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那场没有硝烟的药理之争,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在紫禁城深处悄然扩散。表面上看,玉檀受到了制约——“玉华阁”所出方剂需经太医院报备审核。但明眼人都知道,康熙帝那句“心思缜密,尚知轻重”,以及最终并未给予任何实质处罚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背书。
玉檀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以往那些或明或暗的审视、刁难,似乎收敛了许多。连内务府新派来对接“玉华阁”事务的管事太监,脸上都堆着前所未有的客气笑容。这便是权力的游戏,当你展现出足够的分量和难以被轻易撼动的能力时,暂时的“休战”与表面的“尊重”便会不请自来。
然而,玉檀并未沉醉于这短暂的平静。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间歇。八爷党绝不会就此罢休,太医院那帮守旧派也绝不会真心认同她的“歪理邪说”。暂时的退让,只是为了积蓄力量,寻找更致命的攻击角度。
她必须利用这个宝贵的窗口期,做更多事情,扎下更深的根。
承乾宫耳房,烛火摇曳。
玉檀面前铺开了一张新的草图,上面不再是“玉华阁”的商业网络,而是一个初步的、被她命名为“格物书院”的构想图。分为“蒙学部”、“匠作部”、“医理部”、“算经部”四个分支。
「姑娘,这是……?」芸娘看着图上陌生的名词,好奇地问道。她脸上的伤已大好,眼神比以往更加沉静坚韧。
「知识,才是我们最坚固的堡垒,最锋利的武器。」玉檀指尖划过草图,目光灼灼,「单靠我们几个人,力量终究有限。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人,不是那种只会听从命令的仆役,而是真正理解我们想要做什么,掌握一定技能,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秋蕊咋舌:「姑娘,这……这规模是不是太大了?而且,‘书院’之名,岂是我们能用的?若是传出去……」
「所以,它不能叫书院,至少在明面上不能。」玉檀早已思虑周全,「它可以是‘梧桐苑’内部的一个‘兴趣小组’,可以是‘玉华阁’为培养高级工匠和账房设立的‘学徒班’。我们要做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将知识的种子,混在女红、算账、手艺活里,悄然播撒下去。」
她开始详细阐述规划:
「蒙学部,并非教他们考取功名的四书五经,而是识字、算术、以及最基本的自然常识。比如,为何会打雷下雨,为何有四季轮回。我们要教的,是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而非标准答案。」
「匠作部,依托‘玉华阁’的需求,招募有手艺基础或有兴趣的宫女、太监甚至宫外贫寒子弟,不仅要教他们现有的技艺,更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工具、优化流程。我系统中那些基础的物理、化学原理,可以慢慢渗透。」
「医理部,」玉檀看向芸娘,「你心思细,又有上次应对太医院的经验,这一块你可以多留意。我们不教他们开方看病,那太扎眼。我们可以从辨识药材、学习急救、理解人体基本构造开始。懂得越多,才越不容易被蒙蔽,越能保护自己和他人。」
「算经部,」她又看向秋蕊,「你性格活泼,善于与人打交道。这一部不仅要教更复杂的算术、记账,未来可能还要涉及一些简单的测绘、统筹。我们的事业越大,越需要能算清楚、看明白的人。」
芸娘和秋蕊听着,眼中渐渐燃起兴奋的光芒。她们跟随玉檀日久,早已不是当初只求安稳度日的小宫女,她们隐约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有意义的未来。
「姑娘,我们明白了!」两人异口同声。
「此事需绝对谨慎,宁缺毋滥。」玉檀郑重叮嘱,「首批人员,必须从‘梧桐苑’的核心成员,以及经过长期观察、确认忠诚可靠的‘玉华阁’骨干中挑选。学习地点也要隐秘,宫内宫外需有多个备用。所有教材,由我亲自编写或口授,你们誊抄,不得外传。」
「是!」
就在玉檀紧锣密鼓地筹备她的“格物书院”时,宫外,八爷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虽已解了禁足,但胤禩脸上的温润笑容似乎淡了些,眸底深处时常掠过一丝阴霾。胤禟更是烦躁,在花厅里来回踱步。
「奇耻大辱!奇耻大辱!」胤禟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爷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被一个宫女连连算计,如今连皇阿玛都明显偏袒于她!闭门思过直至元宵!这脸都丢到姥姥家了!」
