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革

GX2500

首页 >> 明末改革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北明不南渡明士大明元辅海贼之母巢秩序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铁甲轰鸣内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他比我懂宝可梦唐朝工科生穿越了的学霸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章 “勤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那些传教士尚未抵达,山西巡抚耿如杞与总兵张鸿功却已率部赶至京城。

名义上是来勤王的,可眼前这一万多名士兵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远远望去,竟与逃难的流民无异。

孙承宗站在城头,望着这支不堪一击的队伍,眉头紧锁。

他心中再明白不过——这哪里是什么勤王之师,分明是一群走投无路的饥民。

更令人心忧的是,抵达京城的还不止这一路兵马。

陕西巡抚刘广生、延绥巡抚张梦鲸,以及延边五大镇总兵吴自勉、杨嘉漠等人,也陆续率部前来。

数万人马齐聚京郊,非但未带足粮草军需,反倒纷纷伸手向朝廷索要粮饷。

诸将面面相觑,最终耿如杞硬着头皮开口:“孙大人,我等奉旨星夜驰援,如今粮草已尽,还望朝廷速拨粮饷,以安军心。”

孙承宗也无计可施,只得疾书奏报。这数万人马,不像来打仗,倒像是来讨饭的。

自带粮饷?那是根本没有的事。人马既已到此,陛下您看着办吧。

朱由检闻讯,带着王承恩匆匆赶到孙承宗大营。

他早已下旨命各地勤王兵马毋须再来,谁知竟又涌来这数万之众。

这哪里是来勤王?分明是冲着他崇祯的粮仓来的!

尤其看到陕西巡抚刘广生,朱由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陕西连年大旱,这位巡抚却一筹莫展,只会不停上疏要钱要粮。

朝廷拨下的赈灾粮饷不少,陕西的民变却愈演愈烈。

如今他竟又带着这支饿得东倒西歪的队伍来到京城…..

没法子,拨粮拨饷吧。朱由检那本就干瘪的内库,又眼睁睁流出去十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但这银子,可不是白拿的。

皇帝咬着牙下了旨:着孙承宗从这群叫花子般的军汉中,勉强挑出些还能站得稳、看得过眼的,充入京营,补缺额。至于剩下的?

“给他们找点活干!”皇帝的语气带着一股狠劲儿,“皇太极在京畿祸害了几个月,多少房屋成了断壁残垣,百里内的田地庄稼更是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这些人,统统给朕编入屯军,直接下地干活!”

有家眷的?自行招呼家眷前来团聚,开荒种地。

没家眷的?领十两银子,立刻走人!

“十两银子买条命,朕仁至义尽了!谁晓得你是不是混在流民里的鞑子细作?”

皇帝冷冷地补了一句。

你或许要问,京城周遭的土地,哪一块不是有功勋贵戚、豪绅巨贾的朱契地券?

难道你朱由检金口一开,说那是你的就是你的了?

当然不是。崇祯皇帝自然有他的“道理”。

“这地,不是你们自己先不要了吗?贼虏来时,跑得比谁都快,弃地如敝履。”

“如今这地荒着,无主了,朕这是捡!捡你们不要的东西,犯大明哪一条律法?”

陛下,不是您当初金口玉言,下旨要我们“坚壁清野”,不让一粒米、一寸木资了敌吗?怎么如今反倒成了我们主动“不要了”、弃地而逃了呢?

您这话可算问到点子上了!

咱们的崇祯皇帝,倒也没真打算不要脸到那个地步。

他扣下的地,自有他的一套说法——那可都是他亲自带着人马,疾驰出城“执行国策”、带头“坚壁清野”的那些庄子。

陛下以身作则,亲手烧过、拆过、迁过的地方,这地自然就先“归了公”,由朝廷统一处置,这叫“躬行示范,以明国策”!

至于其他那些没被陛下“亲手”清野的地,自然还是原主人的。

您问那些地主们能同意陛下这套“亲手”理论吗?

巧了。他们现在啊,多半也没法儿不同意了。

那些人此刻正穿着囚服,在刑部大牢里头蹲着呢!

就等着咱们的刑部尚书乔允升乔大人,给他们判个“资敌”、“通虏”、“不从王命”的罪名。

是抄家还是流放,尚无定论,但他们的地嘛……

主子都下了大狱,生死未卜,家产即将充公,这地,可不就成了现成的“无主之地”了吗?

陛下不过是“代为接管”,免得良田荒芜,有何不可?这逻辑,真是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稚绳啊,”朱由检看着远处的那些个“乞丐”,“这屯田安民、编练新军之事,千头万绪,须得一得力干员总理。你可有合适人选?”

