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文、陆笙和黎湛三人跟着前面的考生经历“三搜”(脱衣搜身、检查考篮、核对相貌)后,顺利进入贡院的考棚,然后三人就分开了。
陈远文跟着提灯的差役进入贡院考棚,在昏黄的灯光下,可以隐约看到贡院考棚的号舍密密麻麻,漆黑一片,走近一看,全都是一排一排的砖瓦结构的小屋子,每一间小屋子都被隔成了一个个狭长的空间,呈密集排列,形成“蜂巢”状布局,便于监考人员来回巡查。
提灯差役在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后,终于带着他停在他所在的号舍,辰字第三号。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号舍的排号采用《千字文》进行编列。每排号舍按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一排第一间为“天字第一号”,后续依次类推。所以,陈远文的号舍是第十三排第三间。
?号舍的编号规则在明清贡院中形成统一标准,考生进入考场前会获得一份座号便览,标注各考生对应的号舍位置。这种编排方式便于考生快速找到自己的考试位置,尤其在江南贡院或北京贡院等大型考场中,号舍数量可达上万间,编号系统尤为重要。 ?
陈远文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号舍一眼,内心一松,很好,应该是传说中的老号。据说,也就是据考试经验丰富的黎湛的爹所说,号舍的位置差异显着:“老号”条件较好;“底号”邻近厕所,恶臭干扰;“小号”面积不足(“广不容席”);“席号”漏雨,需护试卷免受潮湿。
他的号舍位于考棚的中间位置,不是靠近厕所的“底号”。他再仔细打量了一下号舍的内部,宽3尺(约93厘米)、深4尺(约124厘米)、后墙高8尺(约248厘米),前檐高6尺(约186厘米),总面积约1.16平方米,又矮又窄,非常逼仄,甚至比当初县试用木板临时间隔出来的号舍还要窄小,仅容一人使用,一看就是根据贡院的标准号舍尺寸来搭建的,好吧,他安慰自己至少不是面积不足的“小号”。
他又看了看号舍的四周,三面砖墙与屋顶构成封闭空间,无门设计,两侧砖墙设砖托(离地47厘米和78厘米),用于放置可拆卸号板:两块号板平铺作床,一块立起作桌,实现“一桌一椅一榻”多功能转换。??
陈远文把其中一块号板,放在离地78厘米的砖托,做出一个桌子,另一块号板放在离地47厘米的砖托上作椅,然后晚上睡觉就把两张号板拼在一起做床躺在上面睡觉,他试了一下,很庆幸自己才12岁,只需要蜷缩起来就可以放置整个身体,一想到以后他继续长高长身体,然后去考9天的乡试,他终于切实感受到何为“金举人银银进士”,考举人要在这1.16平方米里呆九天而不崩溃真的是要心志很坚韧的人才行。
陈远文抬头看了看屋顶,还好,没有裂缝也没有漏光,说明应该不会漏水,今天凌晨开始起风变天,说不准会倒春寒和下雨。为了以防万一,陈远文三人还准备了油布,准备刮风下雨可以作为一个门帘,挡住门外的风雨,保护卷子。
好在上天特别眷顾他,这次分到的考舍居然是老号,屋顶的瓦片也不漏光,至少外部环境的困扰是排除了。
陈远文看了看号板上的灰尘,他认命地取出提前准备的布巾,细心地擦拭干净,再把笔墨纸砚等考试用品摆放整齐,之后就无聊地坐在那里等发卷子考试。
突然,对面号舍传来“轰隆”一声巨响,一阵重物倒地的声音后,一道“哎呦,痛死我了”的惊呼声传来,引得陈远文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身着华丽绸缎的气质憨厚的小胖子坐在一块号板上哟哟痛呼,一旁负责巡逻的号军快步跑来,把他扶起来说:“快点起来,考场内不得喧哗,再喧哗就要把你赶出去了”。
考场的规矩非常严厉,严禁喧哗,稍有异动就会被号军捂嘴拉出去,取消考试资格。这次号军之所以网开一面,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正式开考,还有部分考生还没有“三搜”完入场。
此时有不少八卦的考生从号舍里伸长脖子,探出头来,意图打探消息,却被号军们一句训斥“干什么?都把头缩回去”。那些考生见碰了软钉子,便纷纷缩回了头。
陈远文坐在那小胖子的对面看得分外清楚,那个小胖子应该是平时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连个号板扣在转托上都没有放平就坐上去,加上人胖体重,本就没放平的号板干脆就顺势一歪,把他掀翻在地上了。
好在他皮粗肉厚,被扶起来后虽然有点痛但明显没有受伤,然后不知道他是不是私下和号军们许了什么条件,就见一位号军热心地帮他把号板的装卸方法给他演示了几遍,好歹后面是终于装好了,等他战战兢兢地再次坐上去时,终于露出胜利的微笑。
他似乎也注意到陈远文注视的目光,在号军们离开后,他还隔空向陈远文拱了拱手以示打招呼,陈远文也隔空拱手回应。
很快,辰时三刻(7:45)到了,鸣炮锁院,由题封官打开试题匣,发放试题,发卷时刻到了。考场内的工作人员捧着试卷穿梭在各排密集如蜂窝状的号舍间,据说这次府试有近千人参加,是历年之最,竞争激烈。
很快,陈远文便拿到了自己的试卷。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下紧张的心情,和县试时一样,先检查考卷是否完整,确认没有遗漏后,他再定睛一看今科府试的试题,眉头不禁微微一皱,题目果然颇具难度。
他并没有拿起试卷就做,而是把试题全部浏览一遍,然后把个人信息和家庭状况的红线内的区域先填写好,确认无误后再做题。
府试第一天考的帖经,内容为儒家经典默写与填空,考生需要按照要求,将书中的内容默写下来,主要考察考生的记忆,这是他最擅长的内容,从6岁到现在,他已经把四书五经背了个滚瓜烂熟,所以这一部分是他十拿九稳的项目,绝对不能出现错漏。
不过,府试的帖经虽然和县试的帖经题一样是50道题,但是题目明显生僻很多,?如县试的帖经题出的是《大学》?: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样写在开头的比较简单的填空题,而府试的帖经题则主要截取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章的中间部分,如《中庸》:践其位,行其礼………,默写后面的部分,难度大很多。
果然,试题发下去之后,不少号舍里就发出考生的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和哀嚎声,在巡逻号军们的“不得喧哗”的威胁下才平息下来。
陈远文平日刻苦学习,知识储备丰富,这些题目都难不倒他,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开始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
窗外的天色渐渐明亮,陈远文写得入神,完全沉浸在答题的世界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心只想着要在这场考试中尽情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放饭的时间,负责送饭的衙役在号军的监督下放下一碗水,一碗米饭和一碟肉丁炒咸菜,陈远文放好刚好做完的草稿和试题,他瞄了一眼饭食,拿起那碗水咕咚咕咚就喝了大半碗,咬咬牙又拿起那碗米饭,就着那小碟咸菜吃了半碗,就实在吃不下去了,示意号军回收餐盒后,他望了望天色,有点阴沉,他担心会下雨,决定赶紧把答案抄在答卷下,争取早点交卷出考场。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