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时空
刘晓希又提到了一个人—张怀民。
“...这位和汪伦有点像,也被苏轼写进了《记承天寺夜游》,不过遭遇不太一样。
王安石变法时,阻力原本就很大,撂挑子不干以后就去了江宁。
此时张怀民的官职是江宁签判,相当于市委副秘书长的职位。
为了让王安石住得舒服点,拨了一笔钱修精舍。
结果那些弹劾王安石的人发现动不了老王,就拿张怀民开刀了。
也因此,他就被贬黄州。”
光幕下
唐朝观众也没想到又有一个‘汪伦’,不过显然这个张怀民的经历,比汪伦要坎坷的多。
就连汪伦自己,都觉得和张怀民比起来,自己的一生算是顺遂的。
熙宁年间
见刘晓希提起这事,张怀民有些涩然。
问他后不后悔呢,不后悔。
如今变法在正常进行,而且他也官复原职,说明自己没问题。
只是这事,让王安石心中还很愧疚,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张怀民也不会被那些人牵扯进来。
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牵连了他。
苏轼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还在想自己和张怀民是怎么认识的,竟然把对方写进诗里?
现代时空
刘晓希还在继续说。
“后来啊,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也被贬到了黄州。
依照北宋的规定,被贬的官员,不能住官舍,房子问题只能自己解决。
苏轼刚到黄州,也只能找个寺庙落脚,也就是定慧院。
他在定慧院住了一阵子,搬到了临皋亭,但这是官舍,苏轼是被贬来的,不能住。
所以苏轼急急忙忙建了雪堂,总算拥有了自己的家。”
明清时空,苏轼的粉丝们都心痛的不行。
他们的偶像啊,这一生简直是经历坎坷。
百姓们现在也不羡慕名人,名人的一生也不见得顺遂。
苏洵感慨了下儿子的不容易,他这儿子啊,自己算是看明白了,这小子圆滑是圆滑不了一点的,好在还有小儿子不用太让人操心。
熙宁年间
苏辙背着手一脸沉重。
之前也是听过‘乌台诗案’这个词,他兄长的性子啊,这辈子是别指望改了,只希望苏迈能看顾着点他爹。
王闰之心里也揪了下,王朝云看她面色不好,安慰道:“夫人,你该高兴才对,这次有了提醒,想来是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王闰之幽幽叹息,心里并没那么乐观,对郎君的性子,她这些年还是了解的。
在闽地的苏轼,拍了下大腿,语气有些轻松的道,“还不错,可算是是把房子建好了。”
苏迈一头黑线,还以为他爹会说“这次再也不会了”。
现代时空
刘晓希不知道苏轼是什么反应,她唏嘘了下继续补充。
“其实吧,张怀民刚来的时候作为罪臣,也没地方住。
只能住在比定慧院还小的承天寺。
他心性豁达,和苏轼情性相通,一来二去两人倒是熟了。
不过虽然张怀民寄住在承天寺,也给自己修了个草庐。
只是他的草庐还没修好,苏轼的雪堂已经修好了。”
苏辙看得挺明白的,虽然自己不认识这张怀民,但对方和兄长两人性格差不多,还有相似的经历,能结交也挺正常。
各朝代,还有不少吃瓜群众好奇,为什么苏轼后到,反而房子修得更快些?
“有可能是见苏轼修房子,张怀民一思量,也觉得需要修个房子。”
“张怀民的条件肯定没有苏轼好,苏轼好歹还有他弟弟帮着张罗。”
......
