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内,
朱由检独自一人伏在案前,双臂环抱,死死地盯着桌面上那几粒金灿灿的玉米。他的眼神专注得近乎诡异,仿佛要将这小小的颗粒从外到内彻底看穿,从中榨取出现代知识的残影。
“嗯………………”
一声悠长而沉重的鼻音在寂静中响起,带着无尽的思索和挣扎。
曹化淳侍立在几步之外,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看着陛下那几乎要“入定”的模样,心里七上八下,终于忍不住,上前一小步,用带着担忧的细弱嗓音试探道:“皇爷……您、您这是怎么了?这玉米……莫非是有什么邪祟或不妥之处?”
朱由检仿佛没听见,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眉头紧锁,脑海里两个念头正在激烈交锋:一个在呐喊“玉米糖!”,另一个则在冷笑“你会制糖吗?”
又是更长、更沉重的一声:“嗯………………………………”
这声长吟里,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不甘心和隐隐的挫败感。
终于,他像是耗尽了所有精神,整个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肩膀耷拉下来。
他伸出食指,带着些许泄愤的意味,“啪”地一下将一粒玉米弹飞了出去。玉米粒在光滑的桌面上滚了几圈,无助地停下。
“没啥。”
朱由检吁出一口浊气,语气里带着一股放弃了与自己较劲的疲惫和释然,“不会就是不会。算了!”
他站起身,不再看那几粒让他头疼的玉米。
有些事,光靠一个穿越者的“知道”是没用的,缺少了中间那成百上千年的技术积累,他就是想破了头,也变不出糖来。
大明本土的老百姓,是极少喝奶的。
原因无他,既无世代相传的饮奶习惯,也缺乏专门培育的产奶奶牛,更负担不起饲养这种大型牲口所需的精细工夫与巨大耗费。
在温饱尚且艰难的年月,牛奶堪称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然而,这位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崇祯皇帝,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
借着大明与欧洲海上贸易日益频繁的东风,他一道旨意,竟真的从遥远的西班牙,漂洋过海引进了整整一百头黑白花色的奶牛,还附带聘来了二十名深谙养牛挤奶之道的异国奶工。
当这支哞声阵阵的“远征队”抵达京郊皇庄时,可谓是轰动朝野。
大臣们私下议论纷纷,不知陛下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就连贴身大伴曹化淳,看着那些需要精心伺候的“牛祖宗”和言语不通的番邦匠人,也是头皮发麻,心中叫苦不迭。
有人猜测陛下要改良农耕畜力,有人以为是要赏玩异兽,甚至有人私下编排,说皇上莫不是想组建一支“牛阵”去对抗关外的铁骑?
面对所有或明或暗的疑问,朱由检只是浑不在意地摆摆手:“不干嘛,朕就是养着玩玩,看看能不能把那‘酸奶’给鼓捣出来。”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引进百头奶牛如同购置一件玩物。
实则,他那混合着现代记忆的脑海里,正执着地回味着超市冷柜里那酸甜浓稠的滋味。
在他看来,牛奶既然能变成更容易保存、风味独特的酸奶,那便值得一试。至于这其中的技术难关、耗费的巨资,以及这举动在朝臣眼中是何等的“不务正业”,则完全不在他的优先考虑范围之内。
“知道他们长寿的秘密吗!?”
“知道他们的皮肤为何雪白?!”
“莫斯利安!其工艺历经千年!”
这魔性而深刻的广告词,如同穿越时空的咒语,在朱由检尘封的现代记忆深处骤然回响。
当年那个挤在地铁里、刷着手机短视频的社畜,对此嗤之以鼻;如今端坐于紫禁城御座上的大明皇帝,却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双眼放光。
“对啊!”
朱由检猛地一拍大腿,把身旁的曹化淳吓了一跳,“莫斯利安!保加利亚!人家那酸奶工艺,据说传承了上千年!千年之前……那是什么年代?怕是比咱大明还要早得多吧?”
