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4月1日-6月30日
地点:“苟命号”飞船、荒芜星域临时锚定据点
金属舱壁的余温还没散尽,我盯着维修组传来的船体损耗报告,指尖在终端屏幕上轻轻敲击。三个月的小行星带撞击危机刚过,“苟命号”的外壳布满了陨石刮擦的痕迹,左侧推进器的轴承磨损率超过40%,能源核心的输出功率下降了17%,每一个数据都像一根刺,扎在紧绷的神经上。
“锚定系统调试完毕,暂时稳定。”老赵的声音带着浓重的疲惫,透过通讯器传来,“但长期航行的损耗不是临时维修能解决的,再跑几个星域,怕是要拆东墙补西墙了。”
“先凑活。”我沉声回应,将损耗报告归档,“优先保证能源核心和维度伪装系统,其他部件降低负荷运行。”
转身走向观测区,罗辑正坐在控制台前,面前摊着一叠纸质手稿,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墨水在粗糙的纸面上晕开淡淡的痕迹。飞船上的电子设备虽全,但纸质文档的隐秘性是电子数据无法替代的——谁也不知道智子的监控范围是否能穿透维度伪装,唯有笔墨的痕迹,能在绝对静默中留存信息。
“在写手册?”我走过去,目光落在手稿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宇宙生存的细节,从能量采集的注意事项到遭遇未知文明的应对策略,每一条都透着严谨。
罗辑抬起头,眼底的红血丝比三个月前更重,他揉了揉干涩的眼睛,将笔放下:“嗯,趁这段时间相对安稳,把我们这几年的逃亡经验整理下来。现在的人能跟着我们躲,可下一代呢?下下代呢?没有文字传承,‘苟命’的理念迟早会被时间稀释。”
我拿起一页手稿,指尖划过“黑暗森林规避三原则”的字样,纸张的触感粗糙而真实。窗外,荒芜星域的黑暗依旧深沉,几颗红矮星的光芒微弱得像快要熄灭的蜡烛,宇宙的死寂感透过舷窗渗透进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你想过传承的准确性吗?”我将手稿放回桌面,语气凝重,“口口相传会失真,文字记录可能被曲解,甚至几百年后,后人会不会觉得我们这些‘苟命者’是胆小鬼,把手册当成废纸?”
罗辑沉默了,他望着舷窗外的黑暗,良久才开口:“我想过。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把这份经验留下来。你看那些被黑暗森林摧毁的文明残骸,他们未必没有生存的智慧,只是没能传下来。”
他的指尖在纸上轻轻敲击,“我们现在有2000人,未来会有后代,会有新的维度融合体,他们需要知道,在这片宇宙里,活着不是靠抗争,是靠藏、靠忍、靠极致的谨慎。”
我靠在观测台上,看着罗辑重新拿起笔,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观测区里格外清晰。这三个月,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手册编撰中,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三餐都是在控制台前解决,手稿堆得像座小山,每一页都凝聚着对社群存续的执念。
“零,统计当前社群成员的年龄结构和技能掌握情况。”我对着终端下令,电子音瞬间响起:“社群成员平均年龄37岁,其中50岁以上占比18%,25岁以下占比22%;技能掌握率:机械维修78%,能源采集82%,维度技术31%,宇宙观测65%。”
数据刺眼。年轻一代的维度技术掌握率不足三分之一,而老一辈的成员正在慢慢老去,一旦核心技能断层,哪怕手册写得再详尽,也只是一堆废纸。
“年轻一代的抵触情绪还是很严重?”我问。
“是。”罗辑叹了口气,“昨天的维度技术培训,又有十几个年轻人逃课,他们觉得现在的日子安稳,没必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甚至有人说我们是在制造恐慌。”
我眉头紧锁。荒芜星域的暂时安稳,让部分人忘记了太阳系的毁灭,忘记了黑暗森林的残酷,这种安逸感,比小行星撞击更危险。
“把手册里的案例抽出来,做成实景模拟。”我突然开口,“让他们亲眼看看,那些暴露行踪的文明是怎么被毁灭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安稳,是用多少侥幸换来的。”
罗辑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观测组手里有不少文明残骸的影像资料,正好可以用上。”
就在这时,通讯器里传来科研组组长的声音:“季队、罗老师,维度融合技术的样本分析有新发现,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
“马上到。”
科研舱里,全息投影正展示着维度融合样本的微观结构,那些闪烁着微光的粒子在磁场中有序排列,却又时不时出现紊乱的波动。
“我们发现,这些高维粒子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的意识强度有关。”科研组长指着投影,“之前出现排斥反应的三名志愿者,都是在测试中产生了恐惧情绪,意识波动导致粒子紊乱。”
“意识影响维度融合?”我盯着投影,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那如果把生存理念、避险本能植入意识,会不会提升融合成功率?”
