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十二点四十七分。系统后台依旧稳定运行,群众申报通道的访问记录不断刷新,最新一条来自河东街道,查询事项是低保资格审核。
他合上电脑,没有起身。办公室里只剩他一个人。陈雪和刘伟一个小时前离开,走之前把整理好的材料拷贝进了U盘,放在他桌角。
他拿起那份U盘,插进主机。文件夹名叫“项目总结初稿”,打开后是陈雪做的技术流程图和刘伟收集的群众反馈表。表格里有三百二十七条有效评价,八成以上写着“方便”“快”“不用再跑腿”。
他一条条往下看,手指停在第两百一十六条。留言人姓李,肢体残疾,住在和平社区。他说:“以前办补贴要找三个部门盖章,我坐轮椅出门一趟得花半天。现在在家门口终端操作,十分钟搞定。”
林辰把这条复制下来,粘贴进新建文档。光标闪着,他敲下标题:《关于构建基层数据协同长效机制的思考》。
门被推开,陈雪探头进来。“忘了拿外套。”她走到自己座位,取了衣服又折回来,“你在改报告?”
“嗯。”林辰没抬头,“原来的题目太小,只说项目本身。现在得往制度层面推一步。”
陈雪靠在门框边,“你是想让这个模式能复制到别的区?”
“不止是区。”林辰说,“如果市里认可,可以做成标准流程。以后哪个部门要搭平台,先看有没有打通基层需求。”
陈雪沉默几秒,“可上面不一定愿意放权。住建局这次松口,是因为你把功劳算给他们。别的单位未必买账。”
“那就让他们觉得这事对他们有用。”林辰关掉群众反馈表,“我们现在不缺技术,缺的是让人配合的理由。只要设计好利益分配机制,没人会拒绝出政绩的机会。”
陈雪点头,“那我把之前的协作节点重新梳理一遍,重点写清楚每次突破是怎么达成的。”
“对。”林辰说,“别光写我们做了什么,要写他们得到了什么。比如政数局拿到了智慧治理案例,住建局提升了业务权威,街道办解决了办事难问题。三方都赢,才可持续。”
陈雪记下要点,“要不要加个风险提示?万一后续运维跟不上,反而影响公信力。”
“加上。”林辰说,“但语气要正向。不是警告,而是建议。比如说‘建立轮值牵头机制’,避免责任悬空。”
陈雪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林辰调出白板照片。上面三条推进节点都已打勾,最后一项写着“常态化协作机制落地”。他新建一页ppt,在标题栏写下“跨部门协同四原则”。
第一条:利益共担。他写下注释——“任何一方承担成本,必须获得相应回报。投入人力的管运维,提供数据的享署名,牵头单位掌握节奏。”
第二条:成果共享。他继续写——“联合发布成果,统一宣传口径。不在文件里争排名,但在汇报中显作用。”
第三条:责任明晰。他顿了顿,想起王建军当初推诿的情景。“任务分解到岗,签字确认留痕。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定位环节,而非追责个人。”
第四条:节奏可控。他最后写道——“重大动作提前通报,敏感调整私下沟通。宁可慢一步,不让合作方感到被动。”
写完,他翻回群众留言那页。李姓居民的话还在屏幕上。他盯着看了很久,打开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一句话:
“前世积财无数,终成罪证;今生若能立制一项,惠及万民,方不负此身再世。”
笔尖顿住。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想着升职、站稳脚跟、摆脱底层困境。他现在想的是,怎么让这套东西留下来,不管他还在不在这个岗位。
手机震动。王为民发来消息:“材料收到了,等市长办公会讨论结果。”
林辰回复:“明白。后续有任何需要补充的内容,我随时准备。”
发完消息,他拨通陈雪电话。“把《四原则》加进报告正文,作为核心章节。标题就用我刚发你的那个。”
“收到。”陈雪问,“需要现在打印一份纸质版吗?”
“不用。”林辰说,“等最终定稿再印。现在只是初稿。”
挂了电话,他重新打开系统后台日志。过去二十四小时,总共有六百三十八次群众查询操作,失败率百分之零点三,全部由自动重试机制恢复。
他点开最近一次异常记录。发生在凌晨一点十五分,某终端网络波动导致请求超时。系统三秒内切换备用链路,用户无感知。
这说明机制已经跑通了。
他关闭日志界面,开始修改报告结语部分。原来写的是“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在改成:“本实践表明,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协同并非技术难题,而是协作机制设计问题。只要找准各方诉求平衡点,基层治理效率提升具有可观空间。”
写到这里,他停下来,翻出最初那份《成效自评提纲》。那是他刚接手项目时写的,通篇都在讲技术升级、响应速度、系统稳定性。
现在的报告完全不同了。它不再是一个技术人员的验收文档,而是一份推动制度改革的倡议书。
刘伟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纸。“这是所有附件的最终版,我已经按顺序排好。”
林辰接过材料,快速翻了一遍。“签字确认表齐全吗?”
“都在最后两页。”刘伟说,“住建局、政数局、街道办三方都签了电子章,扫描件归档了。”
林辰点点头,“放这儿吧。”
刘伟没马上走。“林主任,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等批复。”林辰说,“同时准备迎检。一旦立项,评估组随时可能下来查资料。”
“还要做演示吗?”
“肯定要。”林辰说,“到时候你负责现场技术支持,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实时调取数据。”
刘伟应下,转身出去。
办公室再次安静。林辰把新写的结语读了一遍,删掉一句修饰性的表达,改成更直白的说法:“该模式具备推广条件,建议纳入全市数字化改革试点范畴。”
他保存文件,重命名为“永清县跨部门数据协同项目总结报告(正式提交版)”。然后创建压缩包,加密后上传至政务内网指定目录。
邮件自动同步发出,收件人是市改革办,抄送王为民。
做完这些,他靠在椅背上,看着天花板。
从街道办科员到现在,他走过太多坎。每一次危机,他都是靠着记忆、话术、对人心的把握挺过来的。但这一次不一样。他不再是救火队员,也不是某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是规则的设计者。
手机又响。王为民来电。
林辰接起。“王区长。”
“市长办公会刚结束。”王为民声音平静,“你的材料被列为重点议题,陈市长点了头,同意纳入市级试点工程。”
林辰没说话。
“下一步就是筹备评估会议。”王为民说,“你要准备好当面汇报。”
“我知道了。”林辰说,“什么时候开?”
“还没定。”王为民说,“但不会太久。你先把团队拉起来,把底子夯实。”
“明白。”
电话挂断。
林辰坐在原位,没有动。窗外天色渐暗,楼下的路灯亮了起来。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洒水口喷出细长的水线,在地面划出湿痕。
他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在“待办事项”下面,他写下新的一行:
组建试点专项工作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
写完,他抬头看向桌面。U盘还插在主机上,指示灯一闪一闪。
他伸手拔下U盘,放进抽屉锁好。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