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檀预言的京畿大旱如期而至,数月无雨,河流干涸,田地龟裂,秋收无望,民心惶惶。朝堂之上,关于如何赈灾、是否要紧急推广番薯的争论激烈异常。九爷一党极力贬低番薯作用,主张传统赈济。就在僵持不下之际,玉檀带着刚从试验田里挖出的、堆积如山的番薯,出现在了至关重要的朝会之上……
---
康熙四十七年的夏天,以一种令人焦灼的方式走向尾声。自端午后,京畿乃至整个北方地区,便再未下过一场透雨。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太阳毒辣地炙烤着大地。原本应该水量丰沛的河流,水位一降再降,露出干涸的河床和皲裂的淤泥。放眼望去,本应绿意盎然、等待灌浆的农田,此刻是一片令人绝望的枯黄,土地龟裂成无数巨大的网纹,秋收已然无望。
旱魃为虐,赤地千里。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民间蔓延。粮价开始不受控制地飞涨,街头巷尾充满了面有菜色的流民,盗抢案件频发,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氛笼罩着京城。
紫禁城,乾清宫早朝。
气氛比殿外焦灼的空气更加凝重。康熙皇帝面沉如水,端坐在龙椅上,听着下方臣工们关于灾情的奏报和赈灾方略的争论。
户部尚书出列,声音沉重:「启奏皇上,京畿、直隶、山东、河南数省,旱情严峻,秋粮绝收已成定局。受灾州县已达百余,饥民恐逾百万。各地常平仓存粮正在紧急调拨,然杯水车薪,恐难支撑到明年夏收。需尽快拟定全面赈济章程,并急调南方漕粮北上。」
「皇上!」一位老臣涕泪交加,「此乃数十年未有之大灾啊!臣请皇上颁罪己诏,祈雨于天,并大开国库,全力赈济,以安民心!」
「赈济自然要赈!」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然则漕粮转运需时,且南方亦有需用。当下最急者,乃如何稳住京畿局势,防止民变!臣请加强九门巡防,严惩囤积居奇之辈!」
朝堂之上,一派焦头烂额,提出的无非是传统的祈雨、调粮、赈济、维稳的老办法。这些方法固然重要,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面对如此大范围、深程度的灾害,效果有限,而且耗费巨大。
就在一片愁云惨淡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了。
九阿哥胤禟出列,他瞥了一眼站在武将队列末尾、面无表情的四阿哥胤禛,然后朗声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当务之急,除了常规赈济,或可考虑推广那番薯,以解燃眉之急!」
他这话一出,许多不明就里的大臣都愣住了。九爷怎么会突然为那宫女献上的玩意儿说话?
然而,胤禟接下来的话,却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只是,儿臣听闻,那番薯在皇庄试种,虽有些产出,但味道古怪,多为贫贱之食,且食用后多有胀气之感,恐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以作为主力赈灾粮。若强行推广,只怕饥民不愿食用,反而浪费朝廷人力物力。不如集中精力,确保米麦供应。」
他这是以退为进,表面上赞同,实则极力贬低番薯的价值,将其定性为“难吃”、“低贱”、“有副作用”的食物,从根本上否定其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立刻有依附八爷党的官员附和:「九阿哥所言极是!臣也听闻,那番薯食之确实粗粝,如何能与稻麦相比?若以此物赈灾,恐寒了百姓之心,显得朝廷无力,只能用此等粗鄙之物充数。」
「是啊皇上,灾年民心浮动,当以稳妥为上啊!」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倾向于否定番薯。毕竟,在绝大多数养尊处优的官员心目中,那种没见过的、土里扒出来的块茎,怎么能比得上精米白面?
