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的日子,如同一台精密咬合的齿轮组,每个环节都在高速运转。乔琳迅速适应了这里的节奏,或者说,她的节奏本就与这里高度契合。每日沉浸在高度抽象的思维世界里,与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前沿的物理概念为伍,对她而言并非负担,反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
吴院士团队的研讨会(seminar)频率很高,几乎每周都有,有时甚至是临时起意的激烈讨论。乔琳关于自己之前工作的报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她清晰阐述了模型的物理内核和创新点,对于质疑和追问,回应得坦诚而严谨,既扞卫了核心思想,也坦然承认了现有局限。这份扎实与清醒,让她在这个精英云集的团队里初步赢得了尊重。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跟进团队当前主攻的前沿方向。吴院士主导的框架更加数学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要求极高。乔琳虽然基础扎实,但某些领域对她而言仍是陌生的深水区。她并不畏惧,将大量时间投入到恶补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文献阅读中。
深夜的办公室,常常只剩下她一盏灯还亮着。体内青莲本源在这种极致专注的状态下,仿佛也进入了某种高效模式。它持续不断地将摄入的能量转化为滋养,不仅维持着她身体的巅峰状态——让她在长时间伏案后,眼眸依旧清亮,不见血丝,肌肤在台灯下泛着健康的光泽——更仿佛有一缕极细微的清凉意,始终萦绕在识海,帮助她驱散疲惫,保持思路的畅通,让她能更快地理解、吸收那些艰深的知识。这并非直接赋予她知识,而是将她自身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优化到了极致。
她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汲取着这个新环境里的养分。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她会标记下来,在下次与吴院士或团队其他成员讨论时,精准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她的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显示出她深入的思考,而非浮于表面的询问。这种主动且高效的学习方式,很快让她拉近了与团队主流研究进度的距离。
除了自身研究,指导两名本科生——李文斌和张悦——的任务,她也完成得一丝不苟。这两个年轻人确实天赋出众,但也心高气傲。乔琳并不直接打压他们的锐气,而是通过布置具有相当难度的文献和思考题,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在一次定期的讨论会上,李文斌对一个经典理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却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乔琳没有与他争论,只是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一行简洁却关键的修正公式,然后列举了三个不同角度的实验观测作为佐证。
“你的想法有其创新性,”乔琳语气平和,听不出丝毫情绪,“但建立任何新构想的前提,是准确理解现有的基石。这个偏差,会导致你后续的所有推导失去根基。”
李文斌看着白板上那无可辩驳的公式和证据,张了张嘴,最终颓然坐下,脸上火辣辣的。张悦在一旁看着,眼神中也收起了之前的几分随意,变得郑重起来。
乔琳没有再多说,转而开始讲解下一个问题。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在这里,实力和严谨是唯一的通行证。
几次下来,这两名本科生对乔琳的态度,从最初的审视、怀疑,彻底转变为信服与尊重。他们开始主动找乔琳讨论问题,甚至在她忙碌时,会自觉帮她处理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工作。
吴院士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在一次听完乔琳关于某个团队难题的简短见解后(她的角度再次与众不同,却直指核心),他难得地在组会后留下了她。
“适应得不错。”吴院士话语依旧简洁,但目光中带着审视后的认可,“下个季度的国际量子材料论坛,我们团队有一个口头报告名额。你准备一下,内容围绕你之前模型的拓展,以及与我们团队当前方向的结合点。”
又是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机会!而且是在她加入新团队不久后。这无疑是吴院士对她的又一次考验和提携。
“是,吴老师。我会认真准备。”乔琳沉稳应下,心中并无忐忑,只有跃跃欲试的挑战欲。
“嗯。报告要突出交叉与创新,体现我们团队的整体思路。”吴院士补充了一句,便挥手让她离开。
走出吴院士的办公室,秋日午后的阳光正好。乔琳微微眯起眼,感受着阳光的暖意。体内青莲本源温润流转,将接到新任务带来的微小兴奋迅速转化为沉静的力量。
她知道,自己正在这条学术道路上稳步深耕。从一个挣扎求存的重生者,到如今在国家顶尖团队中站稳脚跟,获得承担重要任务的资格,她依靠的,从来都是自身的努力、智慧,以及那株仅作用于自身、却为她提供着最坚实基础支撑的青莲。
新的挑战已然来临,而她,已准备好再次起航。回到自己的工位,她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构思报告框架。目光沉静,指尖落在键盘上,如同农夫握紧了锄头,准备在她选定的这片土地上,继续深掘下去,直至触及甘泉。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