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廷议的尘埃落定,皇帝的意志已如出鞘之剑,无可逆转。然而,将决策化为现实,需要的是更为缜密的布局与可靠的人选。
朝堂上的风暴暂歇,乾清宫西暖阁内的筹谋却愈发深入。
朱厚照首先召见了杨廷和与户部、兵部尚书。
“月港开海,事关重大,提举人选需得慎重。”朱厚照目光扫过三人,“文贵在江南整顿漕运,卓有成效,于地方情弊、钱粮调度皆有经验。更难得的是,其前有《请开海禁疏》,对此事见解颇深。朕意,由文贵兼任首任市舶司提举,总揽月港开海事宜,诸卿以为如何?”
杨廷和早已料到此事,躬身道:“陛下圣明。文仲实,确为不二人选。其人有魄力,通实务,更能领会陛下革新之深意。由他坐镇月港,可保新政不走样。”
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亦无异议。文贵的能力与忠诚,早已通过漕运整顿得以证明。
“然,漕运亦为国脉,不可轻忽。”朱厚照话锋一转,“文贵赴福建主持开海,责任重大,虽漕运总督一职仍由其挂名,但开海庶务繁重,漕运事项亦不可中断,可擢升其副手,漕运参将张允暂代行漕运诸事,重大决策仍报朝廷与文贵裁定。如此,两不相误。”
这是平衡之术,既赋予了文贵开拓新局的重任,又未完全放松对漕运的控制,避免了因人事变动可能引发的动荡。
“臣等遵旨。”
文贵的任命就此敲定。紧接着,朱厚照又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
“顾云卿,在江南做得不错。”朱厚照语气平淡,却带着赞许,“有胆识,通庶务,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能于细微处发现问题。”
石文义心中一动,知道皇帝必有后文,垂首道:“能为陛下分忧,是其本分。”
“月港新开,龙蛇混杂。明面上有文贵执掌大局,暗地里,也需要一双眼睛。”朱厚照看向石文义,“着顾云卿卸任镇江府差事,即刻返京。朕欲派他以锦衣卫巡查御史的身份,密赴月港。其职责,明为协理市舶司初建之秩序,暗则监察地方官员、豪强动向,尤其是……那些对开海心怀不满,可能暗中作梗之人。一应情报,直呈于你,由你密报朕知。”
顾云卿虽属西苑老人,但是为回报石文义的绝对靠拢,朱厚照还是做了如上安排。
“臣,明白!”石文义肃然领命。皇帝这是要将最锋利的刀,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顾云卿的锦衣卫身份,正好可以弥补文贵作为文官在某些领域的不足。
最后被召见的,是悄无声息已成为皇帝手中“数据利器”的宦官——户部待诏王良。
王良躬身入内,神态恭谨依旧,但眉宇间已比初时多了几分沉静与自信。
“王良,市舶司新立,税制乃其命脉。”朱厚照开门见山,“条陈所定税则,需精于算学之人严格执行,更需建立清晰、不易篡改之账目体系。你于新数、图表应用已臻熟稔,朕欲派你携两名得力算学生员,随文贵一同南下月港。你的职责,是协助文贵,建立起市舶司的账房,将新式记账法推行下去,确保每一文税银,来去清楚,核算无误。”
王良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这是陛下对他能力的极大肯定,也是将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交付于他。
“奴婢遵旨!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信重!”他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他知道,月港将是他施展毕生所学的新舞台,也是验证陛下所倡导的“数据管理”能否应用于全新领域的关键试点。
数日后,数道旨意与调令相继发出。
文贵在漕运总督行辕接到圣旨,神色平静。他早已预料到此事,也做好了准备。
他即刻召见张允,将漕运日常事务悉数托付,叮嘱其谨守成规,遇有难决之事则快马送至月港。
同时,他也收到了来自皇帝的密信,信中明确了顾云卿将继续协助他,同时与方便对外交流,还加派了王良赴任,并暗示了顾云卿的真实使命。
文贵心领神会,有了这一明一暗、一文一武(顾云卿的锦衣卫身份自带威慑)再加上一个精通账目的王良,他对于打开月港局面,信心更足。
在返京途中接到新任务的顾云卿,只是默默调整了方向。
他深知,处理水患是救急,而月港之事,则关乎国运。陛下将此监察重任交予他,他必以铁面无私回报君恩。
王良则在西苑核算处精心挑选了两名最得力的年轻算学生员,开始整理携带相关的表格、算法手册,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和艰巨任务做准备。
一张由皇帝亲手编织的大网,正悄然撒向东南沿海。
网的中心,便是那个即将迎来命运转折的港口——月港。新旧势力的碰撞,巨大利诱下的明争暗斗,都将在那里上演。
而朱厚照,这位来自现代的执棋者,已经为他至关重要的“一手棋”,布下了最关键的几枚棋子。
喜欢大明执政官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执政官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