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文按照指示牌走进明伦堂,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放好笔墨和砚台,定了定神,距离开考还有一点时间,有些考生还没有进场,他决定放空一下自己。
据说这次的题目是参照县试的试卷题目来出的,而县试只是明朝科举制度的第一步。县试起源于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而形成。宋代,县试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明清时期,县试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无数士子踏上仕途的第一步。
县试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策论等。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些经典着作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诗词歌赋部分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能够创作出符合格律的诗歌和文章。
策论则是对时事政治的分析和评论,考验考生的政治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县试的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通常分为几个科目,每个科目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和评分标准。考生的成绩将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进入下一轮的府试。
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初级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这次县学的入学考试的考试内容主要参考县试,也就是考试内容包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和策论等。
考试的题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四书文,命题来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需按八股格式作答,字数限700字以内?。
二是?试帖诗?,以五言六韵或八韵排律,题目多取自经史典故?。
?三是以史论为主,如《汉高祖用三杰论》?。
四是?经义与默写?。如考经文(《五经》选一)及律赋?,默写“圣谕广训”片段,要求无错漏?等。
正式的县试通常有四场或五场(由各县令具体确定),第一场考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和字数,不能超过七百字;第二场考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能有错别字和涂改;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写前场“圣谕广训”首二句;第四五场连在一起考,主要考经文、诗赋、经文、姘文。
每场考试每隔数日举行一次,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场,且每场考试录取人数依次减少。
而这次的县学考试是简化版县试,只考两场,每天一场,按照去年的经验,今天第一天应该是考两篇四书文+一篇试帖诗,明天第二场会考得比较杂,应该会考经文一篇+律法或骈文或算术等。
在考试结束后,考官会将两场考试的得分相加,按照前后顺序排名,录取前15-20名的考生。据说前三名的考生可以免学费入学,并且可以获得5-10两不等的奖学金,而后面的考生就得交束修上学。
当然,除了这些正儿八经考进来的考生,县学为了创收也会招收一部分的高价收费生,据说,束修高达50两一年,还得有关系才行,毕竟据说新县令很重视文教业绩 ,希望可以打破建县以来0秀才的突破。
突然,一阵响亮的铜锣声响起,一个穿着县学教谕服饰的人带着一群拿着试卷的工作人员从考场外走进明伦堂,为首的人吆喝了一句“弘治五年从化县学考试正式开始。”
陈远文赶紧低头,不敢再东张西望,然后就看到有穿着儒服的工作人员按序分发试卷,拿到试卷后,陈远文迅速扫了一眼题目,果然是两道四书文和试帖诗。
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平时对四书的苦读没有白费,题目虽有一定的难度,但都在他的知识范畴内。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默打起腹稿,准备完毕后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开始在草稿纸上挥洒,写四书文时,他文思泉涌,将儒家经典的理解融入其中,文章条理清晰,论点鲜明,不一会就完成了两道四书题。
作试帖诗时,果然是写关于早春的诗句,他之前有试写过后让陈童生帮忙修改润色过,虽然称不上巧妙地运用,韵律和谐优美,但是绝对符合题目要求,不惊艳,但也不会扣分,主打一个平稳不出错。
考场内静悄悄的,只听得见一众考生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陈远文写完草稿后,仔细检查看有无错别字或犯忌讳的字眼,确认无误后,他赶紧把内容抄写到答题纸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陈远文沉浸在答题的世界里,丝毫未觉周围的变化。当教谕喊出还剩一刻钟交卷时,他刚好完成最后一笔,放下毛笔,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手腕,仔细检查起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细节。
随着又一阵铜锣声响起,教谕宣布第一场考试结束,交卷时间到,陈远文看着县学的工作人员过来糊名拿走答卷,心中既期待又紧张,默默地祈祷自己今天的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也希望明天第二场的考试可以像今天这样顺顺利利。
陈远文收拾好物品,跟着考生们的后面走出县学大门,刚出了县学大门,就被早已经等候在一旁的陈传富接过包袱,还非要背他回去。
陈远文不得不再三表示自己很好,虽然有点累,但走路完全没有问题。他爹则还在嘟囔着说刚刚他在门外茶摊喝茶等候的时候,听其他考生们的家属说每次考试都有考生刚出考场就晕倒的,让他注意。
陈远文还想继续解释,就在这时后方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大喊着:“救命啊,有人晕倒了,快帮忙叫大夫啊。”
陈远文转身一看,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失魂落魄地抱着一名十岁左右的少年郎在嚎哭着,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
幸亏旁边围观的人里有热心人士走出来搭把手,和中年大叔一起抬起晕倒的少年,说:“快,跟我来,这边巷子里有间回春堂,坐堂大夫医术了得,这位小兄弟定能药到病除”。
陈传富一看,也不和陈远文多说,一个弯腰低头就把陈远文背到背上就大踏步向宅子走去,陈远文知道他爹的担心,也放弃挣扎,放松自己趴在他爹宽厚的背上。
可能是在考场消耗了巨大的脑力,也可是他阿爹的背部又宽广又温暖,也可能是春日的风太暖融融,陈远文居然在不知不觉中睡意朦胧。
陈传富感受到背后儿子轻微的打呼声,忍不住放慢了脚步声,心里心疼地嘟囔着:臭小子,刚才还嘴硬说不累,这才背上没几步,都累得快睡着了。
回到家中,陈传富小心翼翼地把熟睡未醒的陈远文轻轻放在床上,在他的小腹处盖上一条薄薄的毯子,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房间,去准备容易消化的饭菜和洗澡的热水。
陈远文一觉睡到傍晚才悠悠转醒,他起身伸了个懒腰,感觉精神好了许多。
此时,听到房间动静的陈传富看到儿子醒了,赶紧催他去洗个热水澡,然后等他洗漱完毕,又赶紧把温在灶上的粥和菜拿上来。
饭桌上,陈传富关切地询问他今天考试的情况,陈远文自信地说发挥得不错,陈传富听完后开心地笑不拢嘴。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