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做的梦,是不是在给你暗示?}
看到这个话题,有人毫不犹豫给出了肯定回答,也有人犹豫不决表示,“应该是吧。”
虽然不知道做梦是怎么回事,但很多古人看来,存在就有一定道理。
刘晓希摸摸下巴说,“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时候现实中经历的事情,自己在梦里已经经历过了一遍。”
这话,让历朝历代不少人都跟着点头,有这种经历的人还真不少。
“还真是,本来以为只是做梦,不当一回事,结果过几天还真的发生了梦里一模一样的事情,这是什么说法?”
“我也遇到过,难不成就是预知梦?”
......
想不明白的祖宗们,干脆都看向帖子,准备看看后世人都怎么说。
{网友一:是啊。
不仅是暗示,是明示才对。
我记得我高考前几天老做梦。
梦里有个声音问我,“你是想当高考状元,还是做一个普通人?”
我说,“当状元吧。”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个声音说,“你做梦呢吧。”}
各时空,正看得一本正经的祖辈们,直到看到最后这句,实在没忍住笑出声来。
还以为这孩子真的成功考了个状元,哪知道真做梦啊。
教书先生无奈扶额,“这谁啊,嘴那么欠?”
少年人捧腹大笑,“真损啊。”
“现实里考不上就算了,梦里也没有,败兴啊败兴。”
古代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们,瞬间开心,突然感觉眼前的书本其实也不难了。
大多数学子对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学问是有认知的,除了那些学霸想要冲击前三甲,大多数人其实有自知之明。
如今,秋闱早已结束,宋明清很多举人还在为明年的春闱做准备,时间不等人啊。
“以佐贤兄的大才,明年必将是会元。”
“诶,灵均贤弟抬举了。”
......
{网友二:我梦到自己的高考成绩考了666,梦醒后我给我妈说,她说我是做梦,没想到成绩出来后真的是666。。。}
祖辈们:...看得出来,这小子真的是很666了。
刘晓希还给祖宗们普及了下后世的高考分数概念。
“...总之啊,高考总分750,考了666分,其实相当不错了。”
各朝人士再次打量这个分数,也觉得很不错,一看就是个平时很用功的孩子。
在古代学渣们看来,就想沾沾喜气,争取下次自己参考的时候,也能取得个不错的成绩。
家中世代经商的年轻学子双手合十表示,“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考上秀才就行了,也算是完成了我家老头子的交代。”
......
刷了一会儿网友们各种奇奇怪怪的梦后,刘晓希就退了出来,换个内容看。
{你读过最狂的诗是什么?}
读过最狂的诗啊,百姓们清一色摇头,他们哪有机会读什么诗,如今能知道的诗,都是通过光幕听说的。
就比如黄巢的那首,相当狂。
文人墨客们倒是清一色思考,同时目光也停到光幕上,面露期待。
{网友一:煮豆烧豆杆,豆在锅里喊。都是一个爹,凭啥要煮俺。}
各朝人士:?
原本期待的文人墨客都龟裂了。
百姓们从懵圈到一脸惊叹。
原以为后世人还会说出什么历史上出名的诗句来,没想到啊,竟然自己做起了诗来,关键是还很顺口。
大诗人们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李白弯了腰,放声大笑,“的确是后世人写得出来的诗。”
杜甫嘴唇一扬,“其实还挺押韵的。”
百姓们笑得前仰后合。
地里的农夫说,“娘嘞,做诗瞧着也挺简单嘛。”
屠夫语气一乐,“这诗好记,反正看两遍我也会了。”
......
东汉末年
曹植把这首后世人写的打油诗念了一遍后,嘴角的弧度也越来越大。
“咳咳,通俗易懂。”
这一楼还有人回复楼主,表示‘连曹子建都写不出来。’
他想说,自己的确写不出来。
{网友二:莫得月亮乌鸦嚎,船上硬是睡不着。远处好像有座庙,半夜破钟还在敲。}
宋元明清的读书人们呆了呆,这好像有点似他们熟悉的《枫桥夜泊》吧。
张继现在其实是不太敢认。
说是自己的诗吧,好像也不是自己的诗,把他都整不会了。
百姓们就不考虑这些了,街头巷尾都是肆意的笑声。
刘晓希笑累了,也不忘给祖辈们解释。
“其实吧,网友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原诗写的是:月落乌啼...”
