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就来了!”
赵大宝说得眉飞色舞,“那大哥愣是没放弃!他没地方住,就去找学校的锅炉工老大爷,软磨硬泡,说不要工钱,就帮着铲煤、看锅炉,只要给个角落睡觉就成!老大爷心软,就答应了。”
“然后呢?然后呢?”华子催问道。
“然后他就开始了‘潜伏’生涯!”
赵大宝比划着,“别人在教室里正大光明地学,他就端个小马扎,缩在教室窗户根底下偷听!别人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就晚上想方设法溜进去,借着月光和手电筒的光,偷偷地做,一遍遍练!那刻苦劲儿,听说好几次都被巡夜的当贼抓了,但他就是不服输!”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杨学成迫不及待地追问,仿佛那大哥的命运关系着他自己的选择。
“后来?后来学校又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那大哥偷偷参加直接考了个全班第一!尤其是实操,把那些科班出身的都比下去了!”
赵大宝绘声绘色地说,“连那个当初要赶他走的苏联老教授,都对他竖大拇指, 连说哈拉少!哈拉少!,夸他是天才,是真正为医学而生的人!最后不仅把他留了下来,还重点培养他呢!”
故事讲完,桌上安静了几秒。
赵大宝看着若有所思的杨学成,话锋一转:“其实啊姐夫,你也不用一开始就把这事想得很复杂。你想想,为什么要统一学习?其实就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教学术语,规范流程。”
他夹起一块土豆:“你们知道咱经常吃的这土豆,在北方老百姓习惯叫山药蛋,但在南方却多叫洋芋。咱京城馄饨,广东叫云吞,湖北叫包面,重庆叫抄手。话说民国时期有个南方人在北方吃饺子不蘸醋,结果被当街巡抚看到,非要和他争辩吃饺子到底蘸不蘸醋,最后就因为这个被关监狱里了。”
“姐夫你说以后你能力越来越强,让你带徒弟,你今天当这个徒弟面叫土豆山药蛋,明天当那个徒弟叫洋芋,换到一件零件器械上,两人会不会出现差错?就像那个医生外科手术做的都做的首屈一指了,为什么还来学习?同样的道理,如果不统一术语,规范流程,将来是会出事的。哪怕不出事,也只有他们师徒三人能听懂,出去和同行都没法交流。”
赵大宝说得头头是道,“就是逼着你们改掉以前不以为意的地方,让你们在脑子里面强行记住这些东西的统一名称和统一处理办法。”
他突然指向大迷糊:“就好比我们以后都不叫他大迷糊,叫他孙大川看看?”
大迷糊立刻举手投降:“石头哥,可别,你还是叫我大迷糊吧,我听着舒服......”
赵大宝一拍桌子:“看看...看看...现场教学啊!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姐夫现在还觉得难吗?”
他最后一笑,压低声音:“再说了,学不学得好是一回事,有那么多师兄师傅的,我以后可以能摇人啊!永远不要低估宗门小师妹的含金量,摇人的本事你想象不到。”
杨学成被这一连串的歪理正说、故事激励和现场教学给彻底说懵了,但眼睛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周春燕更是听得心花怒放,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男人成为工程师的美好未来。
中午这顿饭,大家吃得心满意足。
回去的路上,华子忍不住凑到赵大宝身边,好奇地问:“石头,你为啥一个劲儿撺掇我姐夫去上大学啊?虽然你说的那些人脉、隐藏福利听着是挺带劲的,可上大学多苦啊!我看当个组长、小队长什么的,也挺美滋滋的嘛。”
赵大宝瞥了他一眼,露出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华子,这你就不懂了吧?自己埋头学习,那叫痛苦;但是,看着别人替你学习、替你进步,那叫享受!这叫——学习快乐转移大法!”
他搂住华子和凑过来的大迷糊的肩膀,继续洗脑:“你想想,等你姐夫真成了杨工,技术大拿,那不就等于我们厉害了?咱们可以菜,但咱们身边要都是大佬,以后咱遇到点啥技术难题,或者想捣鼓点啥新玩意儿,都不用自己挠破头,直接摇你姐夫不就完了?他再摇他的教授、同学……这就叫摇人链,一环扣一环,威力无穷!”
他顿了顿,得意地总结:“所以啊,鼓励你姐夫上大学,这叫战略投资!投资他的未来,就是投资咱们的摇人资源库!懂不懂?”
“我去……”华子和大迷糊听得目瞪口呆,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想法……太清奇了!
太有道理了!
自己不用努力,让姐夫去努力,然后自己享受成果?
石头哥果然是干大事的人!
“高!石头,实在是高!”华子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大迷糊也憨憨地点头,觉得以后跟着石头哥混,准没错儿。
当晚,杨学成就郑重地跟他爹杨建国说了自己的决定:“爸,我想好了,选第三条路,去工业大学深造!”
杨建国正准备泡脚,闻言有些惊讶,放下脚盆:“哦?昨天还愁眉苦脸不知道该怎么选,说要考虑考虑,怎么今天就下定决心了?”
他了解自己儿子,不是个冲动的人。
杨学成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又带着点兴奋:“爸,今天石头、华子他们来找我吃饭了,我们就聊了这个事。”
接着,他就把赵大宝那套一箭三雕、隐藏人脉福利、技术工人含金量,以及那个野路子医生逆袭的励志故事,都原原本本跟他爹说了一遍。
杨建国听完,半晌,才咂咂嘴,脸上表情复杂,又是好笑又是感慨:“好家伙……石头这小子……这思想……真是够另类的!”
摇摇头笑道:“不过你还真别说,虽然听起来像是歪理,但细琢磨琢磨,还真有那么点道理!尤其是关于人脉和长远发展的那部分,看得比不少大人都远。这小子,是个鬼才!”
他看向儿子,眼神里多了几分欣慰和坚定:“既然你自己想好了,也觉得这条路值得拼一把,我明天就把资料交上去,你准备一下,年后开学就去报到!”
......
喜欢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