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外的世界,对嫂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她们天天生活在这里的市区,可除了买菜、接孩子,很少有机会以“军嫂”的身份正式登上公众舞台。
这天清早,嫂子学院的“出征队”在营门口集合——
赵玉华、李桂花、何小青,还有新来的学员周玲。
四个人,穿着整齐的浅色衬衫和黑色裙裤,胸口别着军嫂学院的自制徽章。
顾野带着几个战士站在门口,像送行一样:“同志们,注意安全,注意形象!”
李桂花紧张得咽口水:“我这是要去打仗的感觉……”
赵玉华笑着拍拍她的胳膊:“今天不是打仗,是亮剑。”
——
目的地是市妇联下属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今天的主题叫——《军嫂的自立与智慧》。
刚到门口,就看到里面坐了四五十位社区妇女,年轻的、中年的、甚至有七十多岁的老人。
赵玉华先做开场:“我们来自军营,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不是军队的故事,而是女人自己的生活。”
她的声音一出来,原本窃窃私语的会场安静下来。
——
第一部分由何小青讲“军嫂的时间管理”。
她说得很真诚:“以前我一忙就慌,家里乱七八糟,心情也跟着乱。后来嫂子学院教我先定计划表,把一天分成早中晚三个重点时间段——结果发现,忙得有序了,人也轻松了。”
底下有人点头,有人赶紧拿小本子记。
第二部分是李桂花的“省钱妙招”。
她从最普通的事讲起:“买菜的时候,菜场快收摊前去,比早上能便宜三成。”
“油盐米面批发买,找邻居合伙分,一斤能便宜几分钱,一年下来也是几十块钱。”
这些都是接地气的小技巧,引得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
——
最后由赵玉华收尾,她举了一个嫂子学院的真实案例:
“有一位嫂子,丈夫在外执行任务半年,家里突然停水三天。她没等丈夫回来,也没依赖邻居,而是自己找到原因——楼上水箱阀门老化——去五金店买零件请人修好。这件事之后,她说自己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也能解决大问题’。”
会场响起热烈掌声。
一位年长的妇女站起来:“姑娘们,你们这些经验,不只是军嫂用得上,我们在家里也用得上啊!”
——
活动结束时,妇联主任当场拍板:“嫂子学院以后每季度来我们这讲一次课。”
甚至有几个年轻妈妈跑过来,眼睛亮亮地问:“嫂子学院招外人吗?”
回程的路上,李桂花憋了半天才说:“玉华,我今天第一次觉得,咱嫂子学院真是能改变人的。”
赵玉华看着她,笑:“这才刚开始呢。”
嫂子学院的第一次“出外课”回去没几天,意外的事情就来了。
这天上午,赵玉华正在整理上次活动的反馈表,一个陌生号码打进来。
“赵老师吗?我是市妇联推荐来的,我们这边是春蕾社区合作社,主要做手工布艺和特色礼品。”
对方开门见山:“听说你们嫂子学院的学员心灵手巧,我们这边接到一笔订单,急需人手赶制两千个布艺小袋。工期半个月,价格按件计,愿不愿意试试?”
——
赵玉华一听心里就有了算盘。
嫂子学院一直想给学员找实际的经济项目,可一直没有合适的切入点。
这回不仅是正当的活儿,还有现成的市场,简直天上掉馅饼。
“我得先看看样品和合同。”她谨慎地回道。
——
下午,合作社的人亲自送来了样品——一个巴掌大的布袋,颜色鲜艳,针脚细密,适合装香包或零钱。
做法不复杂,就是需要细心耐心。
合同条件也清楚:
每个袋子计价0.8元
材料全由合作社提供
成品统一由他们回收验收
合格率必须在95%以上
——
嫂子学院的会议室里,四五个骨干嫂子围着样品研究。
李桂花掂量着:“这个活儿不难,就是得坐得住,得细心。”
何小青皱眉:“一只袋子八毛,做两千个才一千六,咱们分下来能赚几个钱?”
赵玉华没急着回答,而是问:“如果这次做好了,对方以后长期下单呢?”
众人对视一眼——长期单,那就是稳定的副业收入。
——
很快,嫂子学院第一次“经济实战课”启动。
院里有十几个嫂子报名参加,白天各自忙家务、照顾孩子,晚上集中到活动室一起赶工。
为了确保质量,赵玉华安排了两级检验:
第一道由自己人互相检查针脚、线头;
第二道由何小青统一复检并打包。
——
几天后,合作社的人来抽查,结果合格率高达98.7%。
对方喜出望外:“嫂子学院这帮人比我们原来的熟练工还细心!”
更惊喜的是,他们当场提出下一批订单数量翻倍,并愿意提高单价到1元。
——
晚上结算时,每个嫂子平均分得了近百元。
对一些家境紧张的嫂子来说,这笔钱虽然不算多,但意义不一样——这是靠自己双手赚来的,是走出营门也能立住的底气。
李桂花数着钱,眼睛都亮了:“玉华,我觉得嫂子学院不光能教做人,还能教挣钱!”
赵玉华笑着点头:“咱们的目标就是——让嫂子们从‘被安排’到‘我来选’,生活和经济都是如此。”
合作社的第一批订单不仅完成得漂漂亮亮,还顺利拿下了加价续单。
赵玉华心里明白,这就是嫂子学院真正站稳脚跟的机会。
她当即决定——把夜间活动室改造成**“嫂子夜工房”**。
——
夜幕降临,院子里一盏盏昏黄的灯泡亮起来,透过玻璃能看到嫂子们低头缝制的身影。
长条桌上摆着成摞的布料、剪刀、线轴、针垫,几盏老式台灯把针脚照得清清楚楚。
有人埋头赶工,有人小声哼着曲子,还有人一边做活一边聊着孩子的事。
“桂花,你这袋子缝得太紧了,角上容易鼓包。”
“哎呀,我改,我改。”李桂花抿嘴一笑,把针脚拆了重来。
——
为了提高效率,赵玉华特意分工:
裁布组:提前裁好布片
缝制组:按样品缝袋
质检组:挑出瑕疵、修线头
打包组:按数量整齐码好、装箱
每组都有一个“组长嫂子”,出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
没想到,嫂子夜工房的热闹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有些军属平时在家闲得发慌,看到这里热火朝天,也想加入。
还有几个军人下了晚点名后,悄悄跑来帮媳妇踩脚踏缝纫机。
“这不算违规吧?”一个年轻军人小声问。
赵玉华笑着摆手:“咱嫂子学院欢迎一切合法帮工,连队规矩你们自己把握。”
——
不久,嫂子夜工房的故事就在营区传开。
有人说这里是**“最温暖的作业间”,有人调侃这是“嫂子版夜战演习”。
但不管外界怎么说,嫂子们自己都觉得,这里是她们的第二个家**。
——
更巧的是,社区广播站得知这事后,专门来采访。
“嫂子学院不仅教礼仪、教技能,还带动了经济增收,这是典型的军民共建范例。”
这一报道,让嫂子学院的名气一下子传到市里。
——
但名气大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外面有人找上门想合作,有卖饰品的,有做食品的,甚至有人提议让嫂子们代工做军服的肩章。
嫂子们一听兴奋不已,可赵玉华心里却清楚——不是所有的活都能接,尤其是跟军用品沾边的,一不小心就会触到纪律红线。
她看着桌上堆满的布袋成品,默默想:
嫂子学院的生意之路,才刚刚开始,但每一步都得走得稳。
喜欢重生1978:军婚撩人,糙汉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78:军婚撩人,糙汉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