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密集的雨线像无数根冰冷的针,狠狠扎在皮肤上。能见度不足五米,眼前的世界只剩下白茫茫的雨幕和模糊的轮廓,脚下的泥土混合着积水,变成黏稠的泥泞,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
苏叶单薄的身影在风雨中艰难前行,蓑衣上的棕榈叶被雨水浸透,沉重地贴在身上,可她的脚步依旧稳健,没有丝毫犹豫,仿佛早已熟记路线。总导演在营地看着这一幕,心一横,立刻抽调出一组最强壮的工作人员和一名摄像 —— 摄像扛着唯一一台具备防水功能的高清摄像机,几人迅速穿上厚重的雨衣,快步跟上苏叶的脚步。
他们必须记录下这一切 —— 这不仅是综艺素材,更可能是他们与外界恢复联系的唯一希望。虽然直播信号早已中断,但摄像机仍在进行本地录制,每一个镜头,都可能成为后续至关重要的 “证据”。
废弃的通讯塔基比远处看起来更加残破:混凝土基座上布满裂缝,露出里面锈蚀的钢筋;残留的几段金属框架扭曲变形,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锈迹,仿佛随时会坍塌。可苏叶看到这一切时,眼中却没有丝毫失望,反而闪过一丝 “果然如此” 的了然,仿佛找到了隐藏的宝藏。
她快步走到基座前,蹲下身,手指拂去基座表面的积水和锈屑,仔细检查着上面早已锈死的固定螺栓和残存的线缆接口 —— 指尖划过金属接口时,她甚至能精准分辨出哪些是因年代久远失效,哪些是仍可勉强使用的。
“帮我把防水布固定在金属框架上,尽量挡雨,留出一块干燥的操作区。” 苏叶站起身,对跟来的工作人员下达指令,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之前那个 “沉默寡言” 的形象判若两人。
几人不敢怠慢,立刻手忙脚乱地展开从营地带来的大型备用防水布,用藤蔓和铁丝将其牢牢固定在残存的金属框架上,勉强搭起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区,虽然仍有雨水从边缘渗进来,但至少能保证核心操作区域相对干燥。
接下来,苏叶的操作,让所有透过摄像机镜头观察的人彻底目瞪口呆 ——
她将从设备废墟中捡来的零件逐一摊放在干燥的基座上:烧焦的主控芯片、断裂的同轴电缆、那个巴掌大的小型蓄电池,甚至还有几片从烧毁主板上拆下来的电容和电阻。这些在技术人员眼中早已是 “垃圾” 的部件,在苏叶手中却仿佛有了生命。
她的手指沾着雨水,指尖却异常稳定,没有丝毫颤抖。只见她用小刀精准地剥开电缆外层的绝缘胶皮,露出里面细细的金属导线,然后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将不同颜色的导线交叉缠绕、拧接,甚至用牙齿轻轻咬住导线末端,辅助固定;对于那块烧焦的芯片,她用石头小心敲掉表面碳化的外壳,露出底下完好的引脚,再用砂纸(从工作人员背包里临时借来的)轻轻打磨,去除引脚上的锈迹。
没有万用表检测通断,没有电烙铁焊接接口,全凭肉眼观察和指尖的触感判断。她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手指翻飞间,复杂的线路连接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至极,带着一种只有顶尖工程师才有的韵律感。
【(后期剪辑此处可插入工作人员回忆画外音:“当时我看得都傻了,那些零件在我们眼里就是废铁,可苏叶就像在拼拼图,每一步都胸有成竹,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专门学过通讯工程”,配合特写镜头,强化震撼效果)】
“她…… 她这是在干嘛?拼乐高吗?” 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看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眼前的场景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不像…… 看起来像是在组装某种信号装置?” 摄像师屏住呼吸,将镜头推近,牢牢捕捉着苏叶那双仿佛被赋予魔法的手,镜头里,原本杂乱的零件正逐渐变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小型装置。
不过十几分钟,一个由废弃零件拼凑而成、巴掌大小的简易装置,赫然出现在苏叶手中。她小心地将装置与那个抢救出来的小型蓄电池连接,检查了一遍线路后,又从背包里翻出一根细铁丝,将其一端固定在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另一端则小心翼翼地接驳到废弃塔基上一个早已锈死的同轴电缆接口上 —— 接口处锈迹太厚,她甚至用小刀一点点刮掉锈层,确保接触良好。
做完这一切,苏叶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按下装置上那个用树枝临时充当的开关。
“滋啦…… 滋……”
一阵微弱却清晰的电流声,在风雨中响起。紧接着,那个简易装置上,一枚从报废设备上拆下的红色 LEd 指示灯,突然顽强地闪烁起一丝微弱的绿光!虽然光芒微弱得仿佛随时会熄灭,却在昏暗的雨幕中格外刺眼。
几乎在绿光亮起的同一时间,远在营地黄昏的指挥帐篷里,一台被当作 “最后希望”、原本毫无反应的备用卫星电话,屏幕突然毫无征兆地亮了一下!虽然只是瞬间闪过一片杂乱的雪花纹,不到一秒就再次陷入黑暗,但这短暂的光芒,却像一道惊雷,在死寂的帐篷里炸开!
