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梅三娘气得跺脚,觉得典庆和师父一样,太过愚忠。
魏王早已失去臣子的忠诚之心。
这一日,秦军包围了大梁城所有城门,无数弩箭与战车直指城关。
然而秦军并未立即进攻,只是严密围困。
典庆带领披甲门弟子加入魏武卒,誓与秦军血战。
而梅三娘收拾行装,悄然离开将军府。
她深知魏国大势已去,此刻正是离开的最佳时机。
虽欲远离这是非之地,却始终放心不下典庆,心中踌躇难决。
秦军围而不攻,魏军据城坚守。
此时秦军不足十万,魏军尚有六七万之众。
虽兵力占优,但若强攻大梁,秦军必将损失惨重。
因此蒙宇并未下令攻城,而是分兵围困各门,以强弓劲弩严阵以待。
一旦魏军出城,便与其决一死战。
蒙宇遣使劝降魏王。
原本魏庸掌控魏武卒后欲献城投降,不料当晚竟遭刺杀。
如今魏王是否愿意投降,犹未可知。
大梁城内分成两派:主降者认为大司空与大将军接连遇刺,魏国已无力回天;主战者以公子魏无伤为首,坚决主张抵抗到底。
魏王最终采纳了魏无伤的建议,拒绝投降。
蒙宇得讯后仍未攻城,转而实施下一步计划。
他命部分军队继续围城,亲率另一部掘开黄河与鸿沟堤坝。
河水顿时奔涌而下,直扑地势低洼的大梁城。
秦军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守军初见秦军退去方觉心安,转眼却见滔天洪水滚滚而来。
城门虽闭,洪水仍从缝隙不断涌入城中。
大梁城内的积水日益上涨,很快整座城池便沦为一片 ** 。
水位持续攀升,一日之间,大梁城已完全淹没于洪水之中。
受难最深的莫过于城中百姓,众人叫苦不迭,日常生活陷入瘫痪。
军营中的粮草尽数被淹,浸水的粮草迅速霉变,无法食用。
士兵们长期浸泡在水中,纷纷向高处转移。
然而大梁城地处平原,仅有城楼与少数高楼尚露于水面。
........ ........ ........
城中的马匹与战车亦深受其害:马匹在水中行动迟缓,久立易病;战车经水浸泡后逐渐腐朽。
所幸魏军以步兵为主,此类装备数量有限。
洪水围城之下,大梁城处处陷入困境。
日复一日,城中境况持续恶化。
存粮日渐告罄,饿殍日增,病亡者不绝于途,马匹亦接连倒毙。
哀鸿遍野中,百姓怨声载道,将士苦不堪言。
投降的呼声日益高涨,众人将这场灾祸归咎于魏无伤——若早降何至如此?在群臣劝谏下,魏王假最终决定献城。
唯有魏无伤仍坚持抗秦之志。
群臣遂进言诛杀魏无伤,以免贻害国家。
魏王听信谗言,处死了这位至死抗秦的将领——他未曾亡于秦军刀剑,却殒命于自家朝堂。
魏王下令开启城门后,蒙宇命人修复黄河与鸿沟堤坝。
待洪水退去,秦军整队入城。
但见满目疮痍:屋宇倾颓,四处 ** ,百姓衣衫褴褛蜷缩街角,冻饿交加者比比皆是,病容满面者更是不计其数。
蒙宇虽未强攻大梁,然此城遭受的创伤,犹胜于刀兵之灾。
看到这些百姓的惨状,蒙宇心中涌起一阵难过。
他明白,眼前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
然而,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战争必然带来死亡,必然有人牺牲,这些平民不过是战争中的牺牲品罢了。
蒙宇随即带领大军,全面接管了大梁城。
他下令秦军解除所有魏武卒的武装。
魏武卒尚有四五万人,若是突然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他必须收缴所有兵器,将魏武卒集中安置,等候他的发落。
至此,秦军完全掌控了大梁城。
魏国,就此灭亡。
蒙宇未损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大梁城。
秦军入城后,迅速将整座城池置于掌控之下。
魏武卒被卸去兵器与战甲,集中看守。
魏武卒的各千夫长均被关入监牢,其中包括魏无敌的亲传弟子——典庆。
典庆遵从师命,率领披甲门弟子加入魏武卒,意图抵抗秦军。
不料魏武卒竟不战而降,他也沦为秦军俘虏。
魏王假同样被投入大牢。
蒙宇一边命令士兵清理城中因疫病和饥饿而死的尸骸,一边派人将王宫内的财宝尽数搜刮。
他亲自进入国库,找到了其中的一个铜盒。
“叮!恭喜宿主获得铜盒,奖励神秘大礼包一份。”
得到铜盒的刹那,系统提示音在蒙宇脑海中响起。
他又获得了一份大礼包,但并未立即打开。
蒙宇之所以积极争取灭掉各国,除了建功立业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获取铜盒。
若是由王翦领军灭魏,铜盒便会落入王翦手中,再想拿到就难了。
蒙宇奉嬴政之命,处死了魏王假。
魏国的末代君主,就此殒命。
数万魏武卒经蒙宇整编,并入秦国军队,由一名秦将统领,留守大梁。
魏国灭亡后,秦国在此设立东郡。
至于魏武卒的几位千夫长,蒙宇将他们发配至骊山修建皇陵。
唯独典庆,蒙宇没有送去骊山,而是继续关押在牢中。
典庆身为披甲门真传弟子,已将至刚硬功修炼至化境。
若能收服他,无疑将得到一员强将。
当晚,梅三娘潜入监牢试图劫狱,不料行动失败,反被擒获囚于牢中。
蒙宇将梅三娘关押在典庆对面的牢房里。
“师妹,你不是已经离开了吗?怎么也被抓进来了?”