他心里清楚,孙承宗是他预备北上督蓟、为他镇守其门户之人,绝不能长久羁绊于京畿这些屯垦琐务之上。

孙承宗略一沉吟,脑中闪过一个身影,随即躬身回道:“陛下圣虑周全。臣确有一人举荐。此人名曰孙传庭,字伯雅,乃代州振武卫人氏。

此前历任永城、商丘知县,乃至吏部稽勋主事,在地方上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极有建树。更难得的是,他深谙兵事,通晓练兵之法,实为文武兼长之才。”

“哦?”朱由检闻言,显露出兴趣,“此等人才,如今身在何处?现任何职?”

“这个……”孙承宗语气稍顿,“据臣所知,孙传庭因丁父忧,目下正解职居乡,应在山西代州老家守制。”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让他不必拘泥常礼了!夺情起复!即刻拟旨,命孙传庭速速卸去孝服,驰驿来京见朕!”

这里方才忙完,朱由检便一刻不停地起驾赶回紫禁城。他惦记着另一件要紧事——接见那几位西洋传教士。

暖阁内,几位深目高鼻、身着黑袍的教士恭敬而立。

朱由检拿着礼部呈上的名帖,挨个打量着眼前这些异邦人,试着将名字与人对上。

“你叫汤若望?”皇帝的目光落在一位气质沉稳的教士身上,“来自…德意志?”

“回陛下,是的。”汤若望操着一口还算流利的汉语,躬身行礼。

“罗雅谷?”皇帝转向另一人,“葡萄牙人?”

“是的,陛下。”罗雅谷同样恭敬回答。

“龙华民?意大利人?”

“谨遵陛下垂询,正是。”

“邓玉函?瑞士人?”

“荣幸之至,陛下。”

朱由检逐一确认后,稍作停顿,似乎漫不经心地抛出一个新问题:“那么……你们可认识什么西班牙人,或者英国人吗?”

此言一出,几位传教士迅速交换了一下惊讶的眼神。

汤若望忍不住上前半步,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赞叹:“陛下竟也知道远西的西班牙与英格兰?”

朱由检心下猛地一咯噔,意识到自己似乎透露了超出这个时代中国帝王普遍认知的知识。

他立刻端起茶盏,掩饰性地轻啜一口,语气平淡地找补道:“唔…朕于宫中藏书楼的一些典籍杂书上偶然看到过,书上看到的罢了。”

汤若望闻言,眼中的惊异化为深深的敬佩,他与其他几位教士一同深深鞠躬:“陛下博览群书,学识渊贯中西,真乃世间罕有的博学君王!”

“朕近来深思....嗯....深思,欲效法祖制,重开...重开.....海疆,于天津卫辟一港埠,通商裕国。”

朱由检现在是将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了(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尔等远渡重洋,见多识广,于此可有建言?”

汤若望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化为钦佩。

他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上前一步,用带着异国腔调却流利的汉语回应:“陛下的远见令人叹服。开放贸易,确是富国强兵之道。”

罗雅谷紧接着补充:“天津地处漕运咽喉,距京师咫尺之遥,确是得天独厚。然开港非易事,需建码头、设海关、立章程,更要防备海盗与奸商。”

“海关?”朱由检眼角一阵抽动,但必须保持住自己不知道什么事海关,什么是税收。那个表情实在精彩。

“正是,陛下。”邓玉函接过话茬,“在西国,海关乃征收关税、管理商船之要害衙门。”

“所有入境货物,皆按品类、价值课税,此为国家之大宗岁入。”

龙华民进一步解释:“关税税率须斟酌而定。过重则商贾裹足,过轻则利归外商而国用不足。”

“通常值百抽五至值百抽十,是为常例。然丝瓷茶绣等畅销之物,或可稍增;火器书籍等有益国之物,或可减免。”

汤若望再次开口,语气凝重:“陛下,开港如开门户,利弊相随。”

“商路既通,则白银、货物、技艺皆可入,然亦需严防异教邪说、间谍细作混杂其间。管理海关者,必择清廉能干之臣,并需精悍水师巡弋海疆,执法维序。”

“诸位需知,”朱由检的声音低沉了几分,显露出一丝罕见的窘迫,“朕如今……国库……咳,确有几分艰难。”

他顿了顿,似乎难以启齿,却又不得不言明,“兴建港埠、设置海关,所需费用浩繁,朝廷一时恐难筹措。”

他话锋一转,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扫视着几位传教士:“不如这样,尔等可将朕之意愿,传回故国,与能作主的商会或是官家商议。朕愿给予尔等前所未有的优待!是的,优待!”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抛出了他的条件:“凡悬挂尔等本国旗帜的商船,往来天津口岸,朕仅收取值百抽十的税赋!此税率远低于他处,可谓厚遇。

然则,”他加重了语气,提出了核心交换条件,“这兴建海关衙署、码头、货栈乃至初期巡防之费用,是否可由尔等先行垫付?或由尔等国中富商集资承建?如此,岂非两利之举?”