张继的表情一脸欣慰,有一种看自家孩子的感受。
各朝老百姓们听完原诗的感受就是,这诗文雅,至于后世人写的,嗯,直白。
寒山寺的僧人们面上还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心里默默流泪。
明明在原诗里,他们的寺庙还没有啥,结果到了后世人改编的诗句中,咋就那么可笑呢。
不过好消息就是张继的诗传到后世了,他们的寒山寺的名气也更高了。
{网友三:山秃不见鸟,路空没人跑。江中有条船,船上钓鱼佬。}
在历朝历代的人们被逗笑之际。
柳宗元总感觉哪里不太对,但又怀疑是自己感觉错了。
想了想,他笑了笑,感慨自己还真是一惊一乍的。
偏偏现代时空,刘晓希笑完了,说道:“这诗的灵感应该也是来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原诗是:千山鸟...,这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期间写的。”
听到这番解释的柳宗元,捂了捂胸口,合着还真是他的诗啊。
还不等他说什么,就见刘晓希又说话了。
她有些叹息的说,“很多人提到柳宗元,就会想起他和刘禹锡的友情。
刘禹锡也是唐朝的另一个大诗人,两人相差一岁。
虽然柳宗元出生名门大族,刘禹锡出生寒门,但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同时考中进士。
他们是工作上的最佳拍档,但因为永贞革新失败了,两人同时被贬官。
柳宗元长期抑郁,相比之下,刘禹锡就比较看得开。
在长期书信往来下,柳宗元在好友的感染下也变得豁达起来。
可是长期贬谪,导致柳宗元的身心健康出了问题,47岁就病逝了。
刘禹锡为好友料理后事,写诗写文悼念他,并用了二十多年整理好友留下的遗稿。
他还将好友的小儿子收养,抚养长大。
这种友情穿越了千年,依旧感动后人。”
光幕下
有人在为两人的友情感慨,也有人在羡慕这种情谊。
李白笑着说,“人这一生,三两知己足矣。”
苏轼也说,“人啊,一个人的时候要好好生活,如果有好友,那自然更好。”
李世民一边高兴大唐的诗人多,心里也想知道这所谓的‘永贞革新’是怎么回事?
帝王们想不到什么朋友,朋友这种东西,于他们不存在。
刘彻双手叉腰,略有些感叹,“朕就适合一个人,王者注定是孤独的。”
虽然这样说,但也羡慕那些有朋友的人。
对于刘晓希话里的两位主角。
不管是柳宗元还是刘禹锡,这些消息都算得上是晴天霹雳。
刘禹锡原本还在乐呵好友的诗被改编了,结果骤然得知好友的离世,一时间接受无能,脸色煞白。
“上天为何如此命运弄人。”
柳宗元其实也被自己的离世消息惊到了。
虽然也会难过、伤心,但也释然,同时心里还十分感激好友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要是刘晓希知道他这么想,肯定要大喊,“我说这个的目的就是希望你活得久一点啊,你要调整心态。”
现代时空
刘晓希一脸严肃的说,“其实,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抑郁了,一定要学会自救。
最简单的方法,有太阳的时候就去晒晒太阳,立刻就去,不要整天呆在屋子里。
阳光能刺激视网膜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能传递快乐的物质。
如果半夜难受,就开最强光照着天花板,盯着看三十秒。
食物也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可以选择一些清淡饮食,比如鸡蛋、蔬菜、小米粥等等。
多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稳定情绪,维d含量高的食物有...”
她一边说,一边在网上查找资料。
刘晓希不认为抑郁只有现代人才会有,古代自然也不少,可古人不见得重视心理疾病,偏偏抑郁症对人的影响又很大。
光幕下
各朝人士也知道刘晓希为他们好,他们如今也听过抑郁症了,自然不会不重视。
尤其是知道会影响身心健康,还有柳宗元这个例子在。
很多人翻开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就开始记录下刘晓希说的重点。
虽然都希望用不到,但有备无患。
大夫们更是一笔一划十分认真,不敢有丝毫懈怠。
后世人总结出来的治疗抑郁的办法,太重要了,如果能多救一个人,那也是好事一件。
刘禹锡现在顾不上难受,提起笔来一点不敢马虎的做记录。
“这一世,子厚一定会长命百岁、安享晚年,我们老了还要结伴去游山玩水啊...”