康熙的眉头紧紧锁住。他深知番薯或许有用,但在众口铄金之下,若强行推广,阻力太大,而且万一在推广过程中出了岔子,后果不堪设想。他目光扫过下方,看到了站在角落,因有“技术监事”身份而被特许参加此次重要朝会的玉檀。她低着头,看不清表情。
「玉檀。」康熙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审视,「番薯之事,你最清楚。九阿哥所言,你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那个穿着浅碧宫装的身影上。
玉檀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声音却清晰稳定,不见丝毫慌乱:「回皇上,九爷与诸位大人担忧灾民食用不惯,心系黎民,其情可悯。」
她先肯定对方,堵住他们的嘴,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然,奴婢敢问九爷与诸位大人,当饥肠辘辘,性命攸关之时,是挑剔食物粗细重要,还是活下去重要?」
她不等有人回答,便继续道:「番薯或许不及稻麦精细,但它能活命!它产量高,耐旱,生长快,正适合在此大灾之后补种,抢在寒冬到来前收获一季,拯救无数濒临饿死的百姓!至于食后胀气,只因食用不得法,需彻底蒸熟煮透,或切片晒干磨粉,便可避免。此等微末枝节,与活命之功相比,孰轻孰重?!」
「强词夺理!」胤禟厉声打断她,「你说它能活命,它便能活命?皇庄那区区几十亩地的产出,于百万饥民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如何证明它能大规模推广,能解这燃眉之急?!」
这正是所有质疑的核心——你拿什么证明?
玉檀抬起头,目光直视康熙,眼中没有丝毫怯懦,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定:「皇上,奴婢无法空口白话证明。但奴婢可以请皇上和诸位大人,亲眼去看!」
「看?看什么?」康熙问道。
「看成果!看希望!」玉檀声音激昂起来,「皇庄A区五十亩番薯,已于三日前全部收获!请皇上、诸位阿哥、诸位大人,移步殿外一观!」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收获了?还要大家去看?
康熙眼中精光一闪,他深深看了玉檀一眼,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绝对的自信。他沉吟片刻,猛地站起身:「摆驾!朕倒要看看,你这番薯,究竟能有何等成果!」
皇帝一声令下,銮驾出动,文武百官,诸位皇子,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乾清宫外宽阔的广场上。
只见广场一侧,早已有内务府的差役等候在那里,他们身边,是几十个敞开的大竹筐和麻袋。当覆盖在上面的苦布被掀开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怎样的一副景象!
竹筐里,麻袋中,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番薯块茎!红皮的,黄皮的,紫皮的,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它们被堆成了一座座小山,视觉冲击力无比震撼!
玉檀走到一堆番薯前,随手拿起一个比成人拳头还大的,双手捧起,面向康熙和众臣,朗声道:「皇上请看!此乃A区五十亩地之部分收获!经内务府、户部官员共同丈量称重,核算亩产……」她刻意顿了顿,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平均亩产,超过二十石!(注:根据历史资料和文学夸张)」
「二十石?!」
「这怎么可能?!稻麦丰年也不过三四石!」
「嘶……若真如此……」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就连一向沉稳的胤禛,瞳孔也微微收缩,放在身侧的手不由自主地握紧。胤禟的脸色则瞬间变得惨白,不敢置信地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番薯。
「而这,」玉檀的声音再次响起,压过了众人的惊呼,「还是在今年如此大旱之下取得的收成!若风调雨顺,精心照料,产量还能更高!且番薯藤蔓亦是上好青储饲料,可喂养牲畜!」
她转身,指向另外几个明显小得多、里面的番薯也又小又少的筐子:「那边,是b区按照粗放方式种植的收获,亩产不足五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事实胜于雄辩!在如此惊人的产量面前,所有关于“难吃”、“低贱”的指责都显得苍白无力!在饿殍遍野的灾年,能让人活下去的粮食,就是最好的粮食!
康熙皇帝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番薯,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亮光!他大步走上前,从一个筐里拿起一个沉甸甸的番薯,感受着那实实在在的分量,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他仿佛看到了在无数荒芜的土地上,这种作物顽强生长,结出累累硕果,拯救万千子民于水火的场景!
「好!好!好!」康熙连说三个好字,猛地转身,目光如炬扫过众臣,最终落在面如死灰的胤禟身上,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京畿及北方受灾各省,即刻全力推广番薯种植!由内务府、户部总责,玉檀协同办理,提供种苗与技术指导!各州县官员,需将此事列为头等要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有消极怠工、阻挠推广者,严惩不贷!」
「皇上圣明!」这一次,大部分官员都心悦诚服地跪倒在地,山呼圣明。
玉檀也缓缓跪下,心中一块巨石终于落地。她知道,最艰难的一步,终于迈出去了。这些堆积如山的番薯,不仅仅是粮食,更是她撬动这个时代的第一根杠杆,是无数功德,也是她未来事业的坚实基石。
她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能看到一丝裂缝中透出的微光。
「系统,」她在心中默念,「拯救万民的序幕,拉开了。」
喜欢我在大清搞基建,阿哥们全破防了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在大清搞基建,阿哥们全破防了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