在刘晓希的一番解说下,宋朝的定慧院和承天寺都出名了。
黄州有不少文人墨客和百姓前来打卡的。
寺里的僧人们也懵了,哪知道出名出的这么意外,不过意外之喜就是,香客多了,香油钱也多了。
熙宁年间
看到这里,苏轼觉得不管这一世是否还被贬黄州,他认定了张怀民这个朋友。
拿起桌上的毛笔,就让儿子磨墨,他要给怀民写封信去问候一番。
另一头的张怀民,虽然高兴历史上和苏轼相交,但也遗憾,或许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了。
皇宫内
赵顼默默吃着两个臣子的瓜,张怀民他其实不太知道,毕竟也只是一个地方上的官员。
想到这里,干脆问一旁伺候的宦官。
现代时空
刘晓希:“...苏轼的雪堂距离承天寺,根据现代人的推测,大概有320米左右。
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苏轼大概看到了张怀民还亮着的烛火,干脆到承天寺来找张怀民。”
刘晓希顿了下,继续说,“还有可能是苏轼本来要睡了,看张怀民房间的烛火一直没灭,干脆来寻他。
朋友一直还不睡,想来关心一下。
加上月光好,两人还可以赏赏月。
然后这一晚,就有了苏轼写下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过了十多天,张怀民的房子也修好了。
这位在后世也出了名。”
真相到底如何,各朝人士也不清楚,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羡慕之情。
汪伦能靠打赏出名,人家张怀民还能靠和苏轼处成朋友出名。
还有那啥黄四娘的,就因为种花好,都被杜甫写进诗里。
不少人纷纷感慨,“怎么就同人不同命呢。”
一些读书人倒是来了灵感,他们怎么就不能和写诗词文章好的人交朋友呢,万一被写进文章里,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不得不说,很多人还真考虑到这种走捷径的出名方式。
熙宁年间
对于张怀民来说,内心满足了。
人生得一知己,甚至自己还成了后世名人,早已无憾。
至于苏轼,他此刻其实更想去见这些历史上的好友,比如陈季常、再比如张怀民。
可是他现在公务在身,的确走不开,只能写写信问候一番。
而现代时空,刘晓希在分享完这个故事后,已经点开下一个视频。
视频里,环境是在一个景区。
只见一群古装打扮的景区演员正欢快的跳舞。
这些演员,有太监、有舞女、有士兵、有大臣。
等他们跳完后,‘秦始皇’骑着摩托车闪亮出场了。
演员头戴冕冠,身穿黑色演出服,一手扶着车把手,一手拿着冲锋枪,随着dJ摆动。
紧接他从摩托车上站起身来,和周围的演员们跳起了科目三。
偏偏他站在c位,各朝人士看得分外清楚。
知道这是演的秦始皇后,各时空不出意外,响起阵阵大笑声。
刘邦瞪着眼珠子,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秦始皇都开始打工了?”
“哈哈哈哈,”刘彻也很不厚道的笑,“还是后世人会玩,不过这个景区在哪儿啊,朕以后有机会也要去看看。”
李世民笑得身体都是抖的,还十分庆幸没有他。
朱元璋也‘啧’了一声,看热闹的说,“秦始皇啊,都要被玩坏了。”
秦朝
黔首、大臣们憋笑憋得老苦了,主要是陛下的形象实在有些幻灭。
扶苏拼命捂笑,他想说演就演吧,别被他父皇看到就行,可是偏偏还真被看到了,你说说这事闹的。
皇宫内
视频里科目三的音乐还在继续奏响,‘秦始皇’也还在跳舞。
正在和李斯、冯去疾、王绾这些心腹议事的嬴政,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就看到了这辣眼睛的一幕。
紧握的双手暴露了他心里的不平静,此刻他僵硬着脸,目光从光幕上移到臣子们身上,他要看看谁敢笑。
李斯:...他自然是不敢笑。
冯去疾使劲压下想上翘的嘴角,这么好玩的事偏偏发生在殿上。
王绾轻咳了两声,周围的目光瞬间聚集在他身上。
王绾:...他也不想咳,但不咳就想笑,难为死他了。
嬴政把几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他倒是不生气,就是感觉有些头大。
那么多帝王,怎么偏偏就是自己呢?
相比主角的郁闷,各朝人士看得相当开心。
一些孩子还跟着视频跳了起来,逗得周围人又阵阵爆笑。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笑着点开了评论区,嘴里还可惜,“太遗憾了,之前去西安的时候,早点刷到还能去看看。”
听到这话的嬴政,抿了抿唇,他反而庆幸没有到现场去。
【这个皇上,怎么长得鬼迷日眼的】
祖辈们用笑声来代替了他们的回答,很多人也这么觉得。
嬴政看了眼演自己的演员,愁啊。
【我刚刚还刷到秦始皇骑着摩托车载李世民】
各朝人士:??谁?
一些反应快的人,倒是想到了是不是也有演唐太宗的。
嬴政眼里都有些期待了,如果真的也有演李世民的,那被笑话的就多一个了。
帝王们纷纷看热闹,唯有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等看到刘晓希真的去搜索‘秦始皇骑车载李世民’时,真正的唐太宗真要忧伤了。
唐人们此前笑得有多欢快,此刻心里也有些打鼓,要是等会儿‘陛下’出场,好笑的话,他们敢笑吗?
李建成他们肯定是敢笑的,表情已经是相当期待了。
很快,随着手机页面跳转,一个秦始皇骑摩托载李世民的视频出现。
镜头里,周围聚满了游客,中间的场地上倒是空出了一片地方。
随着bGm响起,‘秦始皇’正骑着摩托车,搭载‘李世民’登场。
‘秦始皇’依旧拿着冲锋枪,‘李世民’手里倒是拿着一把折扇,一身明黄色龙袍,看着相当文雅。
两人从摩托车上下来后,就开始跳科目三,看起来激情四射。
‘秦始皇’嘴上还叼着一朵玫瑰花,‘李世民’依旧拿着他的折扇,双方都跳得很卖力。
此刻,光幕下的嬴政:...
李世民:...
