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了暑期学校的邀请,乔琳的生活仿佛剔除了一层浮华的噪音,重新沉入那种她最为熟悉和自在的节奏——在寂静中与复杂问题搏斗的节奏。与马可的合作攻关进入了最核心、也最折磨人的阶段。弗罗斯特教授课题组提供的新数据,像一把精度极高的尺子,衡量着他们理论的每一个细节,暴露出的微小偏差都意味着模型需要更精细的调整。
这不再是灵光一现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极大的耐心、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推演,以及反复的试错。他们常常为了一个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争论半天,或者对某个边界条件的物理意义有不同的解读而僵持不下。乔琳的沉静与马可的热情形成了奇特的互补,一个像深潭,一个像火焰,在激烈的碰撞中,反而将那块名为“难题”的顽石打磨得愈发清晰。
这个过程极其消耗心力。乔琳能感觉到,自己的大脑像一台超负荷运行的超级计算机,每一个逻辑单元的运转都达到了极限。而体内那缕青莲本源,在这种持续的高压之下,展现出了它超越寻常的珍贵之处。它无法提升她的智力上限,却像一个永不疲倦的、最顶级的散热和维护系统,确保她这台“生物计算机”在极限状态下依然能稳定运行,并且在每一次高强度运算后,能以更快的速度恢复过来。深夜,当她结束与马可的线上讨论,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时,那温润的气息便会悄然流转,如清泉般洗涤过耗损的心神,带走焦躁与疲惫,留下一种深沉的宁静。
她对食物的质量和数量也要求更高了。简单的三明治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她开始花更多时间在公寓的小厨房里,用心准备能提供持续能量的餐食。炖煮得软烂的牛肉,富含油脂的鱼类,以及大量的绿色蔬菜和米饭,成了她餐桌上的主角。她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些扎实的食物被身体吸收后,是如何被青莲本源更有效地转化为支撑她思考和维持身体最佳状态的养分。这种对身体需求的敏锐感知和精准满足,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这天,她刚结束一轮漫长的数值模拟,初步的结果显示,他们新引入的修正项似乎成功地捕捉到了实验数据中那个微妙的特征。虽然距离完美还差得远,但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进展。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准备去接杯水,手机响了起来,是许妍。
“姐!”许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强装出轻松,“没打扰你吧?”
“没有。刚忙完一段。”乔琳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怎么了?”
“也没什么大事……”许妍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就是我们新闻采写课的老师,把我精心准备的一篇深度报道给毙了。说我选题角度不够新颖,挖掘不够深入……可是我觉得我花了好多心思……”
乔琳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安慰。她能想象许妍此刻撅着嘴、满脸不服气的样子。
“姐,你说……是不是我根本不适合学新闻?也许当初应该听妈的,选个更‘实用’的专业?”许妍的语气里充满了迷茫和自我怀疑。
乔琳沉默了片刻,开口,声音平稳如常:“你选择新闻,是因为觉得它‘实用’?”
“……不是。”许妍小声回答,“是因为……我觉得挖掘真相,传递声音,很有意义。”
“那么,老师的批评,是指向你的‘意义’,还是指向你实现‘意义’的方法?”乔琳的问题一如既往地直接,切中核心。
许妍在电话那头愣住了。
“如果问题出在方法上,”乔琳继续道,语气没有波澜,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那就去改进方法。角度不够新颖,就去阅读更多优秀的报道,学习别人如何切入;挖掘不够深入,就去尝试接触更多信源,不怕碰壁,不怕反复追问。觉得花了心思却没有回报,是常态。”
她顿了顿,想起自己刚刚取得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展,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枯坐、推倒重来和与同行近乎争吵的辩论。
“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不会轻易成功。意义的实现,需要坚实的方法和大量的、不为人知的努力作为基石。你觉得你的‘意义’动摇了么?”
电话那端是长久的沉默,只能听到许妍细微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重新开口,声音里虽然还带着点鼻音,却坚定了一些:“……没有动摇。姐,我明白了。是我太着急,也太脆弱了。”
“嗯。”乔琳应了一声,“去吃点东西,然后重新开始。”
挂了电话,乔琳看着窗外完全暗下来的天空,远处研究所的灯光星星点点,如同暗夜中的灯塔。她想起前世那个同样迷茫、最终选择放弃的自己,再看看如今能在困境中稳住心神、甚至能给予妹妹一丝引导的自己,心中一片澄明。
所有的成长,都无法一蹴而就。无论是许妍的新闻理想,还是她自己的科研之路,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需要承受挫折的韧性,需要将飘渺的“意义”转化为一块块坚实“基石”的耐心与努力。
她体内的青莲本源静静流淌,滋养着她的肉身,也淬炼着她的心性。它本身就是一种“基石”,默默支撑着她,走向更远、更开阔的地方。
回身,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仿佛在向她招手。基石已铺就下一段,她需继续前行。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