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举家迁居赴京华,邻里风波暖新居
七十年代末的北京,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长安街的车流日渐增多,胡同里的叫卖声愈发清脆,高校周边的居民区也多了不少外来求学、工作的身影。晓丫在北大读大二这年,心里一直揣着个念想——把爹娘和陈大爷接到北京来住。
一来,林老实和王秀兰年纪渐长,在靠山屯干农活越来越吃力;陈大爷年近七旬,独自生活让人放心不下。二来,晓丫和陈向阳学业稳定,两人都拿到了校级奖学金,加上系统源源不断的奖励,经济条件早已宽裕,足够支撑一家人在城里的开销。更重要的是,陈向阳通过导师的关系,帮林老实联系了北京一家家具厂的木工岗位,专业对口,待遇也不错;王秀兰则可以在家打理家务,照顾陈大爷,一家人团聚,再不用忍受相思之苦。
这个想法和陈向阳一提,立刻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陈向阳利用周末时间,四处打听租房的消息,晓丫则给家里写了封信,详细说明了情况。林老实和王秀兰接到信后,又惊又喜,心里却有些犹豫——在靠山屯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熟悉的邻里和土地。陈大爷倒是看得开,劝道:“老实、秀兰,丫蛋儿和向阳在城里有出息了,想让咱们享福,咱们就去吧!一家人团聚,比啥都强。”
村里的乡亲们听说晓丫要接家人去北京,都赶来送行,送来了不少土特产:自家种的花生、晒干的红枣、亲手做的鞋垫,还有攒了很久的粮票和布票。李富贵书记握着林老实的手说:“老实兄弟,你们家丫蛋儿是咱们靠山屯的骄傲!到了北京,好好过日子,常给家里写信!”
林老实和王秀兰含泪点头,心里满是不舍。晓丫和陈向阳特意请假回了一趟靠山屯,帮着收拾行李。系统也适时送上了搬家福利:【叮!检测到宿主即将举家团聚,奖励:北京三环内两居室住房一套(带小院)、全套实木家具(床、桌椅、衣柜、沙发)、现金两千元、全国通用粮票五百斤、布票两百尺、工业券一百张、家用电器三件套(黑白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厨房用品全套!已完成房屋交接,钥匙存放于小院门口脚垫下!】
看到系统奖励,晓丫又惊又喜——两居室带小院,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简直是天大的惊喜!还有全套家具和家用电器,省去了搬家后的诸多麻烦。她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林老实和王秀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跟着晓丫和陈向阳来到北京的新居,推开小院门,看到整洁的房屋、崭新的家具和电视机,才彻底放下心来。
新居坐落在一个老胡同里,青砖灰瓦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种着几株月季和石榴树;屋内是两室一厅,采光极好,实木家具透着温润的光泽,黑白电视机摆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电风扇和洗衣机放在墙角,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王秀兰摸着崭新的洗衣机,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日子,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陈大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满院的花草,笑着说:“还是丫蛋儿有福气,让咱们也能在城里享清福。”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忙着安顿下来。林老实去家具厂报了到,厂长听说他是陈向阳导师推荐的,又看了他做的木工活样品,当即让他负责核心的家具打磨工序,工资待遇比预想的还要好;王秀兰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小院里的月季被她打理得枝繁叶茂,还在墙角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上了青菜和西红柿;陈大爷则每天在胡同里散步,和邻居们聊天,很快就和几位退休老人熟络起来。
晓丫和陈向阳周末都会回家团聚。王秀兰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家乡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饺子,还有用系统奖励的面粉蒸的白面馒头,让两人在城里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林老实则会给他们讲家具厂的趣事,陈大爷会分享胡同里的新鲜事,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水果,聊着天,其乐融融。
这天周末,晓丫和陈向阳刚回到家,就听到小院外传来一阵争吵声。两人连忙走出院子,只见隔壁的张大妈正和一个年轻媳妇吵得不可开交,周围围了不少邻居。
张大妈是胡同里的老住户,退休前是小学老师,为人热心肠,但性子有点急;年轻媳妇是刚搬来的,叫刘敏,丈夫在工厂上班,她在家带孩子,平时不爱与人交往。
“你家孩子能不能管管?天天在屋里跑跳,吵得俺家老头子睡不着觉!” 张大妈叉着腰,大声质问道。
刘敏抱着怀里的孩子,脸色也不好看:“张大妈,孩子还小,不懂事,跑跳几下怎么了?谁家孩子不吵闹?你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
“小题大做?” 张大妈气得脸通红,“俺家老头子有高血压,需要静养,你家孩子从早到晚跑跳,咚咚咚的,俺老头子根本休息不好!俺跟你说了好几次了,你都不当回事!”
