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瑶感冒康复后的第三天,省医院中医科的门诊依旧繁忙。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在候诊区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难以完全驱散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气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感。
陈墨正在三号诊室内接诊一位患有顽固性失眠的老教师。他微微倾身,三指精准地搭在患者腕部的寸关尺上,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指尖下的脉动中。李梦瑶坐在一旁的辅助位,协助记录病历。她的脸色已恢复往日的红润,只是偶尔还会用指尖轻按喉部,缓解咳嗽后的轻微不适。她看向陈墨时,眼神中比以往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柔和。
“您最近是否感觉心烦意乱,午后潮热?”陈墨松开手,温和地询问。
“对对对!陈医生您说得太准了,心里就跟揣着团火似的。”老教师连连点头。
“这是心肾不交,虚火上扰之象。”陈墨转向李梦瑶口述方剂,“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12克,阿胶9克烊化,鸡子黄两枚……”他的声音平稳清晰,每一个用药都斟酌再三,既引经据典,又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体质和接受度。
就在这时,诊室门被推开,孙小军带着一阵冷风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轮转的住院医师。他的目光在配合默契的陈墨和李梦瑶身上扫过,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审视与讥诮的弧度。
“哟,陈医生现在问诊都有专属助手记录了?”孙小军的声音不高不低,却足以让诊室内外的人都听得清楚,“看来‘特殊照顾’果然效果显着,李医生这病好得比一般人快多了。”
“特殊照顾”四个字被他咬得格外重,像几根冰冷的针,瞬间刺破了诊室原本平和专注的氛围。候诊的患者中传来几声低低的咳嗽,几个护士交换着眼神,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李梦瑶握着笔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微微发白,她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
陈墨却仿佛没有听到这充满挑衅的话语,他的目光甚至没有从处方笺上移开,只是用一贯平稳的语调,接着刚才的思路对李梦瑶继续说:“……再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注意阿胶的烊化方法,要向患者交代清楚。” 他首先完成的,是对当前患者的责任。
待处方写完,交给患者并细致叮嘱完注意事项后,陈墨才终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孙小军:“孙医生,现在是工作时间,我们都在履行医生的职责,为患者服务。李医生病愈返岗,能继续为科室分担工作,是好事。” 他的回应不卑不亢,将话题重新拉回专业范畴,回避了个人纠葛,也维护了诊室的秩序。
然而,孙小军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双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向前踱了两步,声音反而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仗义执言”的姿态:“职责?我当然知道职责。我只是觉得,作为医生,应该一视同仁,保持专业距离。要是每个同事生病,我们都这样‘亲力亲为’地熬药送药,关怀备至,那咱们科室是医院呢,还是疗养院?风气很重要啊,陈医生。”
这话已经说得相当不客气,甚至隐含了对职业操守的质疑。一位经常找陈墨调理身体的老病患忍不住开口:“孙大夫,话不能这么说,陈大夫对人一向尽心,对我们病人也是这样耐心的……”
孙小军仿佛没听见,目光依旧锁定在陈墨身上,又抛出一枚更尖锐的“炸弹”:“我听说,陈医生那天不仅开了方,还亲自去小厨房守着给李医生熬了药?真是……体贴入微啊。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科里什么时候多了对‘杏林眷侣’呢!”
“孙小军!”李梦瑶猛地站起身,因愤怒和羞恼,脸颊泛起红晕,声音因激动而带着轻微的颤音,但眼神却锐利如刀,“你说话放尊重一点!陈墨医生是出于对同事的关心,是医者仁心!这总比某些人永远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要好得多!”
她清脆的声音在安静的诊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有力。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孙小军。李梦瑶平日里待人接物总是温和有礼,很少见她如此情绪激动地当众反驳。
孙小军被噎了一下,脸上闪过措手不及的狼狈,但旋即被更深的恼怒取代。他冷哼一声,试图挽回气势:“我冷嘲热讽?我是为了科室风气!关心同事?怎么没见你对其他生病的同事也这么‘无微不至’?”
“风气?”李梦瑶向前一步,毫不退缩地迎视着孙小军,言辞愈发犀利,“那天我高烧三十八度五,头晕得站不稳,是陈医生及时发现,坚持让我休息,为我诊脉开方!如果这种对同事基本健康的关切,在你眼里就成了‘搞特殊’、‘坏风气’,那我真为你的冷漠感到可悲!”
她环顾了一下四周的医护人员,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在对所有人宣告:“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对病人讲‘医者仁心’,教导他们要信任医生,感受温暖。可如果我们自己内部,连同事之间最基本的关怀和互助都变成了被攻击的借口,那我们还有什么底气去要求患者的信任?还有什么脸面去谈‘仁心’二字?!”
这番话掷地有声,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护士长周敏立刻站了出来,声援道:“梦瑶说得没错!那天情况我们都看到了,要不是陈墨心细,梦瑶可能真就拖成肺炎了!同事之间互相照应,这是人情常理,怎么到某些人嘴里就变了味?”
另一位年资较高的护士也附和道:“就是啊,孙医生,我记得你上个月感冒咳嗽,不也是陈医生给你看的,方子开得仔细,还叮嘱你哪些药饭后吃减少刺激。怎么,轮到别人接受关心,就不行了?”
周围的低声议论和投向孙小军的目光,让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强自争辩道:“那……那是正常的诊疗……”
“正常的诊疗?”李梦瑶立刻打断他,语气中带着讽刺,“陈医生给我诊疗就不正常了?他给我开的方子,每一味药都经过深思熟虑,剂量反复斟酌,熬药的火候、时间都严格把握,这份对患者、对同事的负责态度,难道有错吗?” 她顿了一下,目光直刺孙小军闪烁的双眼,“我看你根本就不是在乎什么风气!你不过是看陈医生专业能力强,待人真诚,受大家认可,你心里不平衡,在嫉妒他罢了!有这功夫在背后搞小动作、说酸话,不如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和品行!”
