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一角,那只手绘的青莲马克杯静静地立着,釉色在台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乔琳的目光偶尔会从密密麻麻的公式上移开,落在那抹青影上片刻,如同远航的水手确认灯塔的方位,然后便又沉入她的符号海洋。
几天后,史密斯教授回复了邮件,内容详尽而务实。他进一步介绍了暑期访问项目的具体安排,包括可能提供的生活津贴额度、可申请的临时住宿选项,并重点推荐了研究所内两三个与乔琳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实验课题组,附上了他们的近期工作简介。邮件的结尾,他再次表达了欢迎之意,并希望能在收到乔琳更明确的意向后,安排一次简短的视频通话,深入讨论可能的合作切入点。
这封回信,将远岸的灯火勾勒得更加清晰、具体,也更具诱惑力。乔琳反复阅读着邮件中关于那几个实验组的描述,心跳难以抑制地加快。那些她只在顶级期刊上看到过的名字,那些推动着领域边界的前沿实验,如今似乎触手可及。若能亲临其境,与一线研究者交流,甚至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分析中,对她的理论工作无疑是极大的助益。
兴奋之后,是更冷静的权衡。
她新建了一个文档,开始罗列利弊。
利:
· 接触世界顶尖研究团队与设施,开阔学术视野。
· 理论与实验的直接、深度碰撞,可能催生突破性进展。
· 建立国际学术人脉,为未来发展铺路。
· 提升独立研究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弊:
· 时间成本。三个月,意味着她手头博士课题的进度将受到直接影响。
· 适应挑战。全新的环境、语言、研究文化,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初期可能效率不高。
· 不确定性。合作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自己的理论模型是否足够成熟,能经得起更苛刻的检验?
· 现实问题。虽然有一定津贴,但海外生活成本高昂,可能仍需动用部分积蓄。
她将列表保存,没有立刻得出结论。接下来的几天,她一边继续推进自己的理论研究,一边开始更深入地研读史密斯教授推荐的那几个实验组的近期论文。她需要确认,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模型之间,是否存在真正有潜力的、而不仅仅是礼貌性的合作空间。
同时,她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己手头的工作。她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时间表,推算如果决定前往,在出发前,她需要将理论框架推进到哪个阶段,需要完成哪些关键的推导和数值模拟,才能确保博士课题的核心部分不受根本性影响。
高强度的工作和思虑,让她对能量的需求再次达到顶峰。午餐时,她端着堆尖的餐盘坐下,同实验室的周辰忍不住咋舌:“乔琳,你这是要去参加大胃王比赛吗?”
乔琳只是抬眸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低头专注地进食。食物是燃料,她现在急需燃料。
内心的天平在反复摇摆。有时,想到能与世界顶尖团队交流,那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几乎要占据上风;有时,看到自己推导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难点,又觉得此时离开,如同临阵脱逃,风险太大。
她再次拿起手机,翻到与许妍的短信界面。最后一条信息,还停留在她发出的那个“恭喜”和许妍激动的回复上。那个歪歪扭扭的杯子,和妹妹纯粹的笑脸,构成了一种与她正在权衡的宏大叙事截然不同的、微小而确实的温暖。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她内心交织、碰撞。
几天后,她带着整理好的思路和尚未完全落定的决心,再次敲响了陈景明教授办公室的门。
她将史密斯教授的回复邮件打印件和自己整理的利弊分析、研究进度评估一起,放在了陈教授面前。
陈景明仔细地看着,期间没有打断,只是偶尔用笔在纸上点一下。
看完后,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看向乔琳:“考虑得很周全。那么,你现在的倾向是?”
“机会难得,我不想错过。”乔琳迎着他的目光,声音清晰,“但我担心会影响博士课题的连贯性和深度。”
“影响肯定会有,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转化这种影响。”陈景明语气沉稳,“你的理论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核心思想是清晰的。去那边,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外场测试’和‘压力验证’。如果能在与顶尖实验的碰撞中发现问题、找到灵感,甚至修正方向,这三个月的时间,可能比你在国内闭门造车一年收获还大。当然,前提是,你走之前,要把家里的根基打牢。”
他顿了顿,指关节敲了敲乔琳带来的进度评估表:“按照你这个计划,如果能在出发前完成这几个关键节点的论证,那么即使出去三个月,回来也能迅速接上。至于适应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
陈景明看着乔琳,目光中带着审视与信任:“这本身就是一个博士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导师的话,如同最后一根砝码,稳稳地落在了天平的一端。
从办公室出来,秋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带着暖意。乔琳感到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似乎终于找到了落点。她依然能感受到前路的挑战与压力,但方向已然明确,剩下的,便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她回到实验室,打开回复邮件的界面,开始郑重地撰写给史密斯教授的回复,表达接受邀请的意向,并提议尽快安排视频通话。
决定已下,锚点收起,风帆即将调整方向,驶向那片更广阔、也更深邃的海洋。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