表。混凝土供应栏显示“已到场2车”,而调度计划要求首批6车必须在九点前入场。钢筋加工区状态为“待料停工”,b区静置未动,c区因焊接人员调配混乱导致作业面闲置三小时。
林辰合上平板,声音不高:“把今天的施工日报、物料调度表,十分钟内送到我桌上。”
刘伟抬头:“现在就整理?”
“现在。”林辰坐进椅子,抽出笔,翻开项目日志本,“另外,通知陈雪,我要从开工第一天起的所有晨会纪要和通讯群组聊天记录。”
刘伟愣了一下:“全部?”
“每一条。”林辰抬眼,“我不想听谁说‘我以为’‘他应该’这种话。我要知道谁在什么时间说了什么,谁确认了什么,谁又漏了什么。”
刘伟咽了口唾沫,快步出去。
不到十分钟,陈雪拿着U盘进来,脸色有些紧:“我刚核对了宣传部那边的发布流程,融媒体中心说我们这边信息同步太慢,他们临时改稿三次。”
林辰插上U盘,点开文件夹:“这不是宣传的问题。”
屏幕上跳出一张表格——各标段每日上报进度与监理实测数据对比图。A区昨日上报“开挖完成85%”,实际测量仅57.3%;b区报“准备就绪”,航拍显示无任何机械进场痕迹;c区钢筋绑扎进度虚报两天。
林辰用鼠标圈出三处异常值:“他们不是干得慢,是根本没打算如实报。”
陈雪看着图表,眉头皱起:“是不是下面觉得仪式结束了,可以松口气?”
“不是松口气。”林辰关掉表格,“是有人以为,只要不闹出事,拖几天没人管。”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信息断层、权责模糊、响应迟滞**。
“一个项目启动,不是剪个彩就完事了。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缺人手,也不是缺资源,而是整个执行链条像一盘散沙。”
陈雪低声问:“要不要召集小组长开会?”
“已经约了下午两点。”林辰转身,“但在这之前,我要知道更具体的东西——比如,为什么A区的实际进度比上报慢了快三成?为什么c区的技术员直到早上九点才拿到最新的配筋图?”
陈雪点头:“我去调微信群聊天记录,看看有没有转发遗漏。”
“不只是群消息。”林辰坐下,打开通讯录后台权限,“我要通话日志、任务派发记录、甚至钉钉已读未回的情况。谁该对接谁,有没有联系,对方回没回复,这些都要列出来。”
陈雪顿了顿:“您是想……追责?”
“不是追责。”林辰语气平稳,“是理清责任。我们现在不是要罚谁,是要搞明白,到底哪一环断了。”
他停顿片刻:“你以为我在防孙老板,其实我更怕的是自己人掉链子。外面的人想钻空子,是因为里面有人留了缝。”
陈雪没说话,默默记下要点。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刘伟抱着一摞打印件回来:“林县长,这是六个标段今早的日报原件,还有调度中心的进出登记。”
林辰接过,一页页翻看。突然停在一页上:“A区负责人李强,早上八点十二分向材料科申请加急调拨水泥,理由是‘原定批次质量不合格’。可监理报告里没提质量问题。”
刘伟看了看:“可能是临时发现?”
“如果是质量问题,必须有三方签字的退场记录。”林辰翻到附件目录,“没有。而且,材料科回电记录显示,他们直到九点四十分才接到这通电话。”
“差了一个多小时?”
“这意味着,要么李强撒谎,要么他在等某个环节给他放行。”林辰把纸往桌上一放,“他不是不知道要报备,他是知道没人真查。”
陈雪这时也调出了通讯记录:“我找到了。昨天下午五点二十三分,工程部把更新后的配筋图发到了总包群,消息显示全员已读。但分包单位的技术员说没收到,因为他们被拉进了另一个临时群,那边没人转发。”
“两个群并行?”林辰眯起眼,“谁决定的?”
“不清楚,似乎是现场自行协调的结果。”
林辰冷笑一声:“那就难怪了。一个项目,两套指令系统,你说大家该听谁的?”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屏前,切换到甘特图模式。原定十五天完成的地基施工,目前已滞后三天,且后续工序全部处于待命状态。如果按当前节奏继续下去,一个月内将全面脱节。
“我们不是在推进项目。”林辰指着屏幕,“我们是在看着它一点点瘫痪。”
陈雪低声说:“要不要先暂停部分标段,集中整改?”
“不行。”林辰摇头,“现在停下来,舆论会立刻转向质疑执行力。我们必须边走边修。”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三条主线:**指令流、物资流、监督流**。
“明天会上,我要每个人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清楚自己属于哪条线,对接谁,什么时候交付成果,出现问题找谁协调。不能再有‘我以为归他管’这种话。”
刘伟犹豫道:“要是有人推诿呢?”
“那就当场重新分工。”林辰合上笔帽,“我可以容忍能力不足,但不能容忍职责不清。一个岗位,如果连自己该做什么都说不明白,那就不该占着那个位置。”
陈雪看着白板上的三个流向,忽然意识到什么:“所以您刚才要所有的沟通记录……不只是为了查问题,也是为了重建规则?”
林辰看了她一眼:“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真正难的,是怎么让所有人学会按规矩办事。”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纸质进度表,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一行字:**机制失效,非人之过,乃制之病**。
两点整,帐篷里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林辰坐在主位,面前摊着六份标段日报和通话记录摘要。他没有开场寒暄,直接播放了一段航拍视频。
画面中,b区土地平整工作毫无进展,而相邻的c区因钢筋短缺被迫停工。同一时间,A区挖掘机在重复作业同一个区域,明显缺乏统一指挥。
视频停下后,帐篷里一片安静。
林辰开口:“你们告诉我,这是天气原因,还是人力不足?”
没人回答。
“都不是。”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这是我们内部的信息传递出了问题。任务没人确认,变更没人通报,问题没人反馈。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完成了工作,但实际上,整个项目正在原地打转。”
他逐一点名:“刘伟,你作为总协调,有没有每天汇总各组需求?有没有建立异常预警机制?”
刘伟低下头:“没有……我以为各组长会主动上报。”
“陈雪,信息中枢是你在管。新的图纸下发后,你有没有确认每个相关方都收到了?有没有设置强制阅读回执?”
陈雪抿了抿嘴:“当时想着群里发了就行……没做二次跟进。”
林辰没再追问,而是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词,然后说:“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错。是我们所有人都默认了一些不该默认的事——默认别人会跟进,默认流程会自动运转,默认不出事就是顺利。”
他收回笔,声音沉了下来:“但从今天起,这些默认,全部作废。”
帐篷外,风掀起围挡一角,标语“让两千家庭重见阳光”在阳光下微微晃动。
林辰坐回座位,翻开手中的一份日报,在“沟通机制缺陷”四个字下,重重画了一道横线。
“把这些数据整理成图表。”他对刘伟说,“明天会上用。”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