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革委会遇同名
县革委会大院里的热闹劲儿,比镇上赶集还足。办公楼门口的空地上,挤着七八十个年轻男女,一个个穿着的确良衬衫或蓝色工装,身边堆着鼓鼓囊囊的行李——有的是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有的是编织袋,还有人抱着个木箱,看样子是把家当都带来了。
这些知青大多细皮嫩肉,小的看着也就十六七岁,脸上还带着稚气;大的二十出头,眼神里藏着点对未来的期待和忐忑。陆寒瞅着他们,心里直嘀咕:这要是搁现代,都是爸妈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哪受过农村的苦?现在倒好,要跟着他们去靠山村刨地,不知道能不能扛住。
正琢磨着,一个穿灰色干部服的中年男人从办公楼里走出来,手里攥着个铁皮喇叭,清了清嗓子,“喂喂”试了两声。
“大家安静一下!”男人把喇叭凑到嘴边,声音洪亮,“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旺财,是知青办的办公室主任。今天由我负责给大家分配知青,咱们各村的村长都到齐了吧?到齐了就往前站站!”
“刘旺财?”陆寒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憋得肩膀直抖。他猛地转头看向自己的牛车——旺财正甩着尾巴啃路边的青草,听见“旺财”俩字,耳朵突然竖了起来,抬头往陆寒这边瞅,俩大眼睛跟铜铃似的,像是在问“喊我干啥”。
一人一鹿就这么对视着,陆寒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引得周围人都往他这边看。刘主任皱着眉,用喇叭指着他:“这位小同志,你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陆寒赶紧捂住嘴,摆着手找补:“刘主任,我没笑!就是刚才风灌进嘴里,打了个喷嚏,您继续,说着还故意揉了揉鼻子,装出一副“我很无辜”的样子。
刘主任半信半疑地看了他两眼,没再追问,转头对着十几个村长开讲,喇叭里的声音嗡嗡响:“乡亲们,现在党和国家派城里的知识青年到咱们农村来,不是给大家添麻烦,是来帮咱们建设家乡的!这些知青读过书、有文化,能帮咱们教娃娃识字扫盲,还能带来新的农业技术、卫生知识——以后咱们村里的生产、生活都能多些帮手,日子肯定能过得更好!”
他顿了顿,又拍了拍胸脯:“大家放心,知青来之前,国家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住处、口粮这些基本生活保障,不会让大家额外负担。后续知青的生产劳动、生活安排,知青办也会常来跟进,有啥问题咱们一起商量解决,绝不让乡亲们为难!”
“不过话说回来,”刘主任话锋一转,“知青年纪轻,刚到农村,不懂农活、不熟悉生活,还得靠乡亲们多教教、多帮帮,带他们尽快适应。但知青也有文化优势啊,大家有啥不懂的字、不会的技术,也能多问问他们,咱们互相学习,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有起色!”
最后,他举起拳头,慷慨激昂地喊道:“不管是知青还是咱们村民,都是为了把农村建设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希望大家能像一家人一样,热情接纳知青,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奋斗,咱们齐心协力,把家乡建设得更漂亮、更富裕!”
这番话讲得唾沫横飞,陆寒听得直犯困,倒是旁边的村长李守业,听得频频点头,还跟着鼓掌。刘主任放下喇叭,又转身对着知青们开始长篇大论,声音比刚才还高:“同学们!党和国家号召大家到农村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农村现在百废待兴,需要大家用知识、用青春去建设!”
“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他们的再教育,能让大家锤炼意志,真正了解国情民生,这是成长为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经之路!”刘主任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的,“现在城市就业压力不小,农村却处处充满机会。在那里,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乡村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让农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力量!”
他又放缓语气,给知青们吃定心丸:“而且,大家别担心未来,国家一直关注着知青,不管是扎根农村继续奋斗,还是之后返回城市,都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你们响应号召下乡,是为国家分忧,是光荣之举!让我们怀揣理想,奔赴农村,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广阔天地中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话音刚落,知青们立刻热烈鼓掌,掌声震天响;十几个村长也跟着拍手,陆寒应付式地拍了两下,刘主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好了,鼓掌就到这儿,现在开始分配知青!念到村名的村长,过来选知青,注意男女搭配,合理分配!”
“溪源村,领走8个,四男四女!”刘主任刚念完,溪源村的大队长就跟抢白菜似的冲过去,挑了四个壮实的男知青和四个看起来能干的女知青,乐呵呵地领着人往牛车走。
“平岗村,领走8个,四男四女!”
“柳树村,领走8个,四男四女!”
大队长却盯着那些知青——眼看男知青一个个被前面的村领走,李守业急得直跺脚,拽了拽陆寒的胳膊:“小寒,你看这咋整?咱们村排这么靠后,男知青都快被领完了,要是给咱村几个女娃,地里的活谁干啊?”