汤若望等人闻言,再次面面相觑,这次眼神中充满了极大的震惊与错愕。

他们万万没想到,大明皇帝的提议竟如此……直接且充满商业交换的意味。

罗雅谷沉吟片刻,谨慎地开口:“陛下的提议……确实新颖。优惠的税率对我国商贾无疑是极大的诱惑。然而,出资为他国兴建海关,此事非同小可,牵扯甚大。这……”

邓玉函接口道,语气委婉:“陛下,这并非简单的借贷或投资。其中涉及管理权属、收益分成、甚至日后海关人员的委派等诸多复杂事宜。若由外邦出资建造,将来这海关,究竟是大明的海关,还是……”

龙华民也补充道:“且巨额资金跨海调动,非一时一日之功,更需我国王室或议会首肯。陛下,此事需从长计议,详细条款更需反复磋商。”

朱由检听着他们既有兴趣又顾虑重重的回应,心中明了此事绝非一蹴而就。他既看到了通过“特许经营”模式解决资金困境的一线希望,也更深刻地意识到此举背后潜在的主权与利益纠纷。

“朕知晓此事非尔等即刻可决。”朱由检恢复了些许帝王的矜持,“尔等可先行修书,将朕之意愿详尽传达。具体条款,待朕与户部、兵部商议后,再与尔等细谈。朕,等着你们的回音。”

传教士们退下了,朱由检望着他们那混杂着兴奋与惊异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何尝不想凭借国帑充盈,自己大兴土木,建造起一座雄视东亚的巨港,再打造数十艘两侧密布重炮的巍峨巨舰,浩浩荡荡开赴辽东,将那皇太极的老巢轰个地覆天翻,好好放一场“盛世烟花”!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有钱。

而眼下,他最缺的恰恰就是钱。

方才对传教士提出的那个“合资”建港的提议,此刻如同回旋镖,扎回他自己心上,带来一阵阵的不安。

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起居注官,那奋笔疾书的姿态仿佛在提醒他:陛下,您刚才的每一句话,都已记录在案,成为将来白纸黑字的证据。

他自己也说不清,这究竟算是一次打破常规、富于远见的大胆尝试,还是……一种会遭千秋笔伐的昏聩之举?

毕竟,他现在是崇祯皇帝,是这大明江山的主人,一言一行皆载于史册。

后世的史官会用怎样苛刻的眼光审视今日?那些看不见的“网民”——虽无网络,但士林清议、民间口碑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评论区”——会如何嘲讽他这位异想天开、甚至“引狼入室”的皇帝?

“若是做成了,或许能被赞一句‘不拘一格’、‘善借外力’……”他苦涩地想,“

可若是做不成呢?或是其间出了任何纰漏,导致利权外泄、海防疏失……”那后果他简直不敢想象。

届时,他今日的窘迫、他提出的看似“离经叛道”的条件,会不会变成一个流传后世的笑话?

一个证明崇祯皇帝愚蠢、饥不择食的经典段子?成为茶馆酒肆里,人们佐餐闲谈时,带着讥讽语气提起的“那位想找洋人借钱修港口的皇帝”?

这些念头如同无数只嗡嗡作响的马蜂,疯狂地钻入他的脑海,啃噬着他的理智和信心。

巨大的压力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他的颅骨,越收越紧。

“我怎么感觉……”他抬手用力按压着自己的太阳穴,那里突突地跳着痛,“我自己快要因为这没完没了的压力……而失聪了呢?”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改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爱在东南枝我的老爹是重生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重生年代不做贤妻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诸天开局长生药龙游天下之龙珊情缘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波矮子的开挂人生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将明诸天武道强人大明小郎君诡运蛇妻神医御兽后纵横都市名柯:毒唯恋爱手册
经典收藏山谷长人茶水浒之小孟尝大乾:帝国独裁者男卑女尊修仙界不宋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明末求生记我欲扬唐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来自深海的他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擎天者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历史的执笔者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最近更新成长之红颜助我大明卫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小姐,姑爷又摆烂了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青金志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司马老贼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大梁好声音
明末改革 GX2500 - 明末改革txt下载 - 明末改革最新章节 - 明末改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