“亮了!刚才电话亮了!有反应了!” 负责看守电话的技术人员猛地从地上跳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手指颤抖地指着屏幕,生怕自己看错。
总导演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电话前,死死盯着漆黑的屏幕,心脏狂跳:“真的?你确定?没看错?”
“千真万确!我看得清清楚楚!屏幕亮了一下,还有雪花纹!” 技术人员用力点头,眼中满是狂喜,“这说明有信号进来了!苏叶的装置起作用了!”
总导演一把抓过旁边的对讲机,按下通话键,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苏叶!苏叶你听到了吗?备用卫星电话有反应了!刚才屏幕亮了!你的装置有用!”
风雨中,苏叶耳边的简易耳机(用两根导线和海绵自制)里,传来总导演激动到变形的声音。可她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微微蹙起眉头,目光紧盯着闪烁不定的指示灯,仿佛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
“信号太弱,稳定性不足,无法建立有效通讯连接。” 苏叶对着对讲机,语气平静得仿佛在陈述一个无关紧要的事实,“当前装置的发射功率不够,需要更强的信号源,或者…… 想办法提升发射功率。”
她一边说,一边伸手调整装置上的几个线路接口,手指在不同的引脚间轻轻触碰,仿佛在测试不同的连接方式。这一次,营地的备用卫星电话屏幕亮了更长时间 —— 足足三秒,屏幕上甚至隐约出现了一瞬间的信号强度标识,虽然只有一格,且闪烁不定,但足以证明信号确实存在。
然而,就在苏叶专注于调试装置、试图找到提升功率的方法时,一场更大的 “风暴”,正在数千公里外的国安部特勤处悄然酝酿。
“孤星” 小组的指挥中心内,原本安静的监控室里,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红色警报声!警报灯疯狂闪烁,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一名负责监控电磁信号的技术员,猛地从座位上弹起来,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频谱图,脸上写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秦队!不好了!捕捉到异常信号!来源就是目标荒岛!强度极高!”
秦屿正在查看苏叶的背景补充资料,听到警报声,立刻一个箭步冲到屏幕前,目光锐利如刀:“什么类型的信号?是求救信号吗?强度如何?”
“不是求救信号!完全不是!” 技术员的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试图解析信号特征,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是一种极其短暂但能量密度极高的加密数据流脉冲!编码方式非常复杂,我们的数据库里没有任何匹配项,甚至比我们目前最高级别的加密协议还要先进!而且…… 根据信号轨迹分析,它带有明显的主动扫描特征,像是在探测周围的信号频段!”
屏幕上的频谱图显示,就在几秒钟前,一股深蓝色的信号峰值以难以置信的强度瞬间爆发,又在 0.5 秒内迅速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只留下一道短暂的痕迹,像幽灵一样难以捕捉。
“能解析出数据流的内容吗?信号来源能精确定位吗?” 秦屿的声音低沉而急促,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 ——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 “综艺嘉宾” 能发出的信号。
“无法解析!加密等级太高,我们的破解系统根本无法识别其算法!” 技术员无奈地摇头,语气凝重,“来源定位显示在荒岛范围内,但具体位置一直在变动,像是…… 像是通过荒岛的废弃通讯塔基、金属框架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多路径反射和放大,所以无法锁定精确位置!”
秦屿的目光死死盯住屏幕上那道昙花一现的信号痕迹,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这不是意外,也不是苏叶为了恢复通讯的 “副产品”,这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测试 —— 利用暴雨天灾作为掩护,测试某种特殊信号的传输能力和隐蔽性!
而与此同时,在全球几个不为人知的顶级黑客组织、情报机构的秘密监控网络中,同样因为这道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信号脉冲,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澜。
某个需要特殊密钥才能进入的暗网论坛加密板块,一条匿名留言悄然出现,发布时间与信号出现的时间完全吻合:
“‘幽灵频率’再现。坐标:南太平洋某荒岛。是‘Y’回来了吗?”
留言下方,很快出现了几条同样匿名的回复,语气中满是警惕与好奇:
“确认是‘幽灵频率’?上次出现还是三年前,在北欧。”
“信号特征匹配度 90% 以上,应该没错。‘Y’的手段还是这么隐蔽。”
“她在南太平洋做什么?那里除了一个综艺节目的拍摄地,没有任何特殊目标…… 等等,那个综艺节目的嘉宾名单里,有没有可疑人物?”
风雨中的荒岛,苏叶似乎对这一切毫无察觉。她只是看着眼前闪烁不定的指示灯,眉头微蹙,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风雨声吞没,只有靠近的摄像机能捕捉到零星的字眼:
“功率还是不够…… 常规方法行不通…… 看来,得用点‘非常规’手段了。”
她说着,目光转向废弃塔基深处,那里有一根埋在混凝土里、露出半截的粗大树干,树干上缠绕着早已锈断的铁丝。她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锐利,仿佛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第七章完)
喜欢她称王,他们称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她称王,他们称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