陆寒斜了他一眼,语重心长道:“李叔,您这思想可不对啊,男女平等,主席他老人家都说了‘女人能顶半边天’,您怎么能小瞧女同志呢?再说了,就算领了男知青,您还指望他们刚下乡就给您耕地?他们怕是连锄头都握不稳。”
李守业没理他,眼睛死死盯着刘主任手里的花名册,跟盯猎物似的。终于,
听见刘主任喊:“靠山村!靠山村的大队长在不在?还剩两个男知青,四个女知青,你们村领走!”
李守业领了人,转身往陆寒这边走,身后跟着六个知青——两个男的,四个女的,两个男知青长相比较普通,大众脸。四个女知青一个比一个漂亮,如果换上现代女装,那活脱脱的大美人。看起来年龄最小的女知青最漂亮,水汪汪的大眼睛感觉会说话。
“你们把行李放陆寒的牛车上,坐我的牛车回村!”李守业对着知青们喊道。几个知青赶紧拖着行李往陆寒的牛车走,其中一个小姑娘引起了陆寒的注意——她看着也就十六七岁,个子小小的,穿着件粉色的的确良衬衫,拖着两个比她还高的编织袋,脸憋得通红,走两步就喘口气,看着费劲得很。
陆寒走过去,笑着道:“我来吧,你这小身板,别把腰闪了。”说着弯腰一提,俩编织袋就被他轻松拎起来,往牛车上一放,跟放俩棉花包似的。小姑娘愣了愣,赶紧道:“谢谢同志,麻烦你了。”
“不客气,以后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忙应该的。”陆寒摆摆手,帮其他知青把行李也搬上牛车——不一会儿,牛车就堆得跟小山似的。
李守业把六个知青喊到一起,拍了拍手:“来,大家先做个自我介绍,认识一下。我先开始,我叫李守业,是靠山村的大队长,以后你们在村里有啥困难,就来找我。”他指着陆寒,“这是我们村的村医,叫陆寒,医术好得很,你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找他准没错。”
“现在该你们介绍了,
小姑娘往前站了站,有点害羞地说:“大家好,我叫赵娜,今年16岁,是京市人。我……我会写字,还会唱歌,以后可以帮村里教娃娃识字。”
“不错不错,京市来的娃娃,有文化!”李守业点点头,又看向旁边一个胖乎乎的女孩。
女孩大大方方地站出来:“我叫高晶晶,今年19岁,是海城市的。我力气大,能干活,以前在学校还参加过劳动课,刨地、浇水都还行。”说着还拍了拍自己的胳膊,逗得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是两个男知青——一个瘦高个,戴着副眼镜,推了推眼镜说:“我叫高占越,今年20岁,是津市的,学过点农业知识,以后可以帮村里看看庄稼。”另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笑着道:“我叫马杰,19岁,也是海城市的。
最后两个女知青,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看起来很干练:“我叫董微,18岁,沪市的,会记账,还会缝衣服,以后村里要是有记账的活儿,可以找我。”另一个扎着马尾辫,声音甜甜的:“我叫张芳芳,19岁,也是沪市的,我是医科大附属卫生院毕业,我会看病。
“好!都是好娃娃!”李守业笑得合不拢嘴,“行了,自我介绍完了,咱们走吧!你们几个坐我的牛车,陆寒的牛车装行李,坐不下人了。”
六个知青兴高采烈地爬上李守业的牛车,赵娜还扒着车辕,好奇地摸了摸牛背,小声问:“大队长,这牛车坐着稳吗?我还是第一次坐牛车呢。”
“稳得很!比城里的自行车稳多了!”李守业拍了拍牛背,“走了!”说着挥了挥鞭子,牛车缓缓往前驶去。
陆寒赶着自己的牛车跟在后面,看着前面牛车上说说笑笑的知青,心里也挺高兴——这六个知青各有特长,以后村里的扫盲、记账、种地都能添帮手了。
其他村的人看着他们,满是羡慕——大多村就一辆牛车,只能放行李,知青们只能跟着牛车走路;只有靠山村,两辆牛车,知青们舒舒服服地坐着,还能唠嗑,简直是“顶配”待遇。有个村长凑过来,“老李,你们村可以啊,还两辆牛车,这知青待遇,羡慕死我们了!”
李守业得意地笑了:“那是,咱们村虽然穷,但也不能委屈了知青娃娃们,得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嘛!”
走出县革委会大院,两辆牛车一前一后出了城。城外的土路虽然颠簸,但知青们一点也不觉得累,赵娜和张芳芳还唱起了歌,歌声飘在乡间小路上。
陆寒赶着牛车,听着前面的歌声,又看了看身边的旺财——这家伙正迈着步子,尾巴甩得欢快,嘴里还嚼着青草,一副“我最悠闲”的样子。他忍不住笑了:“旺财啊旺财,你说这知青来了,咱们村是不是更热闹了?”
旺财像是听懂了,“哞”了一声,抬头看了看他,又继续啃草。陆寒摇摇头,赶着牛车,跟在前面的队伍后面。
喜欢七零高武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七零高武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