这番话如同利剑,直接剖开了孙小军试图掩饰的真实心理,他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反驳,场面尴尬至极。
就在这时,闻讯赶来的王副主任沉着脸出现在诊室门口。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孙小军身上,语气不容置疑:“孙医生,看来你很有空?来我办公室一趟!其他人,各就各位,继续工作!患者还都等着呢!”
孙小军像是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狠狠地瞪了陈墨一眼,悻悻地跟着王副主任离开了诊室。
诊室内的气氛依旧有些凝滞。陈墨自始至终,除了最初那句维护工作秩序的话外,没有再参与争执。他默默地重新坐回诊位,对门口略显不安的下一位患者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抱歉,让您久等了。请坐,我们开始吧。” 他仿佛将刚才那场风波完全隔绝在外,再次沉浸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世界里。只是,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他书写处方时,笔尖划过纸张的力道比平时更重了几分,耳根处也残留着一丝未能完全褪去的红晕。
午休时分,喧嚣暂歇。李梦瑶在医生办公室找到了正在整理上午病历的陈墨。
“对不起,”她走到他身边,声音恢复了往日的轻柔,带着歉意,“刚才我太冲动了,说了那么多……可能让你更难做了。”
陈墨停下笔,抬起头,看向她,眼神温和而包容,摇了摇头:“该说抱歉的是我,是我连累你被卷进这种是非,还让你被迫说了那些话。”
“不,”李梦瑶坚定地摇头,目光清澈,“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没有半分冲动。在这个很多时候都讲究明哲保身、利益至上的环境里,能遇到像你这样,始终保持着初心,用真诚和善意对待他人的人,真的……非常珍贵。”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轻,却更富情感:“你知道吗?那天你为我仔细诊脉,守着炉子熬药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外公。他也是位老中医,总把‘医者父母心’挂在嘴边。在你身上,我好像看到了这种几乎快被遗忘的、纯粹的医者精神的传承。”
陈墨被她这番真挚的话语触动了,他沉默了片刻,才微微苦笑着说:“其实……那天看到你带病工作,我想起了我刚来省医院时的样子。那时候人生地不熟,感冒发烧也只能自己硬扛,默默吃药,盼着早点好。所以,我只是不希望身边的同事,再经历那种无助感。”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两人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仿佛浮动着某种温暖而微妙的情愫。他们相视一笑,先前因冲突带来的尴尬和压抑,在这一刻悄然消散。
这时,王嫣然拿着饭盒匆匆走进办公室,脸上带着担忧:“我听说上午孙小军在诊室找你们麻烦了?怎么回事?他没太过分吧?”
“已经过去了。”李梦瑶笑了笑,语气轻松了些,“有些人自己心里不阳光,就看不得别人好。”
王嫣然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其实……孙小军他以前在大学时,也不是这样的,挺热心一个人。可能真是工作后,特别是留院名额、评优这些事,压力太大,心态就变了……”
陈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脸上没有怨恨,反而带着一丝理解:“或许吧。每个人处境不同,面临的压力和选择也不同。我们是该多些理解。”
“你啊,就是太善良,总把人往好处想。”李梦瑶看着他,语气带着无奈,眼底却藏着欣赏,“不过……这可能也正是你最难得的地方。”
下午,王副主任召集科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会上,他没有点名,但语气严肃地强调了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们中医科,向来以团结协作、氛围和谐着称,”王副主任目光扫过全场,尤其在孙小军方向停留了片刻,“同事之间,理应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共同进步!而不是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拆台!别忘了,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目标,是治病救人!任何影响科室团结、损害医生形象的行为,都是绝不允许的!”
孙小军全程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的边缘,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会议一结束,他就第一个快步离开了会议室。
傍晚,当陈墨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离开办公室时,发现孙小军竟站在走廊的阴影里,似乎是在等他。
“陈墨,”孙小军的语气有些生硬,目光游移,显然很不习惯这样的对话,“上午的事……是我不对,话说重了。”
这是孙小军第一次向陈墨明确道歉。陈墨微微怔了一下,随即脸上浮现出他惯有的温和笑容,摆了摆手:“没事,都过去了,我能理解。”
“不,”孙小军像是下定了决心,抬起头,难得地露出了些许坦诚的表情,虽然依旧别扭,“李梦瑶……她说对了一部分。我确实……是在嫉妒你。看到你专业进步那么快,看到你人缘好,看到你们……关系近,我心里是不舒服。”
他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吐出胸中的块垒:“但我后来想了想,嫉妒别人,除了让自己更难堪,什么也得不到。以后……希望我们能正常相处。”
陈墨看着面前这个别别扭扭、却终于愿意低头的同事,主动伸出了手,真诚地说:“当然,我们本来就是同事,理应互相扶持。”
两只手,一只有些迟疑,一只坚定有力,第一次不是为了形式,而是带着些许和解的意味握在了一起。未来的路还长,矛盾或许不会就此完全消失,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转机。
走在华灯初上的回家路上,西安古城墙在璀璨的灯火中勾勒出雄伟的轮廓。陈墨的心中感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开阔。他想起故乡那位启蒙恩师的教诲:“医道,即是人道。欲治病,先治心;欲治人,先正己。”
或许,治愈一个患者的病痛固然重要,但若能以自身的言行,化解一份身边的怨怼,温暖一颗同行的心灵,其所承载的意义,同样深远。在这个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医疗世界里,他再次确信,秉持一颗仁心,坚守一份善良,终能穿透迷雾,迎来理解与尊重。夜色温柔,前方的路,也仿佛被这信念照亮了几分。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神医闯关中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