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离那栋沉淀着岁月与书卷气的家属楼,重新汇入城市傍晚的车流。窗外的喧嚣与车厢内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周正专注地开着车,没有急于询问,只是偶尔从后视镜里瞥一眼副驾驶座上的乔琳。
她微微侧头望着窗外,霓虹灯光在她沉静的侧脸上流转,明暗交错。没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更像是在脑海中细致地复盘着刚才经历的每一个细节,如同处理一组复杂的实验数据。
车内萦绕着淡淡的、从周正家带出来的食物香气与茶香的混合气息,这是此次“家访”留下的、最直接的感官印记。
“感觉还好吗?”在一个红灯前停下,周正才温声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而非压力。
乔琳转回视线,目光清明:“嗯。”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汇,最终选择了最符合她认知的表述,“你的家人,都很有特点。”
周正闻言,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奶奶话多了点,但心是好的。爷爷……他习惯了那样说话,没有恶意。”
“我知道。”乔琳点头。她能分辨出那种基于学识和阅历的审视与纯粹刁难的区别。周爷爷的问题虽然尖锐,却是在一个合理的、甚至可以称之为“专业”的范畴内。而周奶奶和周母的关怀,虽然热情,却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边界感,并未让她感到被过度侵入。这是一个有着自身运行逻辑和温度的家庭系统。
“他们……挺喜欢你的。”周正看着前方重新流动的车流,声音平稳地补充了一句。
乔琳没有接话。喜欢与否,对她而言,并非衡量这段关系的主要标准。她更在意的是彼此是否尊重,以及核心价值是否契合。从今晚的接触来看,至少表面上是和谐的。至于更深层次的认可,那需要时间,也强求不来。
回到公寓,那股属于另一个家庭的温暖气息似乎被隔绝在了门外。室内是她熟悉的、略带清冷的安静。她换下外套,没有立刻开灯,在玄关站了片刻,感受着身体内部青莲本源那平稳如常的流转。它并未因这次社交活动而产生任何异常波动,依旧忠实地履行着滋养己身的职责,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她丰富人生体验中一段普通的插曲。
她走到厨房,给自己倒了杯温水。胃里因为那顿精心准备的晚餐而感到充实,身体也并无疲惫之感。这次见面,比她预想中要……顺利。没有尴尬的冷场,没有令人不适的盘问,更像是一次氛围良好的、信息交换式的会面。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正发来的信息:“到了。早点休息。”
附了一张夜空下路灯的照片,是他宿舍楼下的景象。
乔琳看着那条信息,指尖在屏幕上停顿片刻,回复:“你也是。”
放下手机,她开始进行晚间的青木养身功修炼。动作舒缓,呼吸绵长,意识沉入体内,感受着能量在经络间如溪流般潺潺流动,洗涤着白日里沾染的、属于外界的细微“尘埃”,让心神重归绝对的澄澈与宁静。修炼完毕,周身暖融,神思清明,那种因踏入陌生环境而可能产生的、极其细微的紧绷感也彻底消散。
她坐在书桌前,并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拿起了之前正在阅读的陈教授的手稿。纸张泛黄,字迹有力,将她迅速拉回到了纯粹的物理世界。那些关于场论和非平衡态的思考,与她当前的研究难题隐隐呼应,让她很快便沉浸进去,将傍晚的那场“家宴”暂时搁置在了记忆的某个角落。
直到夜深,她合上手稿,准备洗漱休息时,目光无意中扫过放在桌角的那支周正送的签字笔,以及空气中似乎还未完全散尽的、一丝极淡的,属于周家客厅的茶香。
一种极其微妙的认知,在她心中清晰起来——她与周正的关系,似乎因为今晚的见面,被纳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包含着家庭背景与人际网络的坐标系中。这并未改变他们二人之间的本质,却无疑为这段关系增添了新的维度和重量。
她对此并无排斥,只是冷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如同接受科研道路上每一个新的变量,分析它,理解它,然后将其纳入自己的运算体系。
第二天是周日,乔琳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早起、晨练、早餐。然后便去了研究所,继续攻克数值模拟中遇到的一个瓶颈。周正也没有过来,他需要处理出差期间积压的一些琐事,只在中午发来信息,提醒她记得吃饭。
生活似乎瞬间就回归了原有的轨道,严谨,充实,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 predictability(可预测性)。
只是在下午,当她终于突破那个小瓶颈,心情略显松快时,脑海中不期然地闪过了周奶奶那热情洪亮的声音,和周爷爷那双锐利却并无恶意的眼睛。
她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余韵悠长,却并未扰乱步伐。晨光依旧,玉阶漫长,她拾级而上的身影,依旧稳定而专注。只是那身影旁,多了一道并行的、来自另一个温暖庭院的、沉默而坚实的影子。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