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怀安:“陛下,您再忙也得注意身体,再说治国之事本就繁琐,陛下虽然精力充沛,善掌国政,但光凭您一人那得多累。
陛下再想想,我大梁还有没有善于处理政务的官员,能力远在这几州知府之上的,能为陛下分忧的,而且还忠于大梁的重臣。”
皇上思索了一下道:“要说这样的官员,左相虽然能胜任,但他以前是武官,处理地方政务他并不在行,再说朝中也离不开他。
剩下的也就只有上官仁远了,申怀安,你混蛋,你绕来绕去无非是想让上官仁远去巴蜀,说,你究竟是何意图?”
申怀安道:“陛下息怒,陛下您想想,上官大人是否忠于大梁,他是否敢不听圣命,这样的官员如今赋闲在家,对大梁来说是一种损失啊。
既然他在朝中有自己的见解,也经常为国事和您争执,不如将他外放,按能力和资质,上官大人完全可以胜任。”
皇上:“可是仅凭他一人也无法治理整个巴蜀啊,申怀安,你不要在这里给朕卖关子,有什么话就赶紧说。”
申怀安:“敢问陛下,上官仁远是否有反心?或是说他是否有能力反?”
皇上:“朕之所以罢免上官仁远,并不是因为这个,此人虽然有治国之才,但他太过于固执,跟不上朕的思路和步伐。
一提到打仗和国策调整,他口天整天知道提百姓,总说百姓不易,你说,他这样的性子朕还如何能用他?
但要说他有二心,朕不会相信,上官仁远虽然经常和朕顶此,但他对大梁还是忠心的,再说是个文官,一无理由,二无实力。”
申怀安:“陛下知道就好,据臣了解,上官大人心中有抱负,他忠于大梁,忠于百姓,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会让步。
臣是这样想的,以后大梁的国土会越来越大,到时候上任的州府恐怕会有二三十人,这样朝廷管理起来很是繁琐。
不如朝廷新设立一个总督职务,比如巴蜀四州,陛下完全可以设立一个巴蜀总督府,再给配置四名州府,由总督府代陛下治理这四州之事,直接对朝廷负责。
那么对于巴蜀四州,陛下只要管信这一个总督府就行,这样您不是省好多事吗?”
皇上:“可是这样一个地方大吏,相当于以前的诸侯了,一但他在地方坐大,不是随时都能和朝廷抗衡了吗?”
申怀安:“陛下,请听臣说完,一旦设立总督府,总督之职只负责地方政务,不负责军事,到时陛下再派一忠心将领去当地驻扎。
这样军政分开,各司其职,互不交叉,也可相互监督,为了防地方军政官员相互勾结,这样的官员进行三年或五年一轮换。
他们是大梁的官,朝廷有调派和处置的权力,如果让上官仁远主政巴蜀,您可以让韩镇北、谭卓或是程泰为地方将领,甚至您还可以指定让龚坚率大军驻扎。
这样您完全可以放心,就算他们起了二心,也不足于和朝廷抗衡。再说上官仁远是文官,他忠于大梁,忠于百姓 ,一无反心,二无军职,陛下完全可以放心让他去巴蜀执政。”
皇上:“你说的还有些道理,如果此方法可行,以后巴蜀、西域,甚至是漠南漠北两州都可如此行事,那朕和朝廷的压力就小多了。
可是申怀安,朕就好奇了,你口口声声说上官仁远忠于大梁,忠于百姓,你呢,你忠于谁?”
申怀安道:“回陛下,臣和上官仁远不同,他忠的是大梁和百姓,而臣忠的是陛下,还请陛下明查。”
皇上:“你糊涂,朕是大梁的天子,当然也是为了大梁和百姓。”
申怀安:“可是没有陛下的大梁,还算是大梁吗?臣说过,此生之愿就是助陛下君临天下,到那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四海之内皆为陛下掌控。”
皇上:“哈哈哈,申怀安,你可真敢想啊,今天这件事就依你,朕立即下旨,封上官仁远为巴蜀总督,主政巴蜀四州之地,命原封州知府左松航、清源知府沈清乾一周前往巴蜀,协助上官仁远处理地言政务。”
申怀安:“臣代上官大人谢过陛下,陛下,臣还有一事有请,还请陛下恩准。”
皇上:“朕都答应你的要求了,你还想怎么样?”
