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衡的到来,如同在盛家私塾这方清池中投下一颗明珠,光华流转间,也悄然改变了池水的微澜。不过几日功夫,这位小公爷便以自身风仪与才学,赢得了庄学究的赞许,也与盛家兄妹渐渐熟稔起来。
私塾的日常依旧,书声琅琅,只是气氛较之以往,更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活跃与较劲。
墨兰(青荷)依旧是那个最沉静专注的学生。她将更多心思花在了学问上,庄学究的“小灶”她受益良多,不仅在于经义的理解更深一层,更在于老先生对时文制艺的独到见解。她如同最耐心的工匠,将这些点拨细细消化、打磨,再寻合适的时机,“无意”间在与长枫探讨时流露出来。
这日下学略早,长枫难得主动邀墨兰一同回院,路上便迫不及待地问起:“四妹妹,今日学究讲解《礼记·中庸》里‘致中和’一节,我听着总觉有些隔膜,你素来心细,可有什么见解?”
墨兰见兄长主动求教,心中欣慰,略一思忖,便将庄学究前两日私下与她剖析的“中和非平庸,乃天下之大本达道”的精义,用更浅白的语言转述出来,又结合了几则史书上的典故加以印证。
长枫听得眼睛发亮,抚掌道:“原来如此!经妹妹这般一讲,顿时豁然开朗!怪不得庄学究那日点评文章,说我的论述总差一口气,想来便是未能领会这‘中和’的真谛,流于表面了!”他言语间充满了对妹妹的信服,以及自身学问有所精进的喜悦。
兄妹二人一路探讨,回到林栖阁时,气氛依旧热烈。林噙霜正抱着咿呀学语的幼子长榆在廊下看丫头们喂锦鲤,见他们一同回来,且长枫眉宇间尽是求知若得的振奋,不似往日散学后的惫懒或浮躁,心中自是欢喜不已,忙招呼他们进屋用些新做的茶点。
墨兰(青荷)先净了手,这才从乳母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幼弟。她抱着小长榆坐在窗边的软榻上,一边轻轻摇晃着,一边便将自己今日所学,轻声慢语地温习起来。从《诗经》的“风雅颂”到《礼记》的“冠义”,她并不求幼弟能懂,只让那清朗平和的读书声,如同背景一般萦绕在他耳边。小长榆似乎也极喜欢阿姐的声音与怀抱,挥舞着莲藕般的小胳膊,乌溜溜的眼睛望着墨兰,偶尔发出“咿呀”的应和,逗得墨兰眼底也染上真切的笑意。
而在书斋之外,几位姑娘与齐衡的相处,也渐渐有了不同的光景。
如兰性子爽利,又占着年纪小,对着齐衡一口一个“元若哥哥”唤得再自然不过,时常拿了不懂的诗文去问,或是说起家中趣事,笑语嫣然,一派天真烂漫。
齐衡对这位活泼开朗的盛五姑娘也颇有好感,总是含笑应答,耐心解疑,举止间是世家公子应有的温和与风度。
墨兰(青荷)却始终保持着恰如其分的距离。课业上有交集时,她称一声“小公爷”,态度恭敬有礼;若无私事,绝不多言半句。她的目光清明,举止得体,既不会如如兰那般主动凑近,也不会如明兰那般刻意回避到几乎隐形。她就像一株静静生长的兰草,在自己的位置上,汲取着阳光雨露,专注而从容。
唯有明兰,依旧如同受惊的小兔。齐衡偶尔与她说话,她总是垂着眼睫,声如蚊蚋,答话绝不超过三个字,行礼后便迅速退到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齐衡那日捕捉到的粉色耳廓,仿佛只是他一个模糊的错觉。这位盛六姑娘,似乎打定主意要将自己藏匿于众人的影子之后。
齐衡的目光有时会不经意地扫过那个安静的角落,心中或许会有一丝淡淡的疑惑,但也仅此而已。此刻的少年郎,心中装着的是更广阔的圣贤书与未来志,些许朦胧的好奇,尚不足以掀起波澜。
汴京的秋日,天高云淡。盛家书斋内的光阴,便在朗朗书声、细微的互动与各自的心思中,静静流淌。墨兰(青荷)安然处于其间,凭借日益精进的学问、润物无声的引导,以及那份被青莲本源滋养出的沉静气度,稳稳地走着自己的路。她感觉得到,兄长在进步,幼弟在成长,而她自己,亦在一日日的积累中,悄然蜕变。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综影视:青莲渡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