典庆问道。
“我没有走,见你被关进大牢,就想来救你,可惜失手被擒。”
梅三娘回答。
“三娘,这又是何苦?”
典庆长叹一声。
如今师兄妹二人双双被囚,前途未卜。
第二天。
蒙宇来到牢中,见到了梅三娘与典庆。
他走进梅三娘的牢房,梅三娘恳求道:“求你放了我师兄吧?”
“放你师兄倒也不是不行,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蒙宇说道。
“什么条件?”
“我要你去农家做卧底。”
“可以,我答应。”
梅三娘毫不犹豫。
“农家有六堂,我要你加入烈山堂。”
“好,没问题。”
“记住,你只能听命于我。
若敢背叛,不仅你会死,你师兄典庆也活不成。”
“是。”
随后,蒙宇又来到典庆的牢房,开口问道:“典庆,你想不想救你师妹?”
“你要怎样才肯放了她?”
典庆沉声问道。
“很简单,只要你归顺于我,我就放了她。
你可愿意?”
典庆思忖片刻,终于点头:“好,我愿意归顺。”
“既然如此,现在我就交给你第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
“我要你加入农家神农堂,为我做卧底。”
农家势力庞大,弟子十万,是江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蒙宇要为秦国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必须早作布局。
“我答应你。”
典庆应道。
“你既已归顺,就必须听命于我。
若敢背叛,你和梅三娘都会死得很惨。”
蒙宇厉声警告。
“我典庆言出必行,既然答应归顺,就绝不会背叛。”
典庆郑重回应。
“好,那我先放了你师妹。”
随后,蒙宇打开梅三娘的牢门,淡然说道:“你可以走了。”
梅三娘随蒙宇步出牢房,轻声问道:“你答应过会放了我师兄,不知何时兑现承诺?”
“我既已承诺,自会履行,只是眼下时机尚未成熟。”
蒙宇含笑答道。
“你说的时机是指什么?”
梅三娘追问。
“我在等一个人来赎他。”
蒙宇依旧面带笑容。
“我师兄并无朋友,谁会来赎他?”
梅三娘面露疑惑。
“会有人来的。”
蒙宇语气笃定。
数日后,一名身材矮胖、脸上绘着鲜明脸谱的男子找到蒙宇,愿出重金买下典庆。
此人正是农家神农堂之主——朱家。
朱家听闻披甲门弟子身陷囹圄,便欲以钱财将其赎出,收为己用。
最终,朱家付出一笔巨额钱财,蒙宇应允将典庆交予朱家。
如此,朱家顺利带走了典庆。
朱家自以为获得了一位得力助手,却不知典庆实为蒙宇安插在他身边的暗探,专为探听农家情报。
见典庆已被朱家带走,梅三娘心下稍安,随即动身前往农家烈山堂,成为其中一员。
而今农家之中,罗网眼线遍布。
田言、梅三娘、典庆、田蜜等人,皆为罗网潜伏在农家的暗桩。
处理完大梁城诸事,蒙宇、蒙恬与宋缺即率数万大军启程返回咸阳。
丽姬亦随蒙宇同行,前往咸阳。
当蒙宇与蒙恬抵达咸阳时,城中百姓夹道相迎,欢庆大军凯旋。
蒙宇此次出征,仅折损两万余人,更在攻取大梁城时未损一兵一卒。
捷报传至咸阳,百姓无不振奋,往日战败之辱一扫而空,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身为秦人,他们深以秦国强盛为荣。
在百姓心中,蒙宇已是战无不胜的军神,不仅精于发明创造,更是秦国荣光的象征。
抵达咸阳后,蒙宇令焰灵姬先将丽姬安置于紫兰轩,随即与蒙恬一同入宫,向嬴政复命。
咸阳宫大殿之上,嬴政端坐王座,蒙宇与蒙恬肃立阶下。
“蒙宇,你果然未令寡人失望,做得很好。”
嬴政含笑赞许。
此刻嬴政心怀大畅——蒙宇以两万余伤亡灭魏,已是最小代价的胜利。
此前,王翦领兵讨伐魏国,损失了十万兵力却未能攻克大梁。
相较之下,蒙宇仅付出两万伤亡便取得胜利,损失可谓轻微。
喜欢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