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定北军械的威力,万历皇帝决定在京营演武场进行一次公开演示。
几日后,皇帝携内阁、兵部、五军都督府、工部及军器局主要官员亲临观看。
演示由陈磷带来的亲兵操作。
首先进行的是1590式燧发枪的射击。
装填、瞄准、击发!
“砰!砰!砰!”
连续不断的清脆枪声,以及远处木靶被纷纷击碎的景象,让所有观者目瞪口呆。
尤其是那极低的哑火率和惊人的射速,彻底颠覆了他们对火铳的认知。
工部和军器局的官员更是围着打完的枪膛和弹药啧啧称奇,他们从未见过制造如此精良、设计如此巧妙的火铳。
“妙啊!无需火绳,风雨无阻!此乃铳械之一大革新!”一位老工匠忍不住赞叹。
“这钢材,这机括……鬼斧神工,鬼斧神工啊!”军器局大使抚摸着枪身,满脸的不可思议。
紧接着是火炮试射。
24磅长身管重炮和9磅炮依次轰鸣!
沉重的实心弹丸呼啸着飞出极远的距离,精准地命中了预设的目标区域,其射程和弹道稳定性,远超明军现役的同级别大将军炮和佛郎机。
“这……这炮打得也太远了!”
“看那弹着点,如此密集!精度奇高!”
“炮身竟是精钢所铸?如此坚韧,竟能承受如此膛压?!”
惊呼声此起彼伏。
军中将领们看得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这些利器在战场上摧枯拉朽的场景。
演示结束后,回到朝堂,关于是否采购的争论更加激烈。
兵部尚书石星态度转向积极:“皇上,此等利器,确能极大提升我军战力!无论是用于朝鲜扫尾,还是巩固九边,皆有大用!臣以为,当买!”
英国公张惟贤等武将更是大力支持:“皇上,机不可失!若能装备神机营,我大明京营战力将冠绝天下!”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
以都察院某些御史为首的清流言辞激烈:“陛下!军国重器,岂能操于外人之手?此例一开,若彼辈断供,或以次充好,我军将何以为战?此乃授人以柄!”
“更何况,其国来历不明,是友是敌尚未可知!将京城防务寄托于其火炮之上,万一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工部内部也分成两派,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另一部分人则担心大规模外购会冲击本就不景气的军器局,损害相关官员和工匠的利益。
户部尚书则一如既往地诉苦:“陛下,三万支火铳,一百五十门火炮,这得多少银子啊!国库实在……实在难以负担啊!”
徐文壁依旧稳坐钓鱼台,不置可否,只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出来和和稀泥:“诸位同僚,购买有利有弊,还需从长计议,既要考虑军备,也要顾及国帑与安全……”
争论持续了将近十天,各方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派强调战力提升的迫切性,反对派紧扣“安全”和“自主”的大义,户部则始终哭穷。
最终,还是万历皇帝乾纲独断,做出了决定。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吵嚷的臣子,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够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万历缓缓说道:“倭寇未平,北虏犹在,强军乃当务之急。定北军械之利,有目共睹。其虽来历不明,然眼下确在助我,且有意交好。朕意已决!”
他目光扫过众人,下达了最终旨意:“准购‘1590式’火铳三万支!其中两万支装备京营神机营,一万支运往朝鲜,交予李如松,助其尽快扫清倭寇残部!”
“准购18斤长身管炮五十门,7斤炮一百门!其中二十门18斤炮、三十门7斤炮,拨付登莱水师,增强海防。其余三十门18斤炮、七十门7斤炮,全部用于加强京城城防!”(24磅约等于大明的18斤,9磅约等于7斤)
“所需银两,由内帑与太仓库各出一半,具体数额与采购细则,由兵部、户部与陈磷会同商议,务必尽快与那定北舰队敲定!”
“至于派遣使者一事,待军械交易初步达成后,由陈磷相机提出!”
皇帝一锤定音,再无人敢公开反对。
支持者心中暗喜,反对者也只能腹诽,户部官员则开始肉疼地计算着开销。
陈磷领旨,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笔军购,以及后续可能的使者派遣,都将由他作为主要经手人。
朝堂上为采购之事争论不休之际,陈磷很快派人联系上了李成武。
当李成武将大明朝廷有意大规模采购军火,甚至希望可以派遣使者入京的消息快船传回陵水时,吴桥拿着信报,表情十分精彩。
他先是觉得荒谬,赵三当时为了取信陈磷随口胡诌的“海外宋裔”,现在居然要弄假成真,搞得自己这个“草台班子”头领,转眼就要变成一国之主,还能和大明朝廷遣使交往了?
这简直像开玩笑一样。
“妈的,赵三这厮,真是能给老子找事……”吴桥笑骂了一句,但随即也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回避是不可能的,反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当务之急,是得有个正式的“国名”。 用“宋”?
在吴桥心里,那个偏安一隅、最终崖山跳海的瘸腿王朝,他实在没啥好感,也配不上他对自己基业的期许。
他挠头想了半天,什么“新汉”、“新唐”之类的念头闪过,都觉得不妥,太过招摇,也容易刺激到大明敏感的神经。
最后,他干脆一拍板:“算了,费那劲!咱们就在苍梧洲立足,以后发展壮大了也是以那里为根基,国号就叫‘苍梧’!实在,也够低调。”
在他原本的计划里,建国称制是遥远未来的事情,至少也得等在苍梧洲真正站稳脚跟,拥有稳固的疆域和人口之后。
但现在形势逼人,只能先把这个“苍梧国”的架子搭起来,应付眼前局面。
他立刻召来了负责商贸和部分外联事务的沈文清。
沈文清为人机敏,熟悉商务,也了解一些大明官场的规矩,是眼下出使的合适人选。
“文清,这次要辛苦你跑一趟京城了。”吴桥对沈文清交代,“我们会专门拨出一艘‘开拓级’武装商船,改装一下,作为你的座舰和使船。你代表的是‘苍梧国’,记住了,不是陵水,陵水的一切都不能暴露!”
喜欢穿越明末争霸大海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明末争霸大海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