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之日,终于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后,悄然来临。
前一天夜里,张家小院的灯火亮至深夜。
张屠夫几乎一夜未眠,将儿子的考篮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崭新的笔墨砚台、厚厚一叠质地优良的卷纸、清水干粮、驱蚊提神的药囊、甚至还有一小包盐巴(以防腹泻)、一件厚实的旧外套……每一样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彘儿,再看一眼,可还缺什么?”
张屠夫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比他自己当年第一次杀猪还要紧张。
“爹,齐了,很齐了。”
张衍志温声安抚,心中亦是心潮澎湃,难以平静。
四更天刚过,张屠夫便轻手轻脚地起身生火,熬了浓浓的小米粥,蒸了白面馒头,还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非要看着儿子全部吃下。
“多吃点,顶饿!这一进去可是四五天!”
他不停地念叨着,仿佛儿子不是去考试,而是要去赴一场艰苦的远征。
天色墨黑,寒意袭人。
父子二人提着灯笼,沉默地走向府试考场。
庐州府府学宫及旁边临时搭建的巨大考棚区。
越靠近,空气似乎都凝滞起来,只有零星的话语声和压抑的咳嗽声。
无数盏灯笼如同萤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映照着一张张或紧张、或疲惫、或故作镇定的年轻面孔,以及他们身边同样焦虑不安的家人。
府试的规模远非县试可比。
考场外围早已被府衙的兵丁衙役围得水泄不通,刀枪出鞘,神色冷峻,肃杀之气弥漫。
查验身份、核对保结的程序更加繁琐严格。
“庐州府附郭县童生,张衍志!”
书吏高声唱名。
“学生在!”
张衍志上前,递上考引、保结文书。
书吏仔细核对画像、籍贯、保人印鉴,又让旁边另一位官员复查,确认无误后,方冷冰冰道:
“进去!接受搜检!”
搜检棚比县试时更多、更严密。
除了熟悉的翻查考篮、掰开食物、检查衣衫夹层,甚至要求脱下鞋袜,解开发髻仔细摸索。
两名衙役动作粗暴,毫无顾忌,冰冷的手掌在身上拍打摸索,令人极不舒服。
张衍志强忍着不适,配合着一切程序。
他知道,这是防止舞弊的必要手段,也是对所有考生心志的第一重考验。
通过搜检,才算真正踏入考场区域。
那是一片望不到头,由无数低矮号舍组成的方阵,如同巨大的蜂巢,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沉默地匍匐着,透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一名面无表情的差役引着他,穿梭在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巷道里。
空气中弥漫着石灰和旧木料的气味。
最终,差役在一个狭小的号舍前停下。
“地字叁佰贰拾柒号!进去!考试期间不得擅出,不得交头接耳,违者严惩不贷!”
冷硬的交代完后,差役便转身离去。
张衍志深吸一口气,步入这未来四天三夜的“家”。
号舍比县试的更为低矮狭窄,宽不过三尺,深不过四尺,勉强能容一人转身。
两面砖墙,一面是敞开的木栅,一面是号壁。
内有上下两块可以移动的木板,上层为桌,下层为凳,角落里放着一个净桶,散发着淡淡的异味。
头顶瓦片稀疏,可见微露的天空。
他将考篮小心放下,借着微弱的晨光,开始整理这方寸之地。
用自带的抹布擦拭桌板,将笔墨砚台一一摆好,干粮和水放在顺手处,厚外套叠好备用。
做完这一切,他才坐下,尝试平静有些加速的心跳。
天色渐亮,考场内的动静清晰起来。
四周传来其他考生压抑的咳嗽声、轻微的脚步声、以及差役巡场时佩刀与腰牌碰撞的铿锵声。
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笼罩着整个考棚区域。
辰时正,三声沉重的鼓响穿透云霄,回荡在考场上空。
霎时间,万籁俱寂,所有杂音消失,只剩下心脏咚咚跳动的声音。
一阵威严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在众多官员衙役的簇拥下,庐州知府刘大人身着四品云雁补子官袍,面色肃穆,缓步登上考场中央的高台。
其后跟着数位府学教官以及从省城前来督学的提学官王大人。
知府大人目光如电,扫视下方密密麻麻的号舍,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本府奉旨,主持本届庐州府府试!尔等生员,皆需严守场规!若有舞弊、喧哗、私相授受者,一经发现,立即杖责逐出,永不许应试!绝不姑息!”
严厉的训诫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分发试题的时间。
差役们捧着密封的题纸卷,如同白色的河流,无声而迅速地穿梭于各排号舍之间。
张衍志端坐着,调整呼吸,努力让内心平静下来。
他知道,这等待的过程,亦是考验。
终于,一名差役停在他的号舍前,将一份厚厚的题纸卷和一叠草稿纸通过木栅递了进来,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题卷到手,墨香扑鼻。
府试,正式开始。
张衍志没有急于动笔。
他先小心地抚平题卷,快速浏览全卷内容。
首场依旧是四书文、五经文、诗赋。题目明显比县试更深,更注重对经义的理解和发挥。
四书文题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题出自《大学》开篇,是儒家核心思想的概括,看似平常,实则极难写出新意和深度。
张衍志凝神静思,脑中飞快运转。
他回想起李秀才的提醒,知府大人重经世致用,提学官好文采。
此题需将深刻的义理与精妙的文辞结合。
他并未立刻在正卷上书写,而是先在草稿纸上缓缓写下破题思路:
“明明德”为体,是内在修养;“亲民”为用,是外在事功;“止于至善”是终极目标。三者并非割裂,而是循序渐进、本末一贯的整体…
他决定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切入,阐述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强调“明德”最终需落实到“亲民”的实践上,方能真正“止于至善”。
这既符合经义,又体现了务实精神。
构思已定,他这才研墨润笔,在草稿纸上开始起稿,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时间在笔尖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一篇结构严谨、义理与文采并重的草稿已然完成。
他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这才铺开正卷,屏息凝神,开始誊写。
笔尖落在洁白的卷面上,写下第一个字:“大学之纲领……”
喜欢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