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八月,北京机场的国际出发大厅里,人声熙攘,空气中混合着离别的不舍与远行的兴奋。
陆云瑶提着简单的行李,与前来送行的钱老和陈教授话别。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到了柏林工业大学,记得多交流、多学习,不仅要学技术,也要看看人家科研管理的模式。”
钱老语重心长地说,将一包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茶叶塞进她手里,“这是咱们所里自产的茉莉花茶,想家的时候就泡一杯,家乡的味道,最能定心神。”
陈教授则递过一个厚厚的信封,封面是工整的毛笔字:“这是我写给几位德国同行的亲笔推荐信,他们在系统工程和动态控制领域都是权威,收到我的信后,都回电表示很期待与你这颗‘来自东方的学术新星’交流。”
他的语气里满是提携后辈的殷切期望。
陆云瑶一一谢过,目光却不自觉地频频望向入口处,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掠过心头。
登机时间临近,她以为顾辰翊因部队的紧急事务无法前来送行了。
就在她准备转身过安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拄着拐杖,正略显匆忙却依旧保持着军人仪态地向这边快步走来,军绿色的常服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还好赶上了。”顾辰翊在她面前站定,额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呼吸微促,显然是匆忙赶路所致。
他的军装熨烫得笔挺,连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刚结束一个关于秋季演习方案的紧急会议,师首长亲自听取汇报。”
他简洁地解释道,目光深邃地落在妻子脸上。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深棕色的、带着丝绒质感的狭长木盒,递到她手中:“给你的,临别纪念。”
陆云瑶轻轻打开盒盖,里面衬着墨绿色的丝绒,一支通体黑色的钢笔静静躺在其中,笔身线条流畅,隐约刻着细密的、类似松枝的暗纹,在机场大厅的灯光下泛着温润而沉稳的光泽,笔夹处有一个小小的、精致的星徽标记。
“这是我上次立功,军区颁发的奖品,”顾辰翊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是派克金笔,据说很好用。希望它陪你在异国他乡,写下新的思考,新的成就,还有……给我们的家书。”
最后一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陆云瑶的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笔身,眼眶瞬间就热了。
她想起许多年前,两人还在朦胧暧昧期时,他也曾送过她一支普通的英雄钢笔,那时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她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
时光荏苒,笔的档次变了,他们的身份变了,但这份支持的心意,却从未改变。
登机广播再次响起,催促着前往法兰克福的旅客。
她与众人一一握手道别,最后走到顾辰翊面前。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照顾好自己,还有孩子们。”
“放心。”顾辰翊重重点头,目光坚毅,“一路平安,常写信。”
他一直目送着她纤细而挺拔的身影消失在安检通道的拐弯处,又伫立良久,才缓缓转身,拄着拐杖,迈着比来时沉重些许的步伐离开。
空旷的机场大厅里,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跨越了亚欧大陆。
当飞机降落在柏林泰格尔机场时,陆云瑶透过舷窗,看到的是与北京截然不同的、灰蒙蒙的天空和略显陈旧的机场设施。
异国的空气带着一股清冷和陌生的气息,她深吸一口气,拖着行李跟随人流走出机场。
出口处,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灰色西装、精神矍铄的老者举着写有她名字的牌子,正微笑着张望。
“欢迎来到柏林,陆博士。”施密特教授上前一步,用带着德国口音但非常清晰的英语说道,并主动接过她手中的小件行李,“你的那篇关于《非线性系统自适应优化》的论文,给我和我的团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个核心算法,构思非常巧妙。”
前往住处的路上,施密特教授驾驶着一辆大众甲壳虫,热情地介绍着沿途的风景。
战后的西柏林正在重建,到处可见施工的脚手架和起重机,但街道两旁古老的石质建筑依然保留着往日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感。
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一切都透着新鲜而陌生的秩序感。
陆云瑶的宿舍位于学校附近的一栋五层公寓楼里,房间不大,但设施齐全,干净整洁。
她推开窗,看见楼下有个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几个金发碧眼的孩子正在追逐一只足球。
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却也瞬间勾起了对远方予安和予乐的强烈思念。
简单的安顿后,她甚至来不及好好倒时差,就立即投入了工作。
柏林工业大学在系统工程领域的底蕴深厚,图书馆藏书惊人,实验室的设备也比国内先进许多,记录数据的仪器已经普遍采用了数字显示,甚至配备了初代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
学术氛围极其浓厚,研讨会上的争论往往直截了当,锋芒毕露。然而,语言成了她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
尽管她的英语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足够应对专业的学术交流,但带着浓重各地口音的英语、以及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德语,还是让她感到了切实的障碍。
这天在教职工食堂,她对着菜单上密密麻麻、如同密码般的德语词汇犯了难,正试图凭借有限的单词量猜测时,一个温和的、带着亚洲口音的英语在旁边响起:“需要帮忙吗?这份菜单对初学者确实不太友好。”
说话的是个年轻男子,亚洲面孔,戴着黑框眼镜,笑容腼腆而友善:“我是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铃木健一,研究机械工程振动方向的。”
在铃木的帮助下,她顺利点好了一份煎香肠和土豆泥。两人自然而然地坐在了同一张靠窗的桌子旁。
喜欢七零恶毒女配搬空仇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七零恶毒女配搬空仇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