申怀安:“回陛下,臣想随上官大人一同去巴蜀。”
皇上:“不行,这个朕不允准,申怀安,你有大材,你要知道你留在京城可以助朕处理公务,还有荆楚和大宇的事情,朕还需要你。”
申怀安:“陛下,您误会臣的意思了,臣此去巴蜀,不是去当地方官的,臣是想巡查巴蜀,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好回来向陛下禀报。
另外此次出征巴蜀,后面还有很多大仗要打,攻打巴蜀的计划是臣制定的,臣还可以帮上忙,等处理完巴蜀的事情之后,臣再从巴蜀境内绕道荆楚,为以后大宇之事先打个前站。”
皇上:“你是说你此次请旨去巴蜀,还会出使荆楚?”
申怀安:“回陛下,臣的计划是这样的,此次臣会跟随上官大人从潼州出关,等到了潼州之后,臣会和上官大人分开,他继续赶路前往巴蜀。
而臣会在潼州停留几日,观察一下西域和辰王的动向,然后再取道封州,先去荆楚军营劳军,再经边境前往奎州,此次攻打巴蜀,最难的一关当属奎州,等助大皇子和韩镇北攻下奎州之后,臣再取道湘西,出使荆楚,然后再从许阳回京。”
皇上:“你这一路都安排的满满的,可是不久大宇会有消息传来,这件事朕还有事需你出主意,这可如何是好?”
申怀安道:“回陛下,关于大宇的问题,这事也急不得,就算是他们有消息传来,我们光是在通州建深水船坞和战舰都得花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臣的意思是只要如荷长公主和昌王在大宇暂时安全,其它只要稳住他们就行,等臣出使荆楚回京之后,再来商议此事也不晚。”
皇上道:“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只是你回京休息才刚两个月,再让你那么远去奔波,朕不忍心啊。”
申怀安:“谢陛下关怀,回陛下,臣还年轻,身体还抗得住,再说此次去又不是去打仗的,只是前去替陛下巡查巴蜀四州,除了赶路辛苦一些,其它还好。”
皇上道:“这件事你和你父母说了没有,他们是何意见?”
申怀安:“回陛下,虽然他们也舍不得臣行此远路,可一听说臣此番前去是为陛下分忧,家父家母都很是支持。”
皇上道:“好吧,巴蜀之事事关重大,朕也是有些不放心,这件事朕就允准了,你要一定要注意身体,另外你到了奎州之后只能待在后方,不可向在匈奴一样,亲自带兵上战场厮杀。”
申怀安道:“陛下,现我大梁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臣偷懒还来不及呢,肯定不会上战场。”
皇上:“那就好,这件事朕批准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申怀安:“仅凭陛下吩咐,陛下封上官仁远巴蜀总督之日,就是臣启程之时。”
皇上道:“好,你先去准备一下吧,这两天会有旨意下去。”
申怀安:“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告退。”
申怀安出了宫就直奔上官府,当他和上官仁远说完此事后,上官仁远道:“申怀安,老夫知道,你担心老夫在京城受到左相排挤,这才想办法让老夫前往巴蜀主政。
这样也好,在地方上面对百姓,老夫可以实地为百姓做些实事,巴蜀虽然是异国他乡,但现在也是大梁的国土,老夫职责所在,这件事老夫谢谢你了。”
申怀安:“相爷,远离京城同时也是远离了纷争,眼不见心不烦,卑职实在是不想您为此伤心。
再说巴蜀虽然民风彪悍,但巴蜀四州之地沃野千里,富庶之地,特别是他们的食材和草药,更是独占鳌头。
您在巴蜀可以将这些都销往大梁,一是为了天下百姓,二也是为早日让巴蜀百姓对大梁有了归宿感。
再说皇上现在有意册封太子,您在巴蜀也可以避免纷争。”
上官仁远:“只是老夫这次走后,羽儿又身为礼部尚书,他公务繁忙,家中就只剩下慕晴一人了,让她一人在家,老夫实在是于心不忍啊。”
申怀安:“相爷,您可以将慕晴小姐一同带去巴蜀,这个臣已和她说好了,而且您此次去巴蜀,卑职也会一同前去。”
上官仁远:“胡闹,你去干什么?难道你也想逃离朝政,去巴蜀避世?”
申怀安:“大人,卑职此去是准备处理完西域和巴蜀的事情后,再绕道出使荆楚,然后再有许阳回京,让慕晴跟着先去巴蜀看看,如果她想回京城,也可以跟着卑职回来。”
上官仁远道:“这样也好,远行在即,老夫就先让人准备准备了。”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梁好声音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