他的逻辑简单而直接,甚至带着点穿越者特有的耍无赖:“既然他们在那久远的、堪称‘上古’的年代,靠着最原始的条件就能搞出来,没道理朕坐拥大明宫廷的资源,反而做不成!”
一种基于现代商业宣传而产生的、莫名其妙的信心,瞬间充斥了他的胸膛。
他将这精心包装过的营销话术,当成了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和可行的技术指南。
“大伴!”
朱由检兴奋地转向曹化淳,语气斩钉截铁,仿佛已经窥破了天机,“听见没?工艺历经千年! 这说明此法至简至朴,不依赖那些精巧器械!传朕的旨意,让那些番邦奶工,就按他们祖上……不,按他们千年前的古法,给朕试!用陶罐,用皮囊,用什么都可以!务必把那种能让人长寿、能让肌肤胜雪的‘灵药’给朕造出来!”
曹化淳听得云里雾里,什么“莫斯利安”,什么“千年工艺”,他一个字都没听懂。
但他清晰地捕捉到了陛下眼中那熟悉的光芒——那是“爆米花”和“玉米饲料”诞生前夜的同款光芒。他只能躬身领命,心中默默为那些番邦奶工和珍贵的奶牛祈祷。
一个月后,
偏殿内,朱由检捧着一个精致的官窑瓷罐。罐中盛放的,正是那群西班牙奶工与御厨们耗时一月、遵循所谓“古法”、号称浓缩了千年工艺精华的“大明特供·莫斯利安”。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开启什么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揭开了盖子。
一股难以名状的、混合着酸腐、奶腥以及些许霉味的怪异气息瞬间冲入鼻腔。
罐内的物质,并非他记忆中那般洁白细腻,而是呈现出一种灰白中带着些许淡黄的不均匀色泽,表面甚至能看到些许渗出的、清亮的乳清。质地也并非顺滑浓稠,反而显得有些疙疙瘩瘩,像是没有搅拌均匀的面糊。
朱由检的眼角控制不住地抽搐了一下。
他用银勺舀起一小块,那凝乳在勺中颤颤巍巍,形态勉强算是凝固,但离“丝滑”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其送入口中。
“噗——!”
下一秒,他猛地侧头,直接将那口“千年工艺”吐在了地上。一股尖锐的、带着腐败气息的酸味直冲天灵盖,紧随其后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和仿佛食物变质般的怪味。
“哐当”一声,他将手中的瓷罐重重顿在案几上,里面的“酸奶”溅出少许,落在名贵的紫檀木上。
他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起伏,指着那罐“杰作”,气得声音都变了调:“假的!全是虚假宣传!骗人的!什么狗屁千年工艺!什么长寿秘诀!”
“!朕要打!这是赤裸裸的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朱由检气得满脸通红,指着那罐不堪入目的“酸奶”,脱口而出的竟是这句穿越了时空的咆哮。
积压了一个月的期待,以及对现代广告滤镜破碎后的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让他下意识地喊出了那个深植于现代灵魂中的维权号码。
这石破天惊、莫名其妙的一嗓子,直接把旁边的曹化淳给喊懵了。
老太监浑身一激灵,抬起布满皱纹的脸,眼睛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茫然与惊恐。他完全无法理解这几个数字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更不明白“虚假宣传”和“消费者”是何等罪名。
在极度的困惑与忠诚的驱使下,他几乎是本能地、带着颤音小心翼翼地问道:“皇……皇爷息怒!老奴愚钝……这……‘幺二三幺五’,是……是哪个衙门的密探番号?还是需要调动京营的哪一支兵马?老奴这就去传旨!”