远在柳州的柳宗元,看着年幼的孩子们和悲伤的老母,也生出了自救的那股气儿。
不管为了亲友,还是为了自己,他都应该努力调整心态。
现代时空
刘晓希在最后还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抑郁是因为有人欺负你,你还没办法报复回去,那从现在开始,就报复回去吧。
要不就远离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人和事,相比起自己的都快没命了,那些都不算什么。”
各朝人士点了点头,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心理疾病。
只是就比如抑郁这种情况,除了自己,别人很难帮到你,只有病人自己的内心生出力量,愿意走出来,那一切才会开始变好。
柳宗元想了想,他主要还是仕途上的问题,不过他如今已经选择看淡了,会把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
柳母也在劝儿子,“我儿啊,娘这一把年纪了,唯一在意的就是你啊,要是官场上实在不顺心,就辞官回乡吧,日子怎么不是过?”
柳宗元看着鬓角斑白、伤心欲绝的母亲,也愧疚,“是儿子不孝,连累母亲操心,以后会注意自己的身体。”
......
刘禹锡还在奋笔疾书,将各种治疗抑郁的方法记下后,又继续忙着给好友写信。
心里还责怪自己,怎么就没早早注意到好友的情绪问题。
如果自己早点重视,早点开解,也许好友历史上就不会早早离世了。
其实,他更想去亲自见好友一面聊聊,他先打个申请吧。
现代时空
简单拓展了些抑郁症的治疗办法后,刘晓希又是回到原来的帖子。
{网友四:老头骑着鹤飞走,此地就一黄鹤楼。
黄鹤飞走不回头,只剩白云晃悠悠。
汉阳种了几排树,江中小岛绿油油。
太阳下山没地住,看见江水就发愁。}
崔颢还在和友人们谈天说地,然而抬头笑容就僵住了。
这是冲他来了啊。
旁边的友人还在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好、写得好啊。”
崔颢:...
的确好,墙都不服,就服你。
李白都服得不行,想想他如此叹服的《黄鹤楼》,结果在后世人的改变下,竟然变得如此em...别具一格。
“子美啊,你觉得写得如何?”
杜甫收敛了下脸上的笑,道:“很好,挺工整。”
百姓们笑得肚子都痛了。
当然,长辈们还不忘提醒家里的小屁孩们,就担心孩子们学会了后世人的打油诗,最终连正经的诗句都不会做了,那可难受了。
孩子们面上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把这些打油诗刻进脑子里了,小孩子记忆力好也是愁人。
{网友五:春天睡得晚,死鸟瞎叫唤。晚上风雨大,花落一整晚。}
孟浩然泪流满面,他的《春晓》啊。
偏偏身在各地的好友们,嘴里还念着“好诗、好诗”。
李白和杜甫相视一笑,仿佛都能想到好友的表情了。
王维压下笑意,“浩然兄应该开心,自己的诗都传到后世去了。”
{网友六:月光进屋上了炕,我还以为那是霜。抬头看看大月亮,低头想家心里慌。}
李白:...
还没做好准备就看到了被改编的诗,你说他该怎么破?
一旁的杜甫瞧了瞧李白的表情,笑得前仰后合。
“太白兄,你觉得这孩子写得如何?”
李白无奈一笑,“非常好。”
“哈哈哈哈哈。”
明月奴没忍住笑出声来,迎着他爹的死亡凝视,笑得更欢了。
{网友七:野草满地长,一年死一遭;今年都烧光,明年又要长。}
刘晓希忍俊不禁的说,“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其实是:离离原...”
相比各朝人士的开怀大笑,白居易淡定的喝完杯中酒,还好他早有准备。
看着看着,祖辈们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他们其实是看后世人作诗啊。
虽然在文人墨客眼里,这些诗句都不算诗句,但乐一乐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夫子们或失笑、或叹息,也就是后世人,要是他们自己的学生这样写,就等着挨罚吧。
看完网友们的打油诗,刘晓希说,“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后我有时间就给大家分享这些优秀的诗句,你们可以记下来,私下慢慢欣赏。”
说着,她就从书架上拿起那本《唐诗三百首》,边读边给各朝人士解释。
虽然对宋元明清的读书人来讲,这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
但一起品读的时候,也别有一番意味。
很多百姓平时倒是没机会了解,如今边抄边记。
“嘿,等俺都会背了,咱也是半个读书人了。”
“狗蛋啊,你要好好学,看看大诗人都是怎么作诗的。”
......
这些古诗的作者们,看到自己的诗出现在书里,那种高兴难以言表。
对于其他朝代的人学习自己的诗,更加没有不愿意一说,这是相当于打开了他们的知名度。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