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自军区的建议
试点成功后,嫂子学院收到军区后勤部的一份正式通知。除了扩大合作,还特别提出了一点:
“为了便于物资管理和溯源,建议嫂子学院在产品上加上统一标识。”
这句话,让嫂子们顿时议论纷纷:
“标识?是不是得像商标一样?”
“咱还能有自己的牌子?那不就跟城里的厂子一样了吗!”
赵玉华听后心头一震。
她隐隐觉得,这一纸建议,其实是军区在给嫂子学院一个全新的机会:
——从“代工”走向“有名有姓的品牌”。
二、第一次“品牌讨论会”
赵玉华召集嫂子们,围坐一圈,像模像样地开起了“品牌讨论会”。
有人提议:“叫‘军嫂牌’,一听就知道咱是军嫂做的。”
有人笑着摇头:“太土了,得洋气点。”
又有人说:“咱们做的是床单被罩,就叫‘暖心’吧。”
场面一度热闹无比。
赵玉华却皱眉,认真分析:
“品牌不能只图好听,更要让人记得住,知道是咱嫂子们做的东西。还要有一种——庄重感。”
嫂子们听得若有所思。
最后,她提议:“咱不妨用‘嫂子学院’本身作为品牌。‘嫂子’两个字,代表咱的身份;‘学院’,代表咱学习成长。印上去,就是咱的根。”
众人一拍手:“好!就叫‘嫂子学院’!”
三、第一枚印章的诞生
确定了名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印章怎么做?
嫂子们都没经验。有人悄悄说:“是不是得去城里刻章的铺子?”
赵玉华却笑:“没错,得请专门的人刻。但在此之前,咱得自己先想个样子出来。”
于是,嫂子学院的院子里出现了别样的场景:
有嫂子拿炭笔在废布上画图;
有人拿小石片刻意比划;
还有人干脆提议画一把针、一根线,象征嫂子们的本事。
最后,赵玉华综合大家的意见,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图案:
——一个圆圈,中间写“嫂子学院”四个字,下方是一根针和一条弯曲的线。
印章刻好送来那天,全院的人都围着看。
赵玉华郑重地把印章按在第一块合格布料上。
红色的印迹烙下,清晰、端正。
嫂子们激动得拍手:“这就是咱的第一枚印章啊!”
有人忍不住抹眼泪:“咱不是无名无姓的了!”
四、第一批带印章的产品
这批三百套床品里,最后一部分赶在交货前,加盖了“嫂子学院”的印章。
当后勤部的军官看到那一抹鲜红时,也愣了一下,随后点头道:
“有了这个印章,以后就知道是嫂子们做的,不怕混淆。”
对方一句话,等于替嫂子学院正了名。
嫂子们心里热乎乎的。
她们知道,这枚印章不仅是“标签”,更是她们身份的象征。
五、品牌的雏形
当晚,嫂子们坐在院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
“以后谁再说咱是农家妇女,我就让他看看这印章!”
“咱也算是有‘牌子’的人了。”
赵玉华望着火光下闪烁的红印,心里暗暗立下誓言:
——嫂子学院,不只是给嫂子们找口饭吃。
——它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军嫂品牌”,让嫂子们站得笔直、走得长远!
这一夜,嫂子学院正式走出了“无名”的阶段。
喜欢重生1978:军婚撩人,糙汉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1978:军婚撩人,糙汉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