嬴政愣了半天,他本以为自己有心理准备了,结果还搞了一朵花给他。。。
李世民现在满脑子都是‘我是谁’、‘我在哪儿’。
比起这两,看热闹的各朝观众笑得十分开怀,虽然不是真正的秦始皇和唐太宗,但这种场面也难得见到啊。
李建成都快笑累了,“二弟啊二弟,这舞跳得好啊,不行,我得画下来。”
说着,李建成就匆匆忙忙去找纸笔准备作画了。
刘彻脸上都笑出了褶子,“这俩还凑到一块去了,跳得相当不错,朕很满意,看赏。”
杨坚嘴角噙起一丝笑,突然感觉自己不招人惦记也挺好的。
朱棣虽然觉得没眼看,但这音乐实在有点上头。
秦朝
已经回神的嬴政,轻咳了两声,示意看得津津有味的几个大臣接着议事。
冯去疾他们也只能赶紧回神。
嬴政满意了。
至于民间黔首们看不看,他就当不知道,随他们吧。
民间,大家还真在看视频,就连边疆的士兵和修长城的民夫们,都忍不住抬头。
贞观年间
长孙无忌他们看视频也是相当认真。
房玄龄他夫人还饶有兴致的说,“没想到扮演陛下的演员,跳舞跳得还挺好。”
“长得也不错。”房玄龄一边附和着夫人,反正在家里看,他不怕陛下知道。
远在外带兵的李靖、尉迟恭他们,聊起来更没顾及了,一点不担心惹恼了陛下。
皇宫里的二凤陛下,委屈巴巴的想去找媳妇诉苦,结果就看到媳妇孩子们兴奋的讨论是秦始皇跳舞好,还是他跳舞好。。。
这个视频结束后,刘晓希又接着给大家刷了几个视频。
{怎么用最简单的办法在几百年后成为名人}
这个内容简直是深得老祖宗们的心。
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名留史册努力一辈子,如果真的有一个快速高效的办法,谁不想试试。
不光是百姓们,文人墨客、王侯将相们也想知道。
视频里
博主就提出了自己的办法。
“我要说的就是写日记。
这需要先准备好一个质量好、且相当厚的本子。
内容也不要只写自己的生活,而是涉及到各种物价、市政、交通、官员任免、社会时事、国际情况...
还有各种政策发布时,引起的社会轰动,大事上你的感想。
每篇内容不需要写多,只要你每天能写个一两百字就可以了。
不过,这事需要长期坚持,最好是一直到你老去都还在写。
这是这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在历史中的一生和见闻杂谈。
不说几千年吧,几百年后如果你写的所有内容都保存下来,不仅会相当值钱,你本人也被后人记住。
要是时间再久一点,还能进博物馆收藏。”
光幕下
很多人都觉得这办法好。
主要是一想到自己以这本日记出名,而且还有机会放进博物馆展示,这光是想想就很值得试一试了。
此前已经有人尝试着记录自己的生活,现在被视频这么一说,更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还有人依旧犹豫不决。
书生不确定的说,“那咱,要不也试试?”
同伴中有人表示,“这说起来是挺好的,可坚持下去,只怕没几个人能做到。”
纨绔子弟一脸憧憬的说,“我是真要写,毕竟要是真办成了,一想到后世考古专家拿着我的日记研究,就很激动。”
......
王侯将相们,仔细一想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实在是后世喜欢考古,万一挖出来,这价值是不低的。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在鼓励祖宗们尝试着去写写,“这事很有意义,要知道,普通民众视角下的社会纪实,价值很高的。
而且,如果真有一本比较客观的新闻合订本记载,我真的会买来看看。”
一听这话,老祖宗们更有动力了,每天两三百字瞧着也没多少。
犹豫也是因为很多人怕写了没啥用,还浪费时间,但要是几百上千年后的后人喜欢看的话,他们也可以试着写写。
刘晓希也在纠结,自己要不要也写写呢,不过纠结没用,还不如先自己尝试一番。
考虑到这里,刘晓希也退出短视频,点开购物软件买笔记本,她要尝试着写日记了。
各朝人士一看,也觉得可以试试,相互监督嘛,刘晓希写的时候,也算是变相提醒他们。
等刘晓希买好本子,看了下时间不早了,然后找了部电视剧放给祖宗们看,她则是到后园摘菜准备做晚饭。
这部剧叫沙场点兵,是当年推出的一部反映当代军人训练生活的军旅剧。
因为故事内容大多来自于部队的真实生活,同时还提到了军事变革。
这部剧也算是当年军改过程的写照,对于历朝历代了解现代军人算是一个不错的题材。
各朝代,只要是没什么事情的王侯将相,也和百姓们一样看起剧来。
古代士兵们也和民国的战士们一样,休息时间也将目光放在电视剧上…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