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侍郎胡府,书房内。
书房陈设典雅而不失威严,紫檀木的书架上整齐地码放着经史子集,墙上悬挂着意境深远的山水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上等檀木的沉静气息。
胡耀明身着常服,端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目光锐利而带着审视的意味,落在眼前这位新科会元鲁世安的身上。
鲁世安今日穿着一身崭新的月白儒衫,虽料子普通,却浆洗得十分挺括,衬得他身姿挺拔,面容清俊。他垂手而立,姿态谦恭有礼,眼神清澈,嘴角带着一丝不卑不亢的微笑,将一个寒门学子骤登高第后应有的欣喜与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安啊,坐,不必如此拘礼,到了这里就如同到了自己家一般。”胡耀明脸上堆起和煦的笑容,指了指下首的梨花木椅子,语气显得十分随和亲切。
“谢大人。”鲁世安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规整地放在膝上,姿态无可挑剔。
胡耀明捋了捋修剪整齐的短须,目光中带着赞赏:
“婉清那丫头,回来之后,把你们在城西巷相遇的事,原原本本地都跟老夫说了。那次真是凶险万分!若不是贤侄你恰好路过,仗义出手,后果……老夫真是不敢想象!小女的清白名声,乃至性命,都可能毁于一旦!老夫在此,替小女,也替胡家,再次郑重谢过贤侄的救命之恩!”他语气诚恳,甚至带着几分后怕,将一个关爱女儿的父亲形象塑造得十分到位。
鲁世安连忙起身,再次深深一揖,态度极为恭谨:
“大人言重了!实在是折煞世安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乃是读书人应有的气节与本分!世安当时只是遵从本心,做了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书生都会做的事情,实在当不起大人如此厚重的谢意!此事……还请大人莫要再提,否则世安真是惶恐无地了。”他言辞恳切,眼神真挚,将一个不慕虚名、谦逊有礼的君子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好!好!好一个‘读书人本分’!不矜不伐,居功而不自傲!”胡耀明抚掌大笑,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对鲁世安的反应十分满意,“难怪贤侄能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高中会元!这份心性与气度,确是栋梁之材!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温和,甚至带上了一丝长辈的关切,“不瞒贤侄,婉清那丫头自那日回来后,对你可是念念不忘啊。时常在老夫面前提起,说你品性高洁,临危不乱,是个难得的正人君子。如今你金榜题名,才华得以彰显,更是锦上添花,珠联璧合啊!”
他微微前倾身体,压低声音,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姿态,“老夫有意……将小女婉清许配给贤侄,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鲁世安的心猛然一跳,他知道,他谋划的事情,终于成了!当时那顿揍,没有白挨……
无数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脑海——胡府的权势、吏部侍郎的提携、一步登天的青云之路……似乎,一条通天的大路已经稳稳铺设在他的面前……
然而,他脸上露出的却是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乃至“惊慌失措”的神色,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厚爱砸晕了头。
他慌忙再次起身,深深作揖,几乎要将身体折成直角,声音带着一丝隐约的颤抖:
“大人……大人厚爱,世安……世安实在是……惶恐万分!胡小姐乃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世安……出身寒微,家徒四壁,岂敢……岂敢有如此非分之想?这……这实在是高攀不起,万不敢当啊!”
“诶!贤侄此言差矣!”胡耀明大手一挥,语气豪迈而果断,“英雄不问出处!老夫在朝为官多年,阅人无数,看重的从来不是家世门第,而是人品、才学与潜力!贤侄你二者兼备,前途不可限量!至于门户之见,迂腐之论罢了!况且,”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鲁世安,“你与婉清有此番渊源,你对她有救命之恩,此乃天意,是天赐的良缘!若因世俗之见而错过,岂不可惜?”