他脑瓜子飞速运转,试图将这串神秘数字与任何已知的朝廷机构或军事编制对上号,甚至怀疑这是陛下新设的、专司稽查贡品质量的秘密衙门。
曹化淳这无比认真却又南辕北辙的追问,像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被怒火冲昏头脑的朱由检。他看着曹化淳那真诚而困惑的老脸,一腔怒火卡在胸口,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噎得他差点背过气去。
他张了张嘴,最终却只能化作一声无比憋闷、无处发泄的长叹:“唉——————————————”
朱由检越想越气,那股来自现代消费者被虚假广告欺骗的憋屈感,混杂着身为帝王却被一罐酸奶打了脸的恼怒,在他胸中翻江倒海。
他猛地站起身,龙袍带风,径直冲向了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官员所在的值房。
“哐当”一声,值房的门被大力推开,正伏案疾书的起居注官周志清吓得一个激灵,险些将墨汁泼在珍贵的宣纸记录上。
他抬头一看,只见皇帝陛下脸色铁青,眼神灼灼,俨然一副要兴师问罪的模样。
“周卿!”
朱由检根本不给对方行礼的机会,一根手指几乎要戳到周志清的鼻尖,气冲斗牛地命令道:“给朕记下来!现在就记!用最大的字记!”
周志清慌忙抓起笔,手腕微颤,屏息凝神,准备记录某种关乎国运的惊天秘辛或对某位重臣的雷霆训斥。
然而,他听到的却是:“莫斯利安!乃欺世盗名之辈!其酸奶工艺,纯属骗局!后世子孙,切勿轻信!切记!切记!”
周志清握着毛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一滴浓墨“啪嗒”滴落在纸面上,晕开一团尴尬的墨迹。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茫然与无措,完全无法理解这几个古怪的音节和“酸奶”一词,为何能值得陛下如此震怒,并要郑重其事地载入史册。
“陛……陛下……”他艰难地组织着语言,试图确认这并非儿戏,“您……您是让臣,将‘莫斯利安’……写入《起居注》?”
“没错!给朕白纸黑字记得清清楚楚!”
朱由检斩钉截铁,仿佛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打假壮举,心中的恶气总算出了一半,“朕要让后人知道,这玩意,就是骗人的!”
说罢,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留下周志清一人对着那张被墨点污损的纸,在凌乱的风中独自怀疑人生,不知该如何将这旷古未有的“皇帝打假诏”,转化为合乎史家笔法的庄严文字。
数百年后,某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老张!老张!你快过来看!”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猛地从故纸堆里抬起头,声音因极度震惊而变调,他手里捏着一份《崇祯起居注》的影印件,手指死死按着其中一行字。
被称为老张的资深教授不紧不慢地踱步过来,扶了扶眼镜:“小刘,怎么了?发现崇祯皇帝微服私访的记录了?”
“比那个还……还离谱!”
小刘研究员激动得语无伦次,“您看这里!崇祯十八年某月某日,帝怒冲值房,谕起居注官周志清曰:‘莫斯利安!乃欺世盗名之辈!其酸奶工艺,纯属骗局!后世子孙,切勿轻信!切记!切记!’”
老张教授一把夺过影印件,凑到眼前,反复看了三遍,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错愕,最后化为彻底的茫然。
“莫……莫斯利安?!是那个……那个酸奶牌子?!!”
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的明史研究根基正在剧烈摇晃。
莫斯利安中国总部,紧急新闻发布会现场。
闪光灯此起彼伏,公关部负责人面对着台下强忍笑意的记者们,表情严肃地念着手中的声明稿,试图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切割”:
“近日,网络流传的关于明朝崇祯皇帝与我司产品的关联性内容,我司已获悉并高度重视。
经过我司严谨的史料核查与内部调查,现已明确: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先生在崇祯年间所引进的,确系西班牙品种奶牛及相关的欧式酸奶制作工艺。
此历史事件,与我司‘莫斯利安’品牌及其所传承的巴尔干半岛独特菌种与酿造技术,在源流、工艺及产品特性上,均无任何历史渊源与事实关联。”
他顿了顿,试图让语气显得更加恳切:“因此,崇祯皇帝个人对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制酸奶的任何评价,均属其个人体验与看法,其评价对象并非我司现代产品。
我们尊重历史,但也恳请广大消费者与网友,尊重事实,明辨时空,勿将古典记载与现代商业品牌进行不当关联。”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明末改革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