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海空主力被彻底摧毁,有组织的抵抗基本平息,中国开始从纯粹的军事胜利者,向战后秩序主导者的角色转变。本章聚焦于中国通过宣布设立“海上安全区”这一重大举措,展现其确立地区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并履行大国责任的姿态。
第一幕:权力的展示——北京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时间: 海空决战结束后的48小时内。
地点: 北京,外交部蓝厅。现场座无虚席,各国记者翘首以盼。
事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神情庄重,面对全球直播的镜头,宣读了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设立西太平洋海上安全区的公告》。
公告核心内容:
事由: 鉴于近期该海域发生严重武装冲突,存在大量未爆弹药、沉船残骸和海洋污染物,对国际航行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
区域范围: 清晰列出了以冲突核心海域为中心,覆盖关键国际水道的安全区坐标。该区域恰好包含了主要战场,并确保了中方舰队当前的行动自由。
管制措施:
在安全区内,一切军事活动(包括军舰航行、军机飞越、军事演习等)必须提前向中方海事管理部门报备,并接受中方监督。
中方将负责该区域内的航道清扫、危险物排查、航行调度和海上搜救工作。
中方海军和海警力量有权对安全区进行巡逻和监管,对不遵守规定的船只,有权采取包括警告、驱离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
承诺: 强调此举是出于维护国际航道安全和人道主义的需要,是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义务。承诺安全区为临时性质,待安全隐患消除后即行撤销。同时欢迎相关国际组织在中方主导下参与后续工作。
第二幕:实力的支撑——海上的现实存在
场景切换至海上安全区:
公告发布的同时,在宣布的安全区边界,出现了壮观的景象:以“福建”号航母为核心的强大特混编队,正在区域内进行巡航。055型驱逐舰、054b型护卫舰如同忠诚的卫士,拱卫四周。
同时,大批中国海警的万吨级巡逻舰(如2901船)迅速前出,在安全区边界线上巡航,舰上的广播用中英文循环播放:“这里是中国海事安全区,请表明你的身份和意图。”
在空中,空警-500预警机和运-9反潜机持续盘旋,监控着广阔的空海域。任何未经报备试图接近的飞机或舰船,都会立刻被锁定和识别。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规则的背后,是无可置疑的武力保障。
第三幕:国际社会的反应——默许与无奈
华盛顿,白宫简报会: 发言人表示“严重关切”,称中方单方面划设安全区的行为“破坏了航行自由原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措辞谨慎,避免直接挑战,且未宣布任何具体的反制措施。实质上是战略上的默许。
东京,首相官邸: 陷入一片死寂。此刻的日本已完全丧失在该海域的军事存在能力,只能提出“最强烈抗议”,但显得苍白无力。
国际航运协会: 出于商业风险考量,迅速向所有会员船公司发出航行警告,建议其船只如非必要,避免进入该区域;如必须经过,需严格遵守中方规定。用脚投票,事实上的承认。
第四幕:秩序的重塑——从破坏到建设
海上安全区内的后续行动:
中国的专业救捞船、海洋环境监测船、航道工程船开始进入安全区,开始进行扫测沉船、清理油污、打捞未爆弹药等实际工作。
中方主动联系了国际海事组织(Imo),通报了安全区的设立和后续工作计划,表示愿意在“中方主导、国际合作”的原则下,共同解决航道安全问题。此举将自身行动与国际责任绑定,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曾经烽火连天的战场海域,在中国力量的强势介入下,开始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战时”与“平时”的混合状态:一边是紧张的战备巡逻,另一边是井然有序的航道恢复作业。
章节结尾:
镜头给到“福建”舰的舰岛最高处,一名军官远眺着正在作业的工程船队和巡航的海警船,对身边的同僚说:“以前,这里的规则是别人定的。现在,轮到我们为这片海域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了。”
这句话,轻描淡写,却重若千钧。它标志着,这片广阔海域的主导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接。中国通过宣布并有效执行海上安全区,向世界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它不仅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更是战后秩序当仁不让的定规者。
喜欢怒海争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怒海争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