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秦君府的前厅内,茶香袅袅,却驱不散那份因家国立场而生的凝重与尴尬。
燕丹沉默了很久,久到鞠武端着茶盏的手都微微有些发颤,眼中那点微弱的希望之光也渐渐黯淡下去。
终于,燕丹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向鞠武,语气诚恳,没有丝毫推诿或虚伪:“老师,您今日所言,丹听在耳中,亦感同身受。赵国恃强凌弱,确非君子所为。”
他先定下基调,表明自己并非无动于衷。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现实而冷静:“然而,老师需知,丹虽蒙秦王恩宠,得封彻侯,看似风光,实则……秦国朝政大事,决断之权,并非在我手中。”
他伸手指了指咸阳宫的方向,坦然道:“能否出兵,是否值得为燕国而与赵国交恶,此等军国大事,最终拍板定案的,是当今秦王,是总揽朝纲的丞相吕不韦。丹人微言轻,所能做的,最多便是在合适的时机,向大王与丞相陈述利害,尽力周旋。”
这番话,既是实情,也是燕丹深思熟虑后的表态。
他不能给鞠武不切实际的希望,必须让他明白其中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但同时,他也明确表达了会尽力帮忙的态度,这既是对昔日师恩的回报,也是基于自身对局势的判断。
鞠武闻言,浑浊的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
他深知燕丹所言非虚,秦国权柄操于秦王与吕相之手,燕丹能答应“尽力周旋”,已是最好的结果。
他连忙放下茶盏,起身便要行礼:“如此……老朽便代燕国百姓,先行谢过安秦君!”
“老师快快请起!折煞丹了!”燕丹赶紧上前扶住他,“此事成与不成,尚在两可之间,丹不敢居功。老师且在驿馆安心住下,静候消息。”
送走心情复杂、既怀希望又感忐忑的鞠武后,燕丹没有片刻耽搁,立刻更衣入宫求见嬴政。
他知道,这种事必须趁热打铁,而且必须在嬴政这里先获得初步支持,否则在吕不韦那里根本无从谈起。
章台宫偏殿,嬴政刚批阅完一批来自河西郡的军报,见燕丹匆匆而来,眉宇间带着少见的热切,不由问道:“何事如此急切?”
燕丹行过礼,便将鞠武来访、燕国求援之事,原原本本地禀报了一遍,重点强调了赵国如何欺凌燕国,以及燕国此刻的困境和求助的诚意。
“……大王,”燕丹陈述完毕,目光灼灼地看向嬴政,“臣以为,此事或可运作。赵国经长平一役,元气大伤,虽有名将李牧,但国力已非昔日可比。其频频挑衅燕国,无非是欺软怕硬,欲从弱邻身上榨取利益,以弥补自身亏空。”
他顿了顿,抛出了核心观点:“昔日臣在赵国为质时,曾借‘秦燕交好’之名以自保。如今,这层虎皮,或许真可变为现实!若我大秦能应燕国之请,陈兵边境,甚至……寻机给予赵国一些教训,既可彰显我大秦威仪,遏制赵国复苏之势,又可借此将影响力渗透入燕国,可谓一举两得!”
嬴政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墨玉般的眸子深邃难测,显然在飞速权衡利弊。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反问:“然,郑国渠工程浩大,每日耗资巨万,此时兴兵,国库可能支撑?朝臣会否非议劳民伤财?”
燕丹对此早有准备,从容答道:“回大王,去岁虽有郑国渠消耗,但得益于香皂、玻璃、烈酒等物输往六国所获巨利,国库岁入不减反增,臣与治粟内史核对过账目,支撑一场有限度的边境冲突,绰绰有余。”
“且我大秦以耕战立国,军中将士久未征战,难免有懈怠之心。适时动用兵锋,既可磨砺军队,亦可震慑山东诸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朝臣……若能以较小代价换取战略优势,吕相那边,未必不会同意。”
他将“联燕伐赵”的益处和可行性分析得条理清晰,既考虑了财政,也顾及了军心,甚至预判了吕不韦可能的反应。
嬴政沉吟良久。
他自然明白燕丹分析的在理。
自即位以来,他无时无刻不想着东出函谷,扫平六国。
如今虽时机未完全成熟,但若能借此机会试探赵国虚实,打击其气焰,甚至与燕国建立某种程度的“同盟”关系,无疑是为未来的统一大业埋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燕丹对此事的积极态度。
燕丹很少如此主动地推动某项具体的对外策略,这次显然是因为那位老师的缘故。
嬴政心中微动,若能促成此事,或许…能让燕丹更加归心?
权衡再三,嬴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终于缓缓点头:“寡人以为,安秦君所言,确有道理。赵国近年来虽显颓势,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能趁其病,要其命,自是上策。即便不能,予以威慑,助燕抗赵,亦符合我大秦东出之战略。”
他看向燕丹,语气决断:“可令燕使暂居驿馆,明日大朝,准其觐见,陈述燕国之情。届时,寡人自会与丞相及众卿商议此事。”
“大王圣明!”燕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露出由衷的喜色。
能得到嬴政的首肯,此事便成功了一半!
至于明日朝会上如何与吕不韦及其党羽周旋,那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事情。
“臣这便去告知鞠武,让其早作准备。”燕丹躬身告退,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看着燕丹离去时那带着几分雀跃的背影,嬴政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
他喜欢看到燕丹因为达成目标而开心的样子,这让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决定,值了。
至于联燕伐赵背后可能的风险和复杂的利益博弈?
嬴政的目光重新变得冰冷而锐利。
那是他作为秦王必须面对和掌控的挑战。
既然决定了要迈出这一步,他便有信心,也有能力,将这盘棋下赢!
燕丹快步走出章台宫,迎着傍晚微凉的风,长长舒了一口气。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面曾经在赵国邯郸用来虚张声势的“秦燕友好”大旗,即将在战国纷争的舞台上,展现出真实的力量。
而这一切的起点,竟源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跨越十年的时光,带来的一个绝望中的恳求。
命运之奇妙,莫过于此。
喜欢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贴贴抱抱,为统一加速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