鲁世安适时地抬起头,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深深感动”的泪光,还有一丝对胡小姐“情不自禁”的倾慕之色。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巨大的决心,语气变得异常坚定而深情:“胡小姐……温婉贤淑,知书达理,宛若空谷幽兰,世安……早已心生仰慕,只是自知身份悬殊,从未敢有半分奢望。今日得大人如此看重,许以婚约,世安……感激涕零!若蒙小姐不弃,世安在此立誓,定当竭尽所能,倾尽所有,护她一生周全,让她喜乐无忧!绝不负大人今日知遇之恩,亦不负小姐……垂青之情!”他的承诺掷地有声,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赤诚与热血,令人动容。
“好!好!好!”胡耀明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绽放出满意至极的笑容,心中大悦。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有能力、有前途、懂得感恩、而且能被牢牢掌控在手中的女婿!
“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待你殿试之后,无论名次如何,你都是我胡耀明认定的乘龙快婿!待你在京中安顿下来,授予官职后,六个月内,择一黄道吉日,便为你们完婚!”
“世安……谢大人成全!”鲁世安再次深深拜谢,姿态谦卑到了极点。
然而,在他低垂的眼帘之下,那深邃的瞳孔中,却飞快地掠过一丝暗芒,那暗芒中夹杂着野心达成后的锐利与对未来的算计。
胡府的青睐,如同一条金光大道,已然在他脚下铺开。至于江南乡下那些模糊的过往与可能存在的牵绊……
他抬起头时,脸上已重新挂上了那副谦逊得体的笑容,与兴致勃勃的胡耀明畅谈起江南的风土人情、科举心得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殿试的期待与“忐忑”。
数日后,含章殿。
庄严肃穆的大殿之内,香炉袅袅生烟。昭明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恭敬肃立的新科贡士们。
殿试策问,关乎国计民生,考验的是真才实学与临场应变。
有了胡耀明的加持,鲁世安立于众人之前,气度沉静,举止从容。面对皇帝的亲自垂询,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仅学识渊博,见解深刻,更能切中时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干练。
昭明帝听着他的对答,眼中不时流露出赞赏之色。此子不仅文采斐然,更有经世致用之才,且不骄不躁,沉稳有度,确是难得的人才。
最终,鲁世安以其卓越的表现,力压群雄,被昭明帝钦点为新科状元!金榜题名,御笔亲点,荣耀至极!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整个长安城,再次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寒门学子逆袭成为天子门生,状元及第,本就极具传奇色彩。
而“寒门才子鲁世安,路见不平救佳人;金榜题名结良缘,胡府千金报恩情”的完美佳话,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口耳相传,添油加醋,愈演愈烈。
人们交口称赞鲁世安不仅文采风流,冠绝当代,更兼侠肝义胆,品德高尚!胡小姐慧眼识珠,不以门第取人,知恩图报!这段才子佳人、英雄美人的结合,被誉为天作之合,成为了长安城内最令人艳羡和谈论的焦点。
甘露宫中。
杜若依旧沉浸在对外界热闹的向往中,一有机会就向永昭讲述着街头巷尾听来的、关于新科状元和胡府千金的种种传闻,小脸上满是憧憬:“公主您说,这世上真有这么巧、这么完美的事情吗?鲁状元和胡小姐,简直就是话本里走出来的人呢!”
永昭静静地靠在窗边,手中拿着一卷书,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遥遥地望向宫墙之外那片被切割成方块的天空。她听着杜若兴奋的讲述,脸上依旧是那副惯常的平静,只是偶尔,那清澈的眼眸深处,会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
这看似圆满无缺、被世人传颂的佳话,总让她觉得……像是一幅精心描绘的工笔画,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每一处色彩都鲜艳夺目,却唯独缺少了……一丝鲜活的生命气息。
那种过于严丝合缝的“巧合”,那种迅速得近乎仓促的“定局”,仿佛一张无形而细密的网,在皆大欢喜的表象之下,悄然收紧。
她心中那份自听闻此事起便萦绕不散的莫名隐忧,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无声中扩散,变得越来越清晰,带着一丝不祥的预兆。
她不知道,这份源于直觉的、冰冷预感,竟会在不久的将来,以一种残酷而惨烈的方式,血淋淋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喜欢长生血咒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长生血咒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