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管理所的刁难像一根刺,扎在宋卫国心头,但他并未过多表露。猎枪是他的倚仗,更是他养家的利器,他绝不会轻易放弃,但也明白需要更加谨慎。家里的存粮和卖野山羊的钱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他决定暂时放缓进山的频率,一方面规避风头,另一方面也多花时间陪伴刚刚适应新环境的家人。
秋日的阳光变得温和,周末的清晨,李素娟在院子里一边晾晒被褥,一边对正在修补渔网(为日后可能的出海做准备)的宋卫国说:“隔壁王婶昨天约我,说今天退大潮,要带着孩子们去海边淘点海货,问咱们去不去。”
“海边?”宋卫国抬起头,目光越过院墙,似乎能望见那一片蔚蓝。他生于山林,长于山林,对大海的了解仅限于买船那次匆匆一瞥和道听途说。“能淘到啥?”
“听说运气好能捡到蛤蜊、小螃蟹,还能在礁石缝里摸到些螺。”李素娟拍了拍松软的被子,“我看孩子们整天在学校和家里,也该出去透透气,见识见识。王婶说就在附近那片滩涂,不远,走着去就行。”
宋卫国想了想,点头同意:“行,那就去看看。”他也对那片陌生的领域生出了一丝好奇。
消息一宣布,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就连一向沉静的疏影,眼中也露出了期待的光芒。清浅更是兴奋地满院子跑,翻找着小桶和小铲子。梦蝶、映雪帮着母亲准备装海货的篮子和麻袋,嫣然、知画和怀瑾(七丫)虽然不太明白去海边具体要做什么,但看姐姐们高兴,也跟着又蹦又跳。小怀瑜似乎感受到家里的欢乐气氛,在李素娟怀里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
一家九口,加上隔壁王婶和她的一双儿女,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海边出发。秋高气爽,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穿过县城边缘的土路,一片广袤的、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的滩涂和远处无垠的蔚蓝大海,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咸腥而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与山林截然不同的气息。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叹,就连宋卫国,也被这壮阔的景象微微震撼。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沙滩,退潮后裸露出的滩涂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孔,偶尔能看到小螃蟹飞快地横着爬过。
“就在这儿吧!”王婶显然是熟客,找了一片相对坚实的滩涂,“看着点脚下,别陷进泥里。用铲子挖那些小孔,里面可能有蛤蜊。礁石那边缝里能摸到螺,不过得小心,别划伤手。”
孩子们立刻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清浅拿着小铲子,对着一个小孔猛挖,溅得自己满脸泥点。梦蝶和映雪比较小心,蹲在地上仔细寻找。嫣然和知画学着姐姐的样子,用小手指抠着泥土。怀瑾(七丫)则对跑来跑去的小螃蟹更感兴趣,迈着小短腿追个不停,摔了几跤也不哭,爬起来继续追。疏影没有急着动手,而是观察着王婶的动作,学习着她的技巧。
李素娟抱着怀瑜,和王婶一边闲聊,一边照看着孩子们。宋卫国则将裤腿挽到膝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湿润的沙滩上,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不懂海,但他懂得观察。
他看到王婶和孩子们挖到的,多是指甲盖大小的花蛤和小指长的蛏子,收获寥寥。他也看到一些本地赶海人,提着不多的收获,脸上带着习以为常的平淡。
他的脚步停在了一片水洼旁。这片水洼不大,被几块黑色的礁石半围着,水质略显浑浊。但宋卫国却蹲下身,仔细看着水底。他的眼睛微微眯起,猎人的直觉让他感觉到这片水洼的不同。他伸出手指,探了探水温,又沾了点水放在鼻尖闻了闻。
“素娟,把那个麻袋给我。”他站起身,对不远处的妻子说道。
李素娟有些疑惑,但还是把带来的一个空麻袋递了过去。
宋卫国没有用铲子,他看准了水洼底部一片看似普通的沙地区域,双手猛地插了进去,如同挖掘陷阱般,迅速而有力地扒开表面的泥沙。
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泥沙被抛开,底下竟然露出了密密麻麻、个头不小的文蛤和毛蛤!一个个壳纹清晰,紧紧闭合着。
“哎呀!这么多!”李素娟惊呼出声。
王婶和孩子们也闻声围了过来,看到宋卫国几乎一挖一捧的大蛤蜊,都惊呆了。
宋卫国没有停手,他似乎找到了诀窍,凭借对土壤湿度、质地和周围环境的细微观察,精准地判断着蛤蜊的藏身之地。很快,那个麻袋底部就铺了厚厚一层肥美的蛤蜊。
这还没完。宋卫国又将目光投向了那几块黑色的礁石。他绕着礁石走了半圈,在一个背阴的、水流相对平缓的石缝处停下。他示意孩子们退后一点,然后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小心翼翼地伸进石缝里,轻轻拨动。
突然,几条受惊的、身上带着斑纹的鱼从石缝中惊慌地窜出!
