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城的喧嚣与烽火,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时值仲春,北地的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却已掩不住沿途草木萌发的点点新绿。
三辆看似普通的青篷马车,在一队精干护卫的簇拥下,沉默地行驶在通往洛阳的官道上。
车轮碾过尚未完全干燥的泥土,发出单调而规律的辘辘声,与车内的寂静相互映衬。
中间那辆最为宽大的马车内,狄仁杰闭目倚靠在软垫上,似在养神,但微微蹙起的眉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他的对面,孙敬之靠着车厢壁,受伤的右手被仔细地固定在胸前,脸色虽仍苍白,但精神尚可,目光偶尔掠过窗外飞逝的景物,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恍惚与对前路的隐忧。
张承翊则坐在靠近车门的位置,腰杆挺直,即便在颠簸的车厢内,也保持着军人的警觉,左肩的伤势让他动作稍显僵硬,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始终留意着车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车厢一角,稳妥地安置着两个密封严实的紫檀木箱。
一个里面装的是红烛寺一案的完整卷宗副本,包括姚崇德、陈玄(慧明)等人的供词、查抄的账册清单、地宫地图以及战斗记录,所有文书均用火漆密封,加盖了狄仁杰的私印和王孝杰的都督府官印。
另一个较小的箱子,则更为重要,里面是那两枚至关重要的玄铁令牌——“幽冥司·地”字令和最初来自洛阳鬼市的那枚“幽冥司”字令,以及从突厥营地缴获的密信、从地宫“焚库”抢出的部分核心残卷。
这些,是直指“幽冥司”存在的铁证,也是狄仁杰此番返京面圣的底气所在。
离城前,王孝杰亲自送至十里长亭,这位沙场悍将难得地流露出郑重之色,抱拳道:“阁老,朔州之事,某家定会料理干净,绝不留后患。此去神都,山高水长,阁老务必珍重!若有需朔州军效命之处,只需一纸书信,某家万死不辞!”
狄仁杰深知王孝杰性情,亦郑重还礼:“孝杰兄,边关重地,托付于你,老夫放心。然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朝堂之上,波谲云诡,你在此处,亦需谨言慎行,稳固根本,即为大局之幸。”
两人心照不宣,皆明白真正的风暴中心,已随着狄仁杰的南返,悄然转移到了那座繁华似锦、却也是权力漩涡核心的神都洛阳。
车队昼行夜宿,行程紧凑。
狄仁杰严令低调赶路,尽量避免与地方官员过多接触,一切从简。
沿途所见,与朔北的苍茫辽阔迥然不同,中原大地春意渐浓,田野间已有农人忙碌的身影,驿道上商旅往来,市镇熙攘,一派太平景象。
然而,这看似繁荣安定的表象,此刻在狄仁杰眼中,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孙敬之破译出的“洛水”、“粮仓”、“蛟患”等字眼,如同魔咒般在他心头萦绕。
这平静的河水之下,这丰裕的粮仓之中,是否正潜伏着“幽冥司”掀起的暗流?
途中歇息时,狄仁杰时常展开随身携带的简易地图,目光久久停留在洛水与漕运沿线。
孙敬之虽手不能书,但思路清晰,时常与狄仁杰探讨密信中那些扭曲符号可能代表的具体含义,或是星象偏移暗示的潜在时间窗口。
张承翊则负责外围警戒,同时根据自己对军械、地形的了解,分析着可能被袭击的薄弱环节。
主仆三人,在这返程的马车里,已然将思绪投向了即将面对的、更为凶险的战场。
这一日,车队渡过黄河,距离洛阳已不足百里。
天色将晚,便在黄河渡口附近的一处较大驿馆住下。
驿丞见狄仁杰气度不凡,护卫精悍,不敢怠慢,安排了清静的上房。
夜深人静,狄仁杰独自在房内,再次检查了那两只木箱的密封情况,确认万无一失。
他推开窗,望着南方夜空下隐约可见的、属于洛阳方向的微弱光晕,心中百感交集。
此番回京,虽携大案告破之功,但他要禀报的,却绝非捷报,而是一个足以震动朝野的惊天预警。
“幽冥司…”
他低声咀嚼着这个名字,指尖划过窗棂上冰凉的木纹。
这个组织的阴影,从洛阳鬼市的初现端倪,到朔州红烛寺的惊心触目,如今似乎又将焦点拉回了洛阳。
这是一种挑衅,还是一个必然?
他们的触角,在神都究竟延伸到了何种地步?
朝堂之上,又有多少双眼睛,在明处或暗处注视着这一切?
他知道,面见武则天,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女皇陛下雄才大略,但也多疑善忌。
呈上这些证据,揭露“幽冥司”的存在及其裂国之谋,固然能引起陛下的高度警觉,但也必然引发对朝局清洗的考量,甚至可能打草惊蛇。
如何把握分寸,既能让陛下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又能争取到暗中调查的主动权,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勇气。
更重要的是,他对武则天身边的信任,也存有一丝疑虑。
姚崇德招供时那句“感觉他们对神都朝堂之事也极为了解,甚至能影响某些官员的任免”,如同一根刺,扎在狄仁杰心头。
女皇陛下固然是最高权力者,但她所依赖的庞大官僚体系中,谁能保证没有“幽冥司”的暗桩?
翌日清晨,车队再次启程。
越靠近洛阳,官道越发平坦宽阔,车马行人愈发稠密,帝国的繁华与富庶扑面而来。
然而,狄仁杰车队中的气氛却愈发凝重。
张承翊命令护卫们提高了警戒等级,孙敬之也下意识地握紧了未受伤的左手。
午时刚过,雄伟的洛阳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在春日阳光下闪烁着恢宏的光泽。
这座举世闻名的神都,依旧车水马龙,歌舞升平,仿佛从未被北疆的血雨腥风所惊扰。
但狄仁杰知道,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已然涌动。
他的返程,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更为复杂、也更加危险的较量的开始。
马车缓缓驶向那高大的城门,狄仁杰整理了一下衣冠,目光恢复了一贯的沉静与锐利。
神都洛阳,他回来了。
带着边关的烽烟,带着地宫的秘密,也带着一个关乎帝国命运的巨大警示。
(第49章 收)
喜欢大唐狄仁杰之裂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唐狄仁杰之裂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