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十七分,指挥室的灯还亮着。
老夫子盯着屏幕右下角的访问记录,看到陈默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共享文档的在线名单里。这次他停留了四分钟,期间尝试导出文件,被系统自动拦截。
“他还真敢动手。”老夫子低声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一下回车,确认日志已完整归档。
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走出指挥室。走廊灯光微亮,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轻轻回响。拐过转角时,他顺手从饮水机接了杯温水,喝了一口,继续往办公室走。
刚坐下,手机震动。是危机公关团队负责人发来的消息:“说明会准备好了,等您定时间。”
老夫子回复:“九点整,总部新闻发布厅。主题——‘真相与责任’。”
发送完,他打开金手指界面,调出舆情演化模型。数据显示,过去六小时,负面话题热度持续走低,但仍有几个小号在反复推送“内部腐败”“管理层包庇”之类的标题。这些账号Ip分散,发言节奏一致,明显是水军操作。
“时机到了。”他轻声说。
九点整,发布会准时开始。
现场坐了二十多家媒体记者,有财经类、科技类,也有地方主流报章。镜头对准讲台,灯光打下来,气氛严肃。
老夫子走上台,没拿稿子,只带了一台平板。他站定后,第一句话就让全场安静下来。
“我们查到了泄密的人,也查清了信息是怎么流出去的。”
台下有人抬头,有人迅速记笔记。
他点开平板,播放一段视频。画面是系统后台的操作记录,清晰显示某个账号在非工作时间登录,多次查阅敏感文件,并通过加密渠道外传。用户名一栏写着:陈默。
“这是法务支持组员工陈默的行为。公司已在昨日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并向公安机关和行业监管机构提交证据材料。”
提问环节立刻有人举手。
“你们怎么证明这不是栽赃?”
老夫子点头,“问得好。所以今天我们不仅公布结果,也公开过程。”他切换页面,展示一份脱敏处理后的录音摘要,内容提到“第二批资料今晚发”“老赵那边很急”等关键语句。
“这段录音来自内部举报人,我们在核实真实性后已纳入证据链。同时,技术团队复盘了所有设备运行日志,确认产品本身无质量问题。所谓‘漏电隐患’,纯属捏造。”
又有人问:“为什么之前不第一时间公开?”
“因为我们得先搞清楚敌人在哪。”老夫子语气平静,“如果你发现家里进了贼,第一件事是报警,还是先开灯照镜子?”
现场有人笑了。
“我们花时间查源头,是为了不让问题重复发生。现在我们知道是谁泄的密,也知道信息流向哪里,更知道对方想干什么。接下来,该我们出牌了。”
他说完,合上平板,目光扫过全场。
“企业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我们错了,错在权限管理不够严;但我们没逃,而是把问题摊开来讲。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发布会结束十分钟后,#老夫子公司回应海外质疑#冲上热搜第三。
危机公关团队立刻同步推送图文简报、问答实录和视频切片。各大平台开始出现转向性评论:“原来真是被人搞事”“反应够快,处理也透明”“这波操作可以”。
老夫子回到指挥室,大屏幕上正滚动更新社交声量数据。红色预警区域逐块变黄,再转绿。
“下降七十八。”助手汇报。
老夫子点点头,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水已经凉了,但他没在意。
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危机公关团队负责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这是媒体反馈汇总,二十三家主流媒体中有十六家发布正面解读,三家保持中立观察,剩下四家……还在等后续动作。”
老夫子接过文件,快速翻了两页,“做得不错。”
“其实最关键的,是您敢把丑事自己掀出来。”对方笑了笑,“一般人恨不得捂着盖着。”
“捂得住一时,捂不住一直。”老夫子放下文件,“而且,我们本来就没做亏心事。”
正说着,电脑提示音响起。
金手指弹出新通知:【异常行为追踪完成】用户“陈默”于今晨六点零三分尝试联系境外邮箱,内容含“计划暴露”“请求撤离”等关键词,已被系统截获并标记。
老夫子看了眼,嘴角微动。
“他还想跑?”
“要不要现在抓人?”助手问。
“不急。”老夫子摇头,“让他再动一动,看看还能牵出谁来。”
话音刚落,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
他接通,没说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压低的声音:“我知道你们查到我了。但我只是中间人,真正下令的是……”
老夫子握紧手机,身体微微前倾。
“是谁?”
喜欢老夫子之打工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老夫子之打工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