胤禩坐在椅上,慢条斯理地拨弄着茶盖,声音依旧平和,却透着一股冷意:「九弟,稍安勿躁。父皇并非偏袒她,而是在警告我们,手,伸得太长了。」
「那难道就这么算了?」胤禟不甘地低吼,「眼看她羽翼渐丰,‘玉华阁’日进斗金,如今连太医院那帮老家伙都奈何不了她!再这样下去,这紫禁城,还有我们的立锥之地吗?」
「算了?」胤禩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自然不能。只是,以往的手段,看来是行不通了。查账、栽赃、甚至动用太医……我们都试过了,此女心思之缜密,应对之老辣,远超我等预期。她背后,定然有我们尚未查知的依仗。」
「那依八哥之见?」
「转换思路。」胤禩放下茶盖,目光幽深,「既然她善于在规则内行事,那我们,就改变规则。既然她依仗的是那些‘奇技淫巧’和超出常理的‘知识’,那我们,就从根源上,否定她这些东西的‘正当性’。」
胤禟一愣:「八哥的意思是?」
「道统。」胤禩缓缓吐出两个字,眼中精光一闪,「她那些东西,再精巧,再有效,只要被贴上‘违背祖制’、‘惑乱人心’、‘非圣无法’的标签,那就是无根之萍,父皇再欣赏,也护不住她!」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我记得,翰林院那位以理学正统自居、性子古板倔强的编修,赵文渊赵老夫子,最近似乎对京中兴起的一些‘新奇事物’颇多微词,尤其反感女子抛头露面、行商贾之事?」
胤禟眼睛一亮:「八哥是说,借赵老夫子这把‘刀’?」
「不止是他。」胤禩淡淡道,「国子监、都察院,总有些恪守‘正道’的读书人,见不得这些‘离经叛道’之物。我们只需稍加引导,让这股风,吹到该去的地方。届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看她如何自处!」
紫禁城内,玉檀对八爷府新的谋划尚不知情,但她本能地感受到了更深层的危机。仅仅培养技术人才还不够,她需要“话语权”,或者说,需要一种能让她所做之事“合理化”的理论外衣。
这日,她在编写“蒙学部”的“自然常识”教材时,系统界面忽然闪烁了一下,一条新的提示出现:
【检测到宿主对知识传播与体系构建的强烈需求,触发隐藏任务:“格物致知”的诠释。】
【任务要求:基于本位面已有的哲学思想(如理学“格物致知”论),对宿主所传播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本土化、合理化的阐释与融合,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
【任务奖励:功德值+3000,解锁“基础逻辑学与辩论技巧”,解锁“初级舆论引导与危机公关手册”。】
玉檀心中一震!系统果然与她心意相通!
理学,“格物致知”,这是现成的、被主流认可的思想武器!朱熹所言“格物”,是穷究事物之理以达到对“天理”的认知。她完全可以将她传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解释为对“万物之理”更深入、更精确的“格物”过程!这并非违背圣人之道,而是在新的时代,用更有效的方法,践行圣人之道!
这个思路一旦打开,顿时豁然开朗。她之前的行为,像是散兵游勇,虽有精良装备,却缺乏统一的旗帜和纲领。而现在,她找到了这面旗帜——“新格物学”!
她立刻铺纸研墨,开始撰写《“新格物学”发微·初篇》。文中,她引经据典,从《大学》的“格物致知”谈起,巧妙地论述时代在发展,认知需深化,“格物”之方法亦当与时俱进。她将观察、实验、记录、归纳的现代科学方法,包装成“格物”的新途径,将认识到的自然规律,解释为“天理”在不同层面的展现。
这篇文章,文辞不算华丽,但逻辑严密,立意高远,巧妙地在她那些“离经叛道”的知识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架起了一座看似坚固的桥梁。
写罢,她长舒一口气。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这篇文章也绝不能立刻公之于众。但这意味着,她终于找到了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并最终破土而出的核心思想武器。
她将墨迹吹干,小心地收藏起来。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密的春雨,无声地滋润着紫禁城干燥的土地。
于无声处,惊雷正在孕育。而这一次,她将不再只是被动的防守者。
---
喜欢我在大清搞基建,阿哥们全破防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大清搞基建,阿哥们全破防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