“理论上可行,但难度极大。”科研组长摇摇头,“我们现在连基础的维度融合都没完全掌握,更别说意识植入了。而且,这涉及到伦理问题,强行植入意识,和洗脑有什么区别?”
我沉默了。伦理,在生存面前,有时候显得格外奢侈。但我知道,不能走极端,社群的凝聚力,靠的不是强制,是共识。
回到观测区,罗辑已经开始整理文明毁灭的影像资料。全息投影上,一颗蓝色的行星正在被二向箔吞噬,行星表面的山脉、海洋、城市,瞬间被压成一张没有厚度的平面,像一幅被撕碎的画,在宇宙中缓缓消散。
“这是我们三个月前观测到的,一个三级文明的覆灭全过程。”罗辑的声音低沉,“他们刚刚掌握星际航行技术,就迫不及待地向宇宙发射信号,结果引来了黑暗森林打击,从发现到毁灭,不到一个小时。”
我看着投影里的惨状,脑海里浮现出地球的模样。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逃离,现在的地球,会不会也是这个下场?那些留在地球的普通人,他们或许还在期待着面壁者的胜利,期待着人类文明的反击,却不知道,在绝对的宇宙法则面前,所有的抗争都显得如此渺小。
“把这段影像放到培训课上,循环播放。”我沉声说,“让每个人都记住,暴露,就是死亡。”
接下来的一个月,社群里的氛围悄然发生变化。实景模拟培训让年轻一代的幸存者感受到了宇宙的残酷,逃课的人越来越少,维度技术的掌握率开始缓慢提升。罗辑的手册编撰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他将我们从地球逃亡到宇宙蛰伏的所有经验,分成“基础生存”“危机应对”“技术应用”“理念传承”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配有案例和数据,详尽得像一本宇宙生存百科全书。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
“季队,手稿出现了篡改痕迹。”罗辑拿着一页被修改过的手稿,脸色难看,“你看这里,原本写的是‘遇未知文明,绝对静默,严禁接触’,被改成了‘遇未知文明,可尝试沟通,获取资源’。”
我接过手稿,篡改的字迹潦草而用力,透着一股叛逆的气息。
“查出来是谁干的了吗?”
“查出来了,是刚招募的一个年轻人,叫林默,23岁,学航天工程的。”罗辑的语气带着失望,“我找他谈过,他说我们太保守了,宇宙这么大,不可能只有敌人,说不定能找到盟友。”
“盟友?”我冷笑一声,“在黑暗森林里,任何暴露自己的文明,都是猎人的目标,谁会傻到和别人结盟,共享自己的位置?”
我起身走向宿舍区,林默正和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们不能一辈子躲着!”林默的声音很大,带着年轻人的冲动,“维度技术越来越成熟,我们有机甲,有飞船,为什么不能主动探索,寻找资源?总躲在这种荒芜星域,迟早会坐吃山空!”
“躲着至少能活!”另一个年轻人反驳,“你忘了那些文明毁灭的影像了吗?主动探索就是找死!”
“那是他们蠢,不会隐藏!我们有全维度伪装,怕什么?”
我站在门口,看着他们争论,没有说话。年轻人的热血和冲动,可以理解,但在宇宙的黑暗面前,任何一丝侥幸,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林默。”我开口,宿舍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过头,眼神里带着紧张。
林默站起身,梗着脖子:“季队,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还是觉得,我们不该这么苟着。”
“苟着,才能活下来。”我走到他面前,目光锐利,“你觉得我们的伪装很厉害?三个月前,我们差点被小行星群撞碎,差点被引力波撕裂,这些你都忘了?”