“俺怎么没当回事?” 刘敏反驳道,“我已经尽量看着孩子了,可他就是爱跑,我也没办法!再说,这房子隔音本来就不好,不能全怪我们家孩子!”
“你这话说的!” 张大妈更气了,“隔音不好就可以不管孩子了?你要是管不好,俺就去找你丈夫说说!”
“你去啊!” 刘敏也来了火气,“我丈夫忙着上班挣钱,哪有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你就是故意针对我们外来户!”
“谁针对你了?” 张大妈急得直跺脚,“俺是讲道理的人,你家孩子影响到别人休息,就该管!你要是再不管,俺就去居委会告你!”
“告就告!谁怕谁!” 刘敏抱着孩子,转身就往家里走,“以后你少来我家找茬!”
张大妈气得站在原地直喘气,周围的邻居纷纷劝说:“张大妈,别气了,年轻人带孩子不容易”“刘敏也是,孩子吵闹确实影响别人,该管管”“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好好说说就行了”。
晓丫和陈向阳对视一眼,晓丫走上前,笑着对张大妈说:“张大妈,您别气了,气坏了身体不值得。刘敏姐带孩子也不容易,咱们不如一起去跟她好好说说,让她尽量看着点孩子,避开您家大爷休息的时间。”
张大妈叹了口气:“俺也不是故意为难她,就是俺家老头子身体实在受不了。”
陈向阳也说:“张大妈,晓丫说得对,邻里之间,互相体谅一下就好了。我们陪您一起去说说,刘敏姐应该会听的。”
在晓丫和陈向阳的劝说下,张大妈的气消了不少。几人一起来到刘敏家,刘敏看到他们,脸色有些不自然,但还是让他们进了屋。
晓丫温和地说:“刘敏姐,张大妈家大爷身体不好,需要静养,孩子跑跳确实有点吵。您看能不能让孩子在院子里玩,或者休息时间让他安静点?大家都是邻居,互相体谅一下。”
刘敏抱着孩子,沉默了一会儿,说:“对不起,张大妈,之前是我不好,没太在意。我以后会好好看着孩子,不让他在您家大爷休息的时候吵闹了。”
张大妈也说:“俺也不是故意找茬,只要孩子不影响俺家老头子休息,俺也不会多说什么。”
两人握手言和,一场邻里风波终于平息。周围的邻居都夸晓丫和陈向阳会办事,晓丫心里也挺高兴——能帮着化解邻里矛盾,也是一件好事。
这时,晓丫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提示音。【叮!检测到宿主围观‘邻里噪音之争’大戏,成功调解矛盾,吃瓜成功!奖励:进口水果一箱(苹果、橙子、香蕉)、北京老字号酱肉十斤、糕点礼盒四盒、纯棉床品四套、蚕丝被两床、现金一千元、全国通用粮票两百斤!已发放至宿主家小院储物间!】
晓丫心里一喜,这些奖励太实用了!进口水果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罕物,酱肉和糕点可以给家人和邻居尝尝,床品和蚕丝被冬天盖着暖和,现金和粮票也能让家里的生活更宽裕。
回到家,晓丫把系统奖励的东西告诉了家人。王秀兰打开储物间,看到一箱新鲜的进口水果、十斤酱肉和四盒糕点,高兴得合不拢嘴:“这系统真是太贴心了!这些东西正好给大家尝尝鲜!”
林老实从家具厂下班回来,看到这些东西,也笑着说:“咱们丫蛋儿真是福星,走到哪儿都有好运气!”
陈大爷拿起一个苹果,擦了擦,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这水果真甜!比咱们老家的苹果甜多了!”
晓丫笑着说:“这些水果和糕点,咱们分点给张大妈和刘敏姐他们,邻里之间,互相分享才热闹。”
“说得对!” 王秀兰点点头,立刻装了一大袋水果和两盒糕点,让晓丫给张大妈和刘敏姐送去。
张大妈和刘敏姐收到礼物,都很开心。张大妈笑着说:“丫蛋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后常来家里坐坐!”
