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棠还在琢磨转正的事,家属院的毛衣订单就又排满了。这天早上,她刚把登记册摆到院子里,王婶就拎着一团深绿色毛线走了进来,脸上堆着笑:“晓棠,忙着呢?我来订件毛衣。”
王婶是家属院出了名的爱占小便宜,平时买颗糖都要讨价还价,林晓棠心里隐约有了点预感,还是笑着迎上去:“王婶,您想订什么样的?我这有图案样本,您看看。”
“不用看样本,就织你上次给张婶织的那种菱形花纹,要给我家老头子穿,得厚实点。”王婶把毛线往桌上一放,语气随意,“我家最近粮票紧,你先把毛衣织了,等下个月发了粮票,我再把定金和尾款一起给你,行不行?”
林晓棠手里的笔顿了顿,果然被她猜中了。她放下笔,认真地说:“王婶,不是我不帮您,我这有规矩,得先付一半定金才能排单。您也知道,我买毛线要花粮票和工业券,要是都赊账,我这边周转不开。”
王婶脸上的笑淡了些,拉着林晓棠的手撒娇:“晓棠啊,婶还能骗你不成?咱们都是一个家属院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肯定不会欠你粮票的。你就通融一下,先给我织,婶以后多给你介绍生意。”
“王婶,不是我不通融。”林晓棠轻轻抽回手,指了指桌上的登记册,“您看,之前订毛衣的叔叔阿姨,都是按规矩先付定金的,要是给您开了特例,别人该有意见了。我这小本生意,靠的就是守规矩,您要是信我,就按规矩来;要是实在不方便,也可以等粮票宽裕了再订。”
王婶见软的不行,脸色沉了下来:“林晓棠,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死心眼?不就是点粮票吗?婶又不是不给你!你这么做,是不把婶当自己人啊?”
这话刚好被来送鸡蛋的刘婶听到,她连忙走过来打圆场:“王婶,晓棠这规矩也不是针对你,我们订毛衣都是先付定金的。她买毛线要花钱,还要熬夜织,不容易,你就别为难她了。”
“我为难她?”王婶拔高了声音,“我就是想赊账等下个月给,她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再说了,她一个临时工,能有多少事?织件毛衣还不是手到擒来?”
林晓棠的脸色也冷了下来:“王婶,我虽然是临时工,但织毛衣是凭手艺吃饭,每一针每一线都要花时间和心思。我定‘先付定金’的规矩,不是为了斤斤计较,而是为了让生意能做下去。您要是觉得我规矩多,大可以找别人织。”
这话彻底惹恼了王婶,她指着林晓棠的鼻子骂:“你这孩子真是没良心!当初你刚搬来的时候,婶还帮你家收拾院子,现在让你赊件毛衣都不肯,真是白帮你了!”
“王婶,您帮过我家,我记在心里。”林晓棠语气平静却坚定,“您要是有别的事需要帮忙,我肯定尽力;但赊账织毛衣,我真的不能答应。这是我的底线,希望您能理解。”
周围的邻居听到争吵,都围了过来。有人劝王婶:“王婶,晓棠的规矩大家都认,你就别为难她了,粮票宽裕了再订也不迟。”
也有人说:“晓棠织毛衣又好又快,还守规矩,咱们找她订毛衣才放心。要是都赊账,她哪有本钱买毛线?”
王婶见大家都帮林晓棠说话,心里又气又慌,却还嘴硬:“我才不找她织呢!我找别人织,还不用付定金!”说完,她拎起毛线,气冲冲地走了。
看着王婶的背影,刘婶拍了拍林晓棠的肩膀:“晓棠,你做得对!这种人就是得寸进尺,你要是这次松了口,她下次还会找你赊账,到时候更难办。”
“我知道。”林晓棠点点头,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我也不想跟她吵架,可规矩不能破。”
“规矩就是规矩,破了一次就再也立不起来了。”刘婶笑着说,“你放心,大家都知道你是个实在人,不会因为这事怪你的。”
果然,下午就有邻居来找林晓棠订毛衣,还特意说:“晓棠,上午王婶的事我们都看见了,你做得对!咱们订毛衣,肯定按规矩付定金,不让你为难。”
林晓棠心里暖暖的,连忙道谢:“谢谢您的理解,我肯定会织得又快又好。”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沈廷舟耳朵里。晚上整理技术资料时,他笑着说:“听说你今天跟王婶吵架了?还守住了你的规矩。”
林晓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不算吵架,就是不想破了‘先付定金’的规矩。要是开了特例,以后大家都赊账,我这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你能守住底线,很难得。”沈廷舟眼里满是赞许,“做生意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规矩,你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说明你是个能成大事的人。”
“我就是想踏踏实实地做生意,不想惹麻烦。”林晓棠笑着说。
“踏踏实实地做,就是最好的办法。”沈廷舟递给她一杯热水,“不过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不用跟她硬碰硬,实在不行,就找家属院的居委会帮忙,别让自己受委屈。”
“我知道了,谢谢您,沈科长。”林晓棠心里暖暖的,觉得沈廷舟总是这么体贴。
晚上回家,刘桂兰看着林晓棠,心疼地说:“今天跟王婶吵架,没受委屈吧?其实你也可以稍微松点口,毕竟是邻居,闹僵了不好。”
“妈,我知道您担心我。”林晓棠拉着母亲的手,认真地说,“可规矩不能松,这次松了口,下次她还会找我赊账,到时候别的邻居也会有意见。我宁愿跟她闹僵,也不想让我的生意没了规矩。”
刘桂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妈想多了。你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妈支持你。”
接下来几天,王婶果然没再来找林晓棠订毛衣,还在背后跟邻居说林晓棠“小气”“没人情味”。但大家都知道事情的真相,不仅没人信她的话,反而更愿意找林晓棠订毛衣——因为大家知道,林晓棠守规矩,找她订毛衣既放心又踏实。
这天,林晓棠正在织毛衣,忽然听到院门外有人喊她。她开门一看,是王婶的儿媳妇,手里拿着三斤粮票和一团深绿色毛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晓棠,我妈之前跟你闹了误会,你别往心里去。这是订毛衣的定金,我想给我公公织件毛衣,还是按你的规矩来。”
林晓棠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接过粮票和毛线:“没关系,咱们按规矩来就好。你想要什么款式?我给你登记。”
王婶的儿媳妇选了菱形花纹,林晓棠认真地在登记册上记录下来,还跟她说:“大概十天能织好,织好我就通知你。”
看着王婶的儿媳妇离开的背影,林晓棠心里忽然明白了——守住底线,虽然可能会得罪人,但最终会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而这份认可和尊重,比任何粮票都珍贵,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是织毛衣,还是以后在工厂工作,都要守好自己的底线,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喜欢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八零旺夫:搞厂带娃双开挂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