我拿出那份被篡改的手稿,“你想沟通,想找盟友,可你知道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你知道对方的技术水平比我们高多少?在宇宙里,一次错误的沟通,就是整个社群的毁灭。”
林默的脸色涨得通红,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手册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核心原则不能改。”我将手稿放在他面前,“‘极致隐蔽、代际传承’,这八个字,是我们用命换来的,不能因为你的一时冲动,就把所有人推向深渊。”
宿舍里一片死寂,几个年轻人低下头,不再说话。林默攥着拳头,指甲嵌进掌心,良久才低声说:“我知道错了。”
“错了,就要改。”我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一些,“你学航天工程,是社群的人才,我希望你能把精力用在飞船升级上,而不是质疑生存原则。如果你真的想为社群做贡献,就用你的技术,让我们的‘苟命’更有底气。”
林默抬起头,眼里的冲动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坚定:“我明白了,季队。我会好好学维度技术,好好研究飞船升级,再也不犯这种错了。”
解决了手稿篡改的问题,罗辑却显得更加焦虑。他将所有手稿重新整理,每页都做了防伪标记,甚至在关键内容里嵌入了只有核心成员才知道的暗号。
“还是不安全。”他坐在观测台前,眉头紧锁,“纸质手稿怕丢、怕毁、怕篡改,电子文档怕被监听、怕被入侵,怎么才能保证这份经验完整地传下去?”
我看着他疲惫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无力感。传承,从来都是文明存续最艰难的课题。在地球时,有文字、有书籍、有网络,传承尚且会出现偏差,更何况在危机四伏的宇宙里,每一次传承,都可能伴随着信息的损耗和曲解。
“把手册的核心内容,转化成维度记忆。”我突然想到科研组的发现,“既然意识能影响维度融合,那我们能不能把核心知识、生存经验,直接融入维度粒子,传递给下一代?”
罗辑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芒:“维度记忆传承?这能实现吗?”
“不知道,但可以试试。”我拿出终端,拨通科研组的通讯,“立刻启动维度记忆传承技术的预研,以手册的核心内容为样本,进行粒子层面的信息植入实验。”
“收到!”
接下来的两个月,科研组开始了紧张的预研工作,罗辑则一边完善手册,一边参与实验设计。手册的编撰接近尾声,厚厚的手稿堆满了观测区的角落,每一页都凝聚着心血,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希望。
我站在舷窗前,看着荒芜星域的黑暗。三个月的时间,手册编撰取得了进展,却也暴露了传承的巨大难题;维度融合技术有了新发现,却依旧面临诸多瓶颈;社群的凝聚力有所提升,却仍有年轻人存在侥幸心理。
宇宙的黑暗从未消散,危险也从未远离。我们像一颗尘埃,在宇宙的深渊里漂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罗辑走到我身边,手里拿着装订好的《宇宙苟命生存手册》初稿,封面是用飞船外壳的金属片压制而成,刻着“极致隐蔽,代际传承”八个字,冰冷的金属质感,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
“初稿完成了。”他将手册递给我,“接下来,就是验证和完善,还有,找到最安全的传承方式。”
我接过手册,金属封面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沉甸甸的,像接过了整个社群的未来。
“会找到的。”我看着他,语气坚定,“我们能从地球逃出来,能在宇宙里活下来,就能把这份经验传下去。哪怕要花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也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如何在黑暗的宇宙里,拼尽全力苟命求生的。”
窗外,红矮星的光芒依旧微弱,宇宙的黑暗依旧深沉,但观测区里,《宇宙苟命生存手册》的金属封面,却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弱而坚定的光芒。
2013年的上半年,就在手册编撰的忙碌与传承迷局的焦虑中悄然过去。我们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不知道这份手册能否完整地传下去,不知道下一代能否坚守“苟命”的原则,但我们知道,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
因为我们是苟命者,是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火种,哪怕只有一丝微光,也要在黑暗中顽强燃烧,直到跨越宇宙的轮回,直到文明的延续。
我将手册锁进加密储物箱,转身走向主控舱。终端屏幕上,宇宙中心高维能量区的坐标依旧清晰,那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也是文明延续的希望所在。
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手册,带着对传承的执念,在荒芜的宇宙中,继续苟命,继续逃亡,继续等待黎明。
喜欢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三体:苟命大佬的跨维跑路实录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