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汇演带来的热度还没褪去,林晓棠的毛衣订单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天傍晚,她刚从厂办下班回家,推开院门就看到刘婶、陈姐等五六个邻居坐在院子里,手里都攥着毛线和粮票,一见她回来就围了上来。
“晓棠,可算等着你了!”刘婶率先开口,把手里的浅灰色毛线递过去,“我想给我家老头子织件厚毛衣,你看能不能排上队?”
“还有我还有我!”陈姐紧跟着递上藏青色毛线,“我儿子说上次那件菱形花纹的好看,让我再给他织一件!”
你一言我一语间,林晓棠手里的毛线团堆成了小山,她粗略数了数,光今天新增的订单就有十二件,加上之前没完成的,总订单量已经超过五十件了。
刘桂兰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这么多订单,哪织得过来啊?别到时候耽误了大家的事!”
邻居们也意识到问题,脸上的期待慢慢变成了担忧:“是啊晓棠,你要是忙不过来,我们也不催,就是怕你太累了。”
林晓棠看着手里的毛线和大家期盼的眼神,心里既感动又犯愁。感动的是大家信任她,犯愁的是订单太多,要是没个章法,很容易记错尺寸、弄混款式,最后不仅自己累,还可能得罪人。她深吸一口气,对众人说:“大家放心,订单我都接,但得定个规矩,按规矩来,保证不耽误大家的事!”
邻居们一听,都松了口气:“你定规矩,我们都听你的!”
送走邻居后,林晓棠连夜翻出家里的旧账本,裁掉没用的纸页,重新做了一本“毛衣订单登记册”。她在封面上写下“接单细则”四个大字,里面按“序号、客户姓名、款式、颜色、尺寸、交货时间、定金”分了栏,还特意留了备注栏,用来记录客户的特殊要求。
第二天一早,林晓棠把登记册和一支钢笔放在院子里的小桌上,又贴了张纸条:“接毛衣订单,请先登记,按顺序排单,需交一半定金(1.5斤粮票或1尺布票),交货时间以登记册为准。”
刚贴好纸条,陈姐就来了。她看着登记册,笑着说:“晓棠,你这办法好!登记下来,谁先谁后一目了然,也不怕弄错了。”说着,她在登记册上认真填写信息,还主动交了1.5斤粮票当定金。
消息传开后,来订毛衣的人都按规矩登记、交定金,再也没有之前的混乱。林晓棠还特意把登记册放在院子里,让大家随时能看自己的排单进度,安心不少。
可没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个叫王芳的邻居,登记时选了普通条纹款,可看到别人订的菱形花纹好看,就想改款式,还不愿意多交定金,说:“都是织毛衣,改个花纹而已,哪用得着多交钱?”
林晓棠耐心解释:“王姐,菱形花纹比条纹款复杂,要多费两小时工时,之前细则里写了复杂款式要多交1斤粮票,您要是改,得补下定金。”
“我不管,反正我就要改!”王芳蛮不讲理,还想抢登记册改信息,“你一个临时工,还敢跟我讲规矩?”
正好刘婶路过,见状连忙上前劝:“王芳,晓棠定的规矩大家都认,你怎么能搞特殊?再说晓棠织毛衣那么用心,多交1斤粮票也值啊!”
其他邻居也纷纷附和,王芳见众怒难犯,只好不情不愿地补了1斤粮票,嘴里还嘟囔着“小题大做”。
林晓棠看着登记册上补全的信息,心里暗暗庆幸——还好定了细则,不然遇到这种临时改单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她还特意在备注栏里写了“客户临时改款,已补定金”,免得日后有纠纷。
订单多了,林晓棠的时间也变得格外紧张。白天在厂办整理文件,下班后帮沈廷舟整理技术资料,晚上还要织毛衣到后半夜。刘桂兰心疼她,想帮她织简单的部分,却被她劝住:“妈,您眼神不好,织错了还得拆,反而耽误时间。您帮我绕线就好,其他的我来。”
沈廷舟看出她的疲惫,这天晚上整理完技术资料,递给她一个保温杯:“里面是红糖姜茶,暖暖身子。你订单太多,别天天熬夜,实在忙不过来,就推掉一些。”
“推不掉啊,大家都等着穿呢。”林晓棠喝了口姜茶,心里暖暖的,“不过我已经算好了,按每天织1件半的速度,一个月就能把订单清完,就是辛苦点。”
“我帮你想想办法。”沈廷舟看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心里有些不忍,“我认识纺织厂的朋友,说不定能帮你找些熟练的织工,你负责设计和把关,这样能快不少。”
林晓棠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好了!不过会不会太麻烦您了?”
“不麻烦,你先把需要的织工数量和要求列给我,我帮你问问。”沈廷舟笑了笑,“你别光顾着别人,也得顾着自己的身体,要是累垮了,订单再多也没用。”
有了沈廷舟的帮忙,林晓棠心里踏实了不少。她连夜列了织工要求:“会基础针法,能按图纸织花纹,手脚麻利,为人踏实”,还特意标注了“每织好1件普通款,付0.5斤粮票;复杂款付1斤粮票”。
第二天,沈廷舟就带来了好消息——纺织厂有三个退休的老织工,愿意来帮忙,而且手艺都很好。林晓棠连忙把老织工接到家里,教她们自己设计的花纹针法,还把登记册上的订单按款式分给她们,自己则负责最复杂的花纹部分和最后的熨烫、整理。
有了老织工的帮忙,订单进度快了不少。之前要织到后半夜,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就能完工,林晓棠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老织工们拿到粮票,也很开心:“晓棠,你这姑娘实在,给的报酬也高,以后有活我们还来!”
这天,林晓棠把最后一件毛衣交给客户,看着登记册上“已完成”的标记,终于松了口气。刘桂兰看着院子里空荡荡的毛线筐,笑着说:“终于织完了!这段时间可把你累坏了,妈明天给你做红烧肉补补!”
“好啊!”林晓棠笑着答应,心里却在盘算——这次订单多,多亏了提前定的细则,以后要是再接单,还得按规矩来,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把活干好。
晚上,林晓棠给沈廷舟送整理好的技术资料时,特意带了一件新织的浅灰色毛衣:“沈科长,谢谢您帮我找织工,这是我给您织的毛衣,您试试合不合身。”
沈廷舟接过毛衣,指尖触到柔软的毛线,心里一暖:“你这么忙,还特意给我织毛衣,谢谢你。”
“应该的,要不是您帮忙,我还不知道要织到什么时候呢。”林晓棠笑着说。
沈廷舟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忽然说:“以后有困难,别自己扛着,跟我说,我帮你。”
林晓棠点点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沈廷舟这样的朋友,有母亲的支持,还有邻居们的信任,她觉得,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能克服。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