是石斑鱼!虽然不大,但却是味道极其鲜美的海鱼!
宋卫国眼疾手快,丢开树枝,双手如同闪电般探入水中,精准地抓住了两条试图逃窜的石斑鱼!鱼儿在他手中奋力挣扎,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鱼!爸抓到鱼了!”清浅激动地大喊。
其他孩子也兴奋地围过来,看着父亲手里那稀罕的海鱼。
宋卫国的运气和“手艺”仿佛开了挂。他又在另一片水草丛生的浅水区,用自制的简易渔网(他平时练习编的)捞到了好几只挥舞着大钳子的梭子蟹。
他们的收获,远远超过了王婶和周围所有赶海人,甚至引来了不少惊讶和羡慕的目光。带来的篮子和麻袋几乎都装满了,沉甸甸的。
“卫国,你这……你这运气也太好了!”王婶看着他们家那堆成小山的海货,啧啧称奇,“我在这海边住了半辈子,也没一次捡到过这么多好东西!”
宋卫国笑了笑,没多解释。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到了这里,某种本能就被触发了,就像在山里能轻易找到猎物的踪迹一样。
这么多海货自家肯定吃不完。宋卫国索性就在海边,找了一块平整的礁石,将石斑鱼、梭子蟹和部分个大肥美的蛤蜊摆出来。新鲜上岸的海货立刻吸引了路过的人和附近渔村的村民,问价声不绝于耳。
石斑鱼卖到了五毛一斤,梭子蟹两毛一只,大蛤蜊按堆卖……很快,带来的海货就卖掉了大半,换回了一把皱巴巴却实实在在的毛票和分票。
清浅帮着父亲数钱,小脸兴奋得通红:“爸,咱们发财了!”
就连疏影,看着那堆海货和换来的钱,眼中也充满了对父亲的信赖与崇拜。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一家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孩子们提着剩下的蛤蜊和小螃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晚上的海鲜大餐。李素娟看着走在前面、身形挺拔的丈夫,又看看身边快乐的孩子们,心里被一种巨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填满。
宋卫国沉默地走着,心中却并不平静。这一次偶然的赶海,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山林是他的根,但眼前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大海,似乎蕴藏着不亚于山林的、可以养家糊口的巨大宝藏。他的目光投向远方波光粼粼的海面,一个念头悄然滋生:或许,可以向这片蓝色领地,稍稍探一探脚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满载而归、欢声笑语之时,宋卫安插在县城的那个远房表亲,恰好路过集市,看到了宋卫国卖海货的一幕,并将这“宋老三在海边也发了财”的消息,迅速传回了白石屯。
宋卫民听着表亲添油加醋的描述,想着宋老三在山里是王,到了海边运气还这么好,买房子,女儿上学,如今连海边都能捞到钱……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让他那张本就阴沉的脸,扭曲得几乎变了形。他猛地将手里的旱烟杆摔在炕沿上,发出“咔嚓”一声脆响。
“宋老三!你等着!你的好日子,长不了!”他咬着牙,从喉咙里挤出毒蛇般的声音。必须尽快让胡三动手了!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宋老三一路风光下去!
夜色渐浓,宋家新院里飘出蛤蜊汤和清蒸螃蟹的鲜香,而远在山村的黑暗中,恶意的毒藤正在疯狂滋长,悄然缠向那座亮着温暖灯光的院落。
喜欢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