刘敏姐也不好意思地说:“谢谢晓丫妹妹,以后我会好好看着孩子,不再给大家添麻烦了。”
邻里关系变得和睦起来,晓丫家的小院也变得热闹起来。张大妈经常送些自己做的咸菜和馒头过来,刘敏姐会把孩子的玩具分给晓丫偶尔带来的室友们,胡同里的其他邻居也常来串门,分享各自的家乡菜和趣事。
林老实在家具厂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他手艺精湛,为人憨厚,很快就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厂长的器重,工资也涨了不少。王秀兰把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菜地里的青菜长得绿油油的,还养了几只鸡,每天都能捡到新鲜的鸡蛋。陈大爷则和胡同里的老人们组成了一个下棋小组,每天在小院里下棋、聊天,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晓丫和陈向阳的学业也没有落下。晓丫在中文系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发表了好几篇散文;陈向阳在物理系的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两人依旧每周回家团聚,晓丫会给家人讲学校的趣事,陈向阳会帮林老实修理家里的电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天,晓丫的室友张燕、李梅、王芳来家里做客。王秀兰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饺子、酱肉拼盘,还有用系统奖励的水果做的水果沙拉。室友们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称赞:“婶子,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比咱们学校食堂的好吃多了!”
“是啊,” 张燕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说,“这酸菜饺子太地道了,跟我在东北亲戚家吃的一样好吃!”
王秀兰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常来家里做客,婶子给你们做好吃的!”
吃完午饭,几人在小院里晒太阳、聊天。张燕看着小院里的花草和菜地,羡慕地说:“晓丫,你家这小院也太舒服了!有花有草有菜地,还有这么温馨的家,真是太幸福了!”
李梅点点头:“要是我家也能搬到北京来,就好了。”
晓丫笑着说:“以后你们毕业留在北京工作,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家!”
陈向阳则给她们泡了茶,拿出系统奖励的糕点,让她们尝尝:“这是北京老字号的糕点,你们尝尝,味道不错。”
室友们拿起糕点,尝了一口,甜而不腻,软糯可口,纷纷称赞:“真好吃!太香了!”
下午,几人一起去胡同里逛了逛。胡同里的老北京风情十足,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挂着红灯笼的门廊、推着小车叫卖的小贩,都让室友们感到新奇。晓丫给她们买了冰糖葫芦、驴打滚等小吃,几人一边吃一边逛,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胡同。
回到家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室友们依依不舍地告别,说下次还要来家里做客。晓丫送她们到公交站,心里满是幸福——有家人的关爱、陈向阳的陪伴、室友的友谊,还有系统的惊喜和邻里的温暖,这样的生活,简直比蜜还甜。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联播,吃着水果和糕点。林老实说:“咱们能在城里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全靠丫蛋儿和向阳有出息,还有这系统的帮忙。”
王秀兰点点头:“是啊,以前在靠山屯,哪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用上电视机、洗衣机?这都是丫蛋儿带来的福气!”
陈大爷笑着说:“以后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看着丫蛋儿和向阳毕业、结婚,再生个大胖小子,就更圆满了!”
晓丫和陈向阳的脸颊都红了,互相看了一眼,眼里满是甜蜜和憧憬。晓丫知道,家人的心愿也是她的心愿,她和陈向阳约定,等毕业后就结婚,让这个家更加圆满。
这时,系统提示音又响了起来:【叮!宿主家庭和睦,邻里友爱,与青梅竹马感情稳定,学业进步,额外奖励:情侣款上海牌手表一对(升级款,带日历功能)、纯金项链两条(刻有彼此名字缩写)、进口巧克力二十盒、旅游券四张(北京周边景点通票)!已发放至宿主卧室抽屉!】
晓丫心里一喜,拉着陈向阳回到卧室,打开抽屉,看到一对崭新的情侣手表、两条闪闪发光的纯金项链、二十盒巧克力和四张旅游券,心里美滋滋的。她拿起刻着自己名字缩写的项链,戴在脖子上,又把刻着陈向阳名字缩写的项链递给她:“向阳,给你。”
陈向阳接过项链,戴在脖子上,然后拿起手表,给晓丫戴上:“以后我们戴着情侣手表和项链,永远不分开。”
“嗯!” 晓丫点点头,靠在陈向阳的怀里,心里满是幸福。
夜色渐深,胡同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小贩的叫卖声。晓丫躺在床上,听着家人均匀的呼吸声,感受着陈向阳温暖的怀抱,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喜欢